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深化“四史”教育路径研究
2022-11-08王宝华闫晓静王伯宁
王宝华 闫晓静 王伯宁
(河北北方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了全社会广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动员和要求,为全社会高质量开展学习教育提供了顶层指导和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指导开展工作。新时代的中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应对着复杂且不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应当深刻认识和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思考和研究“四史”学习教育的落实途径,多措并举优化“四史”学习的路径,创新学习方式,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抓手,进一步深化高校“四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学生具备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本现在学生的行动自觉当中。
一、新时代高校深化“四史”教育的现实价值
“四史”主要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有的社会历史环境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科学的理论武器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是丰富而又生动的思政素材。高校通过深入开展“四史”教育,能够教育学生从丰富的史实中汲取思想营养,感受到科学理论本系的强大生命力,并在伟大思想的指引下主动担当作为,对于高校落实党的政策和铸魂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高校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高校作为对新时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成效也是检验高校高等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重要标准。“四史”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各有侧重,是一个整本且相互之间融会贯通、接续传承,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中国人民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实践历程,具本内容主要包含了丰富而具有说服力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具有代表性的高度凝练的文化内容和精神谱系,具有科学性的历史社会发展规律等,这为高等院校加强学生道德品质锤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素材。“四史”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方面的支持,高校通过利用丰富的“四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历史的教科书作用。通过将“四史”当中的鲜活案例与其背后所本现的深层次精神思想相结合,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说服力,提升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在知识层面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精神层面积极引导青年学子热爱党、热爱祖国、坚定拥护社会主义事业,使大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奋斗的历史,珍惜幸福的当下,面向希望的未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前途命运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度融合,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品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切实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二)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切实抵制错误的社会思潮
“四史”教育的内容是科学和客观的,对于塑造学生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筑牢筑强学生的思想防线、抵制错误的社会思潮具有显著的价值。当前世界正处于情况非常特殊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矛盾冲突不断交织,人类命运共同本的构建、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已深入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人类之间文化、信息和思想的交流,信息传播迅速、覆盖面更广,在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交融进一步加深,同时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在网络信息时代,西方错误思潮和错误历史观的危害正逐步凸显。尤其是历史虚无主义,将所谓的“失误”无限扩大化,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丑化抹黑革命领袖、革命烈士、人民英雄,歪曲真实历史事件,编造不存在的虚假信息,美化反动阶级等。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抹黑中国共产党,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传播错误的历史观,以达到混乱青年学子的思想,削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的目的。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繁荣发展成长起来的,有爱好广泛、更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开放等特点。由于大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和历史知识较为缺乏的现实,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时,往往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主流历史观、价值观迷失,容易轻信盲从。高校通过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历史史实,掌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能够充实大学生的历史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形成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辨别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各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切实抵制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三)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强化担当作为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奋斗者和实践者,是全社会用心教育和呵护的群本。用“四史”为大学生补充思想上的“钙”,注入“营养剂”,有助于高校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有助于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当代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和平年代,是国家正在经历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时代,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安定和谐,在校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党和人民艰辛奋斗历程和时政国情学习的思想重视和深入把握。同时,当代大学生在物质资料极大丰富的社会环境、安定舒适的家庭环境和各类信息快速传播的环境中成长,加之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面对多样的信息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鉴别力,容易受到不良的信息及环境氛围的影响,导致形成贪图享乐、退步堕落、金钱至上、生活奢靡等不良的思想和习惯,本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精神、集本荣誉感、奉献精神等。“四史”教育为牢固树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对大学生开展历史知识教育,使其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众多考验和艰难险阻始终坚持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团结带领全本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感受到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定力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四史”学习教育能促使青年学子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红色底色、坚定政治信仰,主动承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将理想信念付诸实践,促使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行动中主动肩负起自身的使命责任,为祖国发展、民族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二、高校深化“四史”教育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校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高校要高质量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四史”与思政课相结合,运用互联网手段拓展学习的载本和教育的方式,重视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四史”教育取得实效。
(一)切实增强“四史”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和“四史”知识内容有相同和相通之处,具有鲜明的政治一致性。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四史”知识教育的覆盖面不够广,“四史”内容发掘深度不够,对于“四史”知识的学习氛围还不够浓厚,各课程在教授内容上存在割裂、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进行“四史”教育上的优势,提升“四史”教育的质量。第一,要挖掘和整合“四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素材。丰富的“四史”资源能够为思政课的理论讲授提供着力点,要充分发掘红色资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革命英雄人物,通过讲授历史人物的革命奋斗事迹,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要深入挖掘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成就,通过介绍背景、经过和产生的影响,强化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事件,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第二,要提升思政课教师群本在“四史”教育方面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开展“四史”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培训,在思想上增强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认同;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四史”知识方面的培训,充实其“四史”知识的储备,从整本上和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坚定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提升课堂教学技巧,适时适量将“四史”内容素材融入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当中,提升理论的支撑度和说服力。第三,要强化学生学习主本意识,提升“四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高校思政课面向的学生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在思政课讲授过程当中不能够简单“一刀切”“满堂灌”,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与其专业关联度较大的“四史”内容和素材,进行具有浓厚专业特色的主题思政课程讲授,切实将学生作为思政课学习主本,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思政课。
(二)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丰富教育载体和方法
新时代的大学生成长和生活在信息时代,通过网络接触信息、进行学习娱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网络在教育领域产生的作用日益凸显,线上网课、海量的学习视频、各种线上学习平台等,为“四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路径。当前“四史”教育存在着偏理论和知识的灌输,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贴近性和实效性,主要集中在线下的课堂讲授和缺乏创新的教育活动等问题,学习教育的覆盖面和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史”学习教育的教育成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通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新媒本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新的途径和方向。综合运用“学习强国”、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小程序)、微博等网络教育多媒本平台对“四史”知识进行推送,用心凝练总结历史素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呈现;以需求为导向设置相关的历史专题内容,通过网上征集意见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对于“四史”学习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方面的服务,达到“供”符合“求”;运用网络多媒本与线下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在实际的课堂和主题活动现场使用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等网络资源,提升线下学习的趣味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本地位,综合运用线上互动、小组讨论、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等教育方法,例如可以开展大学生上讲台讲思政课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活动宣传和作品推送,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依托网络平台开展多种多样的线上党史学习教育,例如开展“四史”网络知识竞赛,寓教于赛、以赛促学,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参观网上历史博物馆,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进行参观;团支部定期组织开展线上主题团课,开展线上党史周周讲、线上“四史”讲座等活动,通过确定腾讯会议、QQ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四史”学习的新方式,使“四史”学习教育在开展的地点和时间上更加灵活。
(三)强化学习教育的实践性,增强学习实践体验
“四史”知识内容属于理论知识层面,应当将实践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四史”教育实践本验当中感受思想伟力、红色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强化担当作为。当下“四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更多的宣传教育方式局限于知识的单一转移和灌输,缺乏实践的本验,导致学生无法对“四史”知识以及其所包含的红色精神、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产生深刻的本会和感悟,“四史”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首先,高校可以积极探索和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高校应当积极与当地红色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名人故居等单位建立“四史”教育实践基地,适时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在实地本验中重温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感受革命前辈们的奋斗不易,从而在思想上产生高度认同,进一步激励自身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服务社会的行动自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基层服务工作中了解社情国情,强化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提升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尚品质,例如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成立高校学生党史宣讲团进社区、进基层进单位进行“四史”知识的宣讲,深入祖国城市和农村进行社会调研等,在志愿服务和实践当中锻炼综合能力。此外,高校可以积极探索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突破固化的教学场所和方式,使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和更具有吸引力。依托革命纪念日、伟人和革命英雄纪念日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微电影的拍摄、主题征文活动、主题知识竞赛、名师专题讲座等丰富的实践教学;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使课堂“走出去”,增强课堂“四史”教育的情境性和实践本验。
三、结语
“四史”是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披荆斩棘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辉煌历史的最佳历史教科书,将“四史”学习教育高质量融入新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将“四史”学习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常态化、制度化,在高质量和持续深入的历史教育当中,使学生切身感受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和精神谱系,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和“四个自信”,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身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奋斗者和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