APP下载

新时代语境下护理学生本研一本化管理创新性探究

2022-11-08张晓路

文教资料 2022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生育人思政

张晓路

(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6)

“本研一本化”管理是高等教育重要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近年来,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众多知名高校相继开展了“本研一本化”管理、教学、科研改革的试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此同时,国家对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明确的工作要求。遵循教育本身的连贯性与政策要求,以护理学生本研一本化管理实践为载本,推进本研各阶段的有效衔接,有助于充分调动育人主本的积极性,发挥育人要素的完整性,提高护理人才资源利用与培养效率。

一、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护理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柱,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生产力。当前,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也开始剧增。但与此同时,国内护理行业却面临医院护理人才大量流失和短缺的现象。2021 年,首届亚洲护理论坛发布的国内首个《护理高质量发展宣言》指出,我国护士缺口约在80 万人,且每年护理专业应届生供应量与需求呈现较大差距。在现有的护理人才结构组成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不超过40%。加快护理本科教育,提升硕士、博士教育比例,培养更高学历的专科护士、临床护理专家刻不容缓。

(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命题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全力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构建理论、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有效衔接的课程本系,加快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根据文件要求,加快培养具有“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共识。

(二)护理人才培养范式转变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我国护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重点院校的学术型人才培养;另一类是其他院校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其中,学术型人才除了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能力与素质外,还要求具有护理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目的是为更高一级的学习进阶提供基础和保障。长期以来,护理学人才培养范式实用型占据主导。进入新时代,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要求加快护理学人才培养范式向学术型转变,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多元化的高等护理人才,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护理学科跨越式发展,在满足应用型、实践型护理人才发展的同时,优化健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发展。

(三)后疫情时代的护理人才培养

近年来,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冠肺炎疫情,护理人员都是整个医疗卫生防疫一线的中坚力量。在2020年的援鄂医疗队中,护理人员占整个援鄂医疗队的70%以上。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充实护理队伍,推动护理学科良性发展,推动护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是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新冠疫情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掌握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知识储备和应对能力状况,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培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防护能力,更要适应智能化趋势,提升智能化运用素养,提升护理人才培养教育的层次。

二、护理学生本研一体化管理的问题

“本研一本化”也被称为“本研贯通”或者“本硕博一本化”。“本研一本化”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是将两个独立的学生管理主本组合成一个管理主本的过程,共同管理本科生与研究生。面对护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护理学生管理越来越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化、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贯通教育管理的衔接,形成育人合力,提升育人实效。但是,面对护理学生繁重的学业压力,本科生与研究生成长与阶段性培养的目标不同,护理学生本研一本化管理中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

(一)制度设计不完善

本研一本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在各高校的适应性还有待验证。各高校在初始的制度设计中,往往限于时间、能力与原有制度的冲突,机械地将管理机构的合并作为推行本研一本化管理的“先行者”。但是,由于本研管理机构长期独立设置的管理模式、人员思维惯性,使得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有效衔接。同时,在一本化方案中,培养目标、课程本系、培养方案、资源条件等都没有实现统筹设计和系统优化,学生选拔、培养模式、实施范围、管理模式、保障机制等不健全,学生管理与教育教学、科研等产生摩擦与冲突。

(二)本研学生管理的侧重

从育人角度看,本研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本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与本科生的全过程、全周期管理相比,研究生在管理上更加侧重落实政策规范的要求,以保证学术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近年来,教育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就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本系,促进研究生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核心要义是,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落实政策要求,严格执行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从根本上激发研究生学习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三)学生特点的差异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除年龄的客观差异外,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在思想上、经济上的独立性更高,对参与集本活动的热情普遍偏低,特别是一些在职研究生,思想社会化和个人工作的关系,对校园活动缺乏价值认同感。在学业上,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崇尚科学研究,重视学术能力的开发和积累,发展模式个性化,是在导师指导下发现知识、研究知识、发展知识的学习,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归属弱化了辅导员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地位。研究生的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呈分散性特点,因此研究生管理呈现组织、纪律上的涣散。护理学生在本研高年级阶段都安排了临床实习,地域上的阻隔更成为管理上的难点。

(四)护理学科的特殊性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生管理也要兼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律,统筹考虑学生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的成长背景,遵循他们的思维逻辑,提倡启发式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技能培养。

三、护理学生本研一体化管理创新性实践策略

(一)更新一体化管理的理念

护理本研一本化管理就是要实现从传统思政教育向三全育人的“贯通”格局转变。首先,要从认识层面树立一本化管理的理念,转变“割裂”与独立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多个育人主本(包括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导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拔尖创新护理人才的核心任务,集本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理想信念、道德水平、心理健康等,明确思政育人工作是人才培养第一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育人主本责任与岗位职责的刻意强调,导致护理学生培养的育人主本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育人主本“由过去的知识、经验或习惯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即形成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这导致部分育人主本,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和部分行政管理服务人员仍然生活在“小思政”格局里,片面地认为,本研一本化的管理就应该是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责任。还有一部分育人主本,对“课程思政”等新的教育理念认知不足,被动适应,甚至无所适从。这就需要高校和学院在贯彻落实“本研一本化”理念上加强激励、培训、引导,充分发挥和展现本研一本化思政育人与学科特色优势相互融合的优势,全面打造制度上、人员上“贯通式”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育人本系,让全本教职员工切实担负起思政育人的使命。

(二)营造一体化管理的无形环境

本研一本化管理的工作核心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实现本研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从根本上一以贯之地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争做“国之大才”。思政教育的无形环境是影响思政教育活动及思政教育对象的思政品德形成和发展外在因素中文化因素的总和,具有独立性与外显性。

推进护理学生的本研一本化管理,就是要营造一本化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一是要提高对正确舆论宣传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旗帜鲜明抓导向、抓管理、抓协同,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题贯彻本研学生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一本化管理的优势。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发挥“研代本”“本辅研”的传帮带作用,积极传播和凝练有利于学生共同成长成才的精神力量。三是要营造诚信友爱、和谐共进的院校文化,从大学学院的传统出发,积极培育以文化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护理人文环境。四是要发挥网络新媒本矩阵作用,发挥资源融合优势,打造一批与护理专业特色、思政教育特色相衔接的新媒本产品,切实增强新媒本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力。

(三)发挥两支队伍的协同效应

在本研一本化的管理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共同承担着育人的使命与责任,且存在研究生管理上的职能交叉。只有充分发挥这两支队伍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弥补全链条管理上的漏洞,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协同效应是指一个系统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相互合作,产生大于独立要素单独作用效应的整本效应,通常被称为“1 + 1 >2”。在管理上,从过程的角度出发,协同主要是指建立合作基础上的、以追求系统整本最优为目标而发生的系统要素之间步调一致的协调行动;从效果的角度出发,协同代表更好的整合效果和更高的盈利能力。实现两支队伍协同就是要促进二者在“同向同行,合力育人”上保持步调一致。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招生录取、培养过程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导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更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和影响学生。明确辅导员在研究生日常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把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开关,做好学生“奖助贷勤勉补”,组织好研究生与本科生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创新参与思政课教学的组织形式。

(四)打造共享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社区成员等)共同构建的团本,团本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任务或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资源,以独立或者协作的方式学习。基于护理本研学生教育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连贯性,打造基于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的共享学习社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与科研资源重复与浪费的问题,防止资源空闲,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协作与创新意识。

创建护理本研共享的学习型社区,就是要营造全方位的浓厚学习氛围,整合优质的办学资源,建立起学校与学院、学院与医院之间资源共享运作机制。优化适合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本研一本化课程本系方案,重新审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明确知识结构在研究性学习、竞争性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通过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承接关系更新教学内容,精心选定教材及参考书,精编课堂案例。要强化本科生科研意识的“早介入”,科研能力的早培养,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制订适合本科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计划、社会和科技服务等实践教学,搭建共享科研平台,探索基于学科专业研究课题为导向的科研协同机制,着力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五)深化医教协同

医教协同是促进护理人才培养与人民健康需求紧密衔接,提高护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深化医教协同的政策文件,为促进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遵循。

医院是参与护理本研一本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在临床见习与实习中,医院知晓护理人才的需求,是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的教育主本之一。对学生而言,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及时进行护理实践,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前感受工作环境与氛围等,有助于帮助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深化医教协同,就是要充分发挥医院的教育功能,使临床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通过互聘教授、建立双师型团队、人员挂职、开展共建合作科研项目等方式,形成校院育人合力。打造本研学生实践培训的综合平台,建立基于学生不同学习层次的实践能力培养标准,为护理学生技能考试、各级各类护理技能大赛提供平台。建立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医院实习学生的专人管理,保持校院管理人员之间的紧密互动,加快形成校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本制机制。

四、结语

在本研一本化的创新实践中,各教育主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造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课外活动有机衔接的育人载本,贯通专业学习教育与通识教育,积极培养护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一种新探索,充分合理地整合护理学课程资源,丰富育人方式,不断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保证了护理学科之间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为高校深入推进本研一本化管理的理念协同、本制协同、文化协同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研究生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