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复习课多些“数学味”
——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课为例

2022-11-08◎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数学味导图素养

◎包 雁

(太仓市沙溪镇第三小学,江苏 太仓 215400)

复习课作为一种相对于新授课而言的教师尝试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认知机构,巩固所学知识的常见课型,是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型之一随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复习课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复习课与数学素养的培养没有必然的联系,尤其是一年级数学,正是这种观念使得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两难状况,教师觉得棘手,学生不愿面对教师苦恼于如何提升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学生苦恼于为什么自己都会了还要上这样的课,这常常使教师在处理复习课教学设计时倍感压力本文试图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课要实现“温故而知新”,摆脱枯燥无味,作为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观念,让复习课多些“数学味”,并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原则复习课不应仅仅着眼于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更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将本单元、本学期所学内容内化整合,引导学生从“了解”更好地走向“理解与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一、找准定位,内容聚焦

让不同类型的复习课扮演好其角色单元复习课立足于本单元不同课时之间知识网络的建构和旧知的巩固阶段复习课是在单元复习课基础上的拓展和提升,重点在于落实基础,回归课本,总结解题方法,渗透数学思想专题复习课则是有针对性地侧重于学生在知识结构或者认知上存在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知识梳理、对比练习等及时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要的就是进行专题设定,选取合适的内容,把握练习难度,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更好地吸收内化知识总复习课则是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期或者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全面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不同阶段的复习课的侧重点不同,以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阶段为例,教师安排了两种类型的复习课——阶段复习课和专题复习课,可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数学素养

结合一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以及学生掌握情况,笔者将本次专题复习课分为三个主题:认识20以内的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将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归类重组,对板块进行一定的整合,将相似内容横向展开、纵向深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复习课中有所收获,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相对于其他年级而言,一年级所涉及的知识较为零散,内容含量不多、难度不大,因此,在复习课的设计中,教师应避免设计太多板块,破坏学生的已有知识网络结构教师可尝试采取大板块整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将相似内容归类,为学生后续学习做铺垫

在教学复习课时,教师除了关注知识结构,还应关注一年级学生识字较少,难于独立读题并解决问题的现状,同时应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培养数学审读习惯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读题是学生审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审读习惯十分重要笔者尝试在课堂中让学生在教师读题时同步指读,一方面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一边读题目一边思考的习惯良好的审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号入座”,将自己所会的内容正确书写在题目要求的位置上,避免张冠李戴,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二)提高阅读能力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审题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要以阅读量为基础,因此,教师要每天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同时要增加学生的汉字储备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培养学生从题目或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后,将不再依托教师读题,而是进行自主读题审题,以提升解题能力

(三)指导读题技巧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解题技巧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其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慢慢渗透解题技巧,如先让学生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问题的关键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有效把握关键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标注的习惯,对问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标注或圈画,提升学生从题目或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四)接触新型,拓展思路

常言道:见多识广导致学生思维定式的一大原因就是对常见题型的固化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接触不同的灵活多样的题型,让学生感受思考的乐趣,从而打破思维定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相对较简单,往往容易出现思维定式,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接触不同的题型,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题意,“对号入座”,避免出现思维定式

(五)给予思考的空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在读完题之后,教师不要着急让学生进行解答,而是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促使学生勤动脑、善思考,形成一套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法,逐步提高审题能力

二、串联脉络,系统梳理

复习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回顾旧知,它常被比喻为“炒冷饭”,原因就在于它被认为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复习课应关注学生的知识网络构建,带领学生通过数学思考将原本点状知识串联起来,还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导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注重知识的生成性与发展性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故教师需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期末复习课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整体梳理,思维导图是课堂中常用的有效梳理方式之一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为例,教师将本册教材中第五单元和第九单元中有关此部分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以再现、整理、归纳、总结等方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在梳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前通过回忆本单元的相关内容唤醒学生的记忆,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理清知识脉络在本堂专题复习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建构,将2~9的分与合与11~20的数的组成进行很好的串联,建构联系,寻找到共同特征同时,学生在自主建构中加深了对数的组成的认识,为后续学习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奠定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在一年级的期末复习阶段,教师可尝试使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一同回顾本学期所学的各板块的内容,使学生不仅能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还能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一)让思维更清晰

通过带领学生建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更好地把握全局,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数学学习是灵活的,但是知识点是固定的,这就需要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对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而思维导图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对复习课的内容很难提起兴趣,但是思维导图的介入,可将原本独立的知识构建成如树状的生长脉络,让复习课的知识梳理充满趣味性同时,分阶段的不同类型复习课可以对同一主题的思维导图进行不断完善以及修改,学生可在一次次修改过程中完善知识结构,发展数学思维

(二)让学习更高效

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具有很多价值,对于教师来说,亦是如此,对于新教师而言更是如此它可以使教师对本节课、本单元、本册书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对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发展性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有效把握课程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常常以核心问题来统领整堂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整堂课就是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的思维导图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为例,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竖式计算,因此在教授本节课时,教师可以将核心问题提炼为“竖式是什么样的”,围绕该核心问题再提出辅助问题“竖式怎样计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使所有的问题都围绕竖式计算展开,形成一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复习课或者练习课,还适用于新授课

每个学生具有其独特性,其在头脑中构建的思维导图亦是不同的,就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可以构建出形式多样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三)让互动更灵活

思维导图将原本内隐的数学思维以图文并茂可视化的形式展现了出来,把零散的知识变成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和内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划分一定的板块,以板块为单位进行梳理,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构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每个班级、每节课可以生成不同的思维导图在这样灵活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从而得到针对本班当前学情的思维导图

三、梯度练习,自主参与

梯度练习是复习课的落脚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导向下的复习课堂虽不应一味追求题海战术,但适度的练习还是需要的复习课的练习相较于新授课、练习课,不再局限在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更应关注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学科,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生活充满“数学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精选习题,既要关注习题的数量与质量,也要体会其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习题的现实意义同时,教师应注重梯度练习,既要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串联新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练习是抓手,是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系统整理的途径之一教师可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复习课中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习题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或者按教材编排的顺序出示,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体现练习的针对性、综合性、应用性,让练习为学生打造思考的空间,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抓手,并通过练习反馈,更好地进行知识梳理,提高复习课的教学实效

四、反思评价,多样生长

评价一方面指向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课后,教师首先需要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育预期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那么,教师课堂上的评价也要“活”起来评价“活”起来可以体现在评价方法和评价语言的多样化上,评价不单单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需要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通过梳理知识脉络,建构知识体系,寻找、发现自身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不完善之处,促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反思,培养数学思维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反思的要求可能有点高,但是需要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故教师在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在课堂总结时多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对于学生来说,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其主动性,对于培养其数学素养是不可或缺的每个学生的思考水平不同,其通过复习课获得的生长点也不同,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复习课寻得其生长空间,实现全面发展

评价另一方面指向方法的评价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要求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反思评价、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例如,在进行11-4的口算时,学生一般可能出现3种情况:①想加法算减法,4+( )=11,4+7=11;②先算10-4=6,再算6+1=7;③先算11-1=10,再算10-3=7三种方法没有对与错,学生要看哪个方法更适合自己反思评价则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的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对简便的方法,实现方法的优化如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刚刚学完20以内进位加法,方法一相对较易理解,方法二也相对较为简单,方法三则对于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口算花费时间也较多选择方法一、方法二的学生的运算正确率较高,且运算速度较快评价反思可以让学生在回顾中积累经验,在对比中实现举一反三,真正达到“解一题,懂一类”的效果同时教师应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让复习课不再单薄?教师需要不断去思考与钻研,为学生打造更具数学味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思考、生长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思维活起来,那么学生就能找到知识的本质与生长点活力课堂是师生共话共生的一种教育新样态,需要我们激活教与学的未来潜能,拓宽课堂视野,不断努力践行

猜你喜欢

数学味导图素养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让数学回归“本位”
呼唤“数学味”重返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呼唤“数学味”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