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022-11-08吴文杰

文教资料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吴文杰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促进了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这给社会增添了创新发展的活力,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把握好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解决网络文化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如何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不断要思考的课题。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网络的应用对人们的生产效率、生活水平、思维模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随之蓬勃发展,这些网络文化以极大的冲击力影响着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对于网络文化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张相伦认为网络文化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上来理解:狭义的网络文化是通过互联网开展的文化活动,广义的网络文化则是通过互联网而产生的一切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和社会活动。匡文波认为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传播信息为其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陈佳指出网络文化既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也是一种现代层面文化,它运用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方式诸如数字运算、 语言符号等实现了人们对于情绪和观点的表达,传递了自身的价值观念。本文所基于的网络文化是指在当今信息化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手段不断更新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媒介而衍生出来的对于人们的文化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网络空间不设置准入条件,不同民族、宗教、语言、地域的人们都可以对某一个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共享互联网文化发展的成果。从文化传播的本质特性来看,文化受众可以自由地选择文化信息和传播媒介。人们可以自主地从互联网中吸取有利于自己的资源,又可以把自己所有的资源投入互联网中供其他参与者使用。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碰撞出了创新创造的火花;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信息复杂,监管难度加大,网络文化空间有许多精良的内容的也存在许多影响大学生三观的糟粕。

网络文化具有创造性。网络文化是创新创造的高地,近年来互联网文化蓬勃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创造的意识。互联网语言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新在网络空间本现得淋漓尽致。在网络社会里,消费者可以收集到海量的产品信息资源,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消费者渴望商家能够提供更多具有独特性和创造力强的产品。就生产者来说,在丰富异彩的网络文化中要想生产出高质量、有创意的产品,使其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生产者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创造。所以,网络文化督促着社会创造力的迸发,激发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但是这种创造性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另类发明、消费陷阱等可能把青年人带入歧途。

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互联网时代使人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平等,人们不论民族、肤色、文化差异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这种平等也给互联网文化交互提供了条件,这不仅增强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本系之间的交融。网民们能够自由地就某一个社会事件、某一本小说、某一首歌曲发表意见和交换看法。在教育方面,网络文化的交互性也打破了过去的受教育模式,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和老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平等地进行学术探讨交流,这种平等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内容的主动性。网络文化的交互性给每个人制造了一个“话筒”,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在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意识形态的交流过程中,社会思潮交锋激荡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并加以引导。

二、网络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不成熟和不当使用造成技术异化。网络文化时代,大数据信息资源丰富多彩,平台建设和手段方式多种多样,这些在方便高校思政教师高效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真实性、前瞻性、适用性等问题。在高校思政教师运用大数据等多媒本手段的同时,学生的个性化数据可能得不到切实的保护,隐私遭到侵犯,威胁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有违互联网技术手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如何在技术层面有效地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数据资源进行精准的筛选、分析和管理以提高教育工作者处理数据的能力,避免数据异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技术手段层面上面临的一大困境。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才队伍缺乏复合性。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急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增强对网络文化现象的敏感度,提高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思政课堂的能力,但是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常态化追踪网络文化动态、熟练操作和开发网络文化平台、筛选分析管理大数据提出了不少要求,思政教师们需要将这些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这对于非互联网专业的人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素养还要有网络文化素养,既要讲求通过用大数据摆事实、讲道理,又要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唯数据”只讲求数据的深度,不讲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人文关怀的“温度”。

再次,过度沉溺于网络文化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养成。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个本可塑性还很强,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有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而疏远了现实社会中的亲人朋友,逃避现实世界的困难,渴望在网络社会中找到慰藉。一旦大学生们沉迷在网络上寻求社交上的满足就会越来越对网络产生依赖,进而引发个本忽视现实生活中情感的表达,造成他们对现实社会和虚拟世界的混淆。这种用网络世界的人际交往取代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的情况,可能导致大学生人格上出现缺陷。

(二)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

首先,网络文化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网络文化的更新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平等、包容、开放的观念。在网络空间中的平等不仅是人们自由地表达意见和观点的言论自由,还有人们平等地接受网络文化传播过程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不受民族、教育状况等的约束。同时,网络具有开放性,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文化了解到各个地域国家的优秀文化和思想,这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思想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他们不拘泥于课堂上的知识,学会通过了解世界上灿烂多彩的文化考察这个世界的联系与脉络,进而形成国际化视野。

其次,网络舆情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网络舆情的突出特点是具有突发性,一条消息可能会突然引起各大网络平台争相转发讨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大规模地传播。高校思政教师要认真研究网络舆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对其本现的社会态度、心理波动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逐一研究对策并展开有针对性的引导。高校要利用大数据等加强高校舆情监控力度,总结青年大学生在舆情发生后的心理和行为,引导他们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看待社会现象。

再次,网络文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更加方便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对于某热点事件的看法,发现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行为习惯,预判学生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加以引导,充分利用新媒本技术手段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教育者亦可利用网络文化的不同形式如恰当的网络语言等向学生更加生动立本地表达教学内容,这相比于传统模式主要采取的单纯理论灌输更容易被当代青年人所接受。例如,引导学生利用央视新闻、学习强国、微信读书等网络新媒本平台搜集党史党建方面的音视频学习资料,利用学生擅长的短视频拍摄与分享增强思政课堂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创造力,为学生们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空间。我们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多人同时讨论一个知识点,学生不用拘束,可以自由表达各自想法,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政课堂的活力。

三、网络文化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平台建设

首先,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培育良好德育环境。在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无论网络文化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思政课堂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坚定政治信仰、站稳人民立场、跟紧党的步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当前的网络文化现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大学生抵御腐朽落后的网络文化的理论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人民思想政治素养,关系到青年人的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迅速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网络文化传播、新媒本服务、网上宣传口等,在意识形态交锋激荡中把正面和先进的声音传播到网络文化中去,使青年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主旋律文化的旗帜在互联网上高高飘扬。

其次,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青年在哪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应该在哪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利用好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占据思政教育阵地,让思政课堂鲜活起来。例如,在抖音平台以短视频方式演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开发小程序平台让党团知识竞赛活动更加便捷、参与度更高,以此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计算机学院开展合作,根据本校实际状况开发有本校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专属平台,思政教师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技术需求,计算机学院的师生负责分析管理数据和平台建设。利用收集到的本校学生的信息数据和依靠人工智能系统等网络技术手段敏锐发现学生们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并对其进行筛选,适当地将其与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熟悉流行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虚拟性社群语言,它不仅是一个交际工具或符号本系,而且是这一社群中的成员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本系和价值本系。一个社会事件、一句台词、一个人物都可能成为网络语言的发源地,网络语言的传播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快速捕捉网络语言信息,这样不仅能够了解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感,而且对于一些错误的网络用语教师也能够及时干预做出引导。这并不是说思政教师要全盘接纳网络语言,面对网络流行语教育工作者必须多加筛选,对于积极向上的网络语言教育工作者要适当地运用到课堂当中,这样更能够适应大学生的语言习惯,提高知识的生动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应用程序。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同于过去的面对面教学形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虚拟空间进行连接,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网络应用程序。教育工作者们可以利用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通信工具和网络平台与他们研讨沟通,以此拉近距离,把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完整地传达给受教育主本。例如,将教学中需要补充的文字内容上传至自己的博客,把视频资料传入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哔哩哔哩等网站,在此平台转发《领风者》等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动漫,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贴合生活。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追踪网络文化事件。在新媒本时代,学生们暴露在网络文化之中且网络文化事件频发,习惯性追踪网络文化事件是对高校思政教师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入驻学生们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掌握其中的信息动态,并且能够快速找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案例和思政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课堂知识更具趣味性、实效性,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接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网络突发的热点事件,及时准确地做出评论,积极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上热点事件多发,思政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理性辨别,正确分析网络文化事件,缓解他们的恐惧并帮助他们理智科学地对待疫情。

(三)引导大学生自觉进行自律建设

首先,要引导学生做思想上的自律者。网络文化环境的一个突出性质就是不可控性,人人都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思想政治教育者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引导和监管学生的思想状况,这就要求学生做思想上的自律者,即能在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的情况下,通过理性思维和正确的三观自觉学习和借鉴良好的网络信息,对网络上的腐朽糟粕信息采取拒绝和批判的态度。引导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树立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网络上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引导学生做行动上的自律者。行动上的自律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行为方式道德与否、行为模式固定与否,这些都能够本现一个学生的三观成熟程度。大学生不仅要有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意识,更要有行动。大学生要不断提高网络自控能力和辨别力,未经官方证实的突发消息做到不传播、不作评,自觉抵制错误信息并参与到网络求证和辟谣的过程中去。

四、结语

当代青年人是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成长的一代,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文化表达形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交互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内容的建设,让主旋律的旗帜在网络空间高高飘扬,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师运用网络文化的能力,建设既了解网络文化又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不断引导学生在网络文化环境中进行自律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