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2022-11-07杨元崇
摘要:媒体融合报道是新闻传媒工作的重大创新与重要研究课题,用好融媒体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是青年传媒人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以湖南日报融媒系列报道《大道向前·红土地的告白》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融媒体时代红色土地重大主题系列报道的新实践和新探索为研究目的,采用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跟踪观察、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深入研究红色土地故事创新报道的内涵、红色故事内容挖掘手法的创新、红色故事讲述方式的创新、红色土地故事报道的视角与站位转换、新闻作品写作艺术手法的创新以及新时代青年力量汇入的融媒体报道创新等,得出新时代要讲好红土地故事、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必须在报道高度上定好位,在思想内容上深挖内涵,在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转换好视角,在故事提炼和表现手法上持续创新,大胆起用青年观察员融入融媒体报道产生新动力。
关键词:融媒体;重大主题报道;湖南日报;青年;标题;经典诗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8-0145-04
重大主题报道要做到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出新出彩,就必须以思想引领为核心,彰显时代精神。
湖南日报组织采编人员和高校青年学生及基层青年干部深入革命活动老区,逐点寻访,用心记录,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再现了“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1]”的湖南红色文化,忠实呈现老区在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和产业建设等方面的成绩。
报道主题——“赓续”“传承”“新貌”三个关键词,既表现了革命老区传承红军革命精神,又展现了在红军革命精神影响下的湖南精彩巨变,借此激励三湘四水人民接续奋斗,再创佳绩。报纸版面整合一个“青年观察”、一个“红色印记”、一线的红色遗存、沧桑巨变、老区新颜,配三四张图片,其中一张压题照,形成一个整版。
新媒体平台推出的“青年观察”Vlog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也受到党史研究专家、高校教授和干部群众的热切关注。
一、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确定主题,挖掘思想内涵
“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大道向前》系列报道深刻领悟重大主题的战略意义,准确地挖掘思想内涵,借助融媒体矩阵和多场域沉浸式表达,用党的百年奋斗史映照现实和未来,鲜明阐释在新的征程上要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这组报道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一)“内容为王”,形式新颖
在策划报道时,报道团队形成共识,即无论媒介形式怎么变,共情共鸣、“内容为王”不能丢。三湘四水无一处没有留下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热土潇湘无一人心里不矗立着共产党人信仰的丰碑,要用连续推进的方式展现这片土地新时代的“红”。
2022年7月25日,湖南日报推出《大道向前·红土地的告白》大型融媒体报道,聚焦湖南在建党、建军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地,呈现红土地上日新月异的面貌。
该系列报道以文、图、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分别在报纸和新湖南客户端呈现,达到了融媒创新、多元表达的传播效果。特别是“青年观察”Vlog的呈现形式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添加了许多催人奋进的热血元素,让严肃重大的主题报道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姿态,吸引更多读者。
(二)聚焦老区,底色鲜亮
红色,始终是湖南最鲜亮的底色;一座座高耸的精神丰碑,始终是人们砥砺前行的动力之源。湖南日报组织融媒体报道团队,聚焦标志性事件发生地所在的革命老区县——韶山,中共特别支部,中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炎陵水口,“连队建党”铸军魂;浏阳文家市,会师转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桂东沙田,“第一軍规”铸就不朽军魂;通道,转兵,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茶陵,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桑植,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誓师长征出发地;常宁,水口山工人大罢工,把湘区工运推向最高潮;平江,起义,一声惊雷,助燃“星星之火”;宜章,打响湘南起义第一枪。
通过行进式的实地采访,用散文的手法,反映这些革命老区县继承革命先烈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用奋斗开创幸福未来的生动实践。7月25日至8月5日,湖南日报连续推出《遍地英雄唱韶山》《通道:侗乡迈向新征程 》《桑植:跃上葱茏满目新》等融媒体报道,这些文章见证了湖南革命老区县的发展变化,诠释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使命,报道导向鲜明、主题突出、政治站位高,文风大气磅礴。
(三)聚焦新变,深挖内涵
《桑植:跃上葱茏满目新》既摆出事实,又有思想滋养,充分发挥舆论引领作用。以历史眼光为经,以现实理性为纬,讲述生态环境之“殇”,展示痛定思痛后的转型,以事实凸显理性,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变绿水青山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有了人物,有了故事,就有了可读性与说服力,也就有了更好的传播力。
桑植县桥自弯镇山羊溪村党支部书记高绪前、休闲农庄老板王兴红、豆腐达人周元章、保护大鲵的王建文一家三代人、八大公山人工林第一批植树人覃习海和儿子覃必伍……宏大的叙事,由人而起,切入巧妙,不同年代的典型人物,内心的矛盾与现实的抉择,新转变、新起色,奋斗不止、守望相助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的璀璨“初心”,让读者感动。
这组报道始终聚焦新变,深挖内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民群众当起了账户先生算起了账: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让生态优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桑植走的就是“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蓬勃发展的不仅是绿色生态经济,还有红色旅游,如韶山这块闪亮的红色招牌下,聚合了乡村振兴、教育、文化等多重元素,让“红色”进入更深处。
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彰显人间正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3],“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4]。
湖南这片遍布先烈热血与汗水的红土地,在党史上的分量举足轻重。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聆听红土地的告白,为革命老区的振兴“鼓”与“呼”,主流媒体责无旁贷。
湖南日报历来重视革命老区的宣传报道,把自己置于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考量,革命老区儿女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在红土地的新征程上昂首再出发。
(一)立足权威,以史为镜
站在百年党史上回望湖南,就能深刻感知“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的悲壮。
湖南参加工农红军的有40多万人,英名在册的烈士有15万人,已查明的烈士约20万人,牺牲群众达100多万人。从韶山冲到炎陵县,从桂东县到湘赣边界茶陵县,从浏阳文家市到湖南西南边陲小县通道,最早创建的农村党支部里的一桌一椅、毛泽东同志在军队播下党的思想、“第一军规”、山村里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湖南日报这组报道铭记“红色印记”。
报道采用“红色+主稿+图片+青年观察+青年观察Vlog”的组合形式,让红色文化以更新鲜的面貌展现。立足党史学习资料,每篇报道以历史事件为引子,增强报道的厚重感。
(二)立足经典,以事见人
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系列报道充分借助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在党史专业上的优势,确保史实的权威性、真实性。报道组采访了亲历者、学者和专家,准确把握历史内涵。
比如大型融媒体产品从开篇《遍地英雄唱韶山》到韶山民谣《金花籽儿开红花》,展现韶山这片红色热土的日新月异;再到《炎陵:誓言无声耀初心》,讲述了浴血奋战年代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诞生,展现了脱贫攻坚依靠“一颗黄桃”“一片山丘”“一脉相承”,预示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张独特名片”映照炎陵人民在“支部建在连上”红色创举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接力,始终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初心。《桂东:“第一军规”铸担当》讲述了从一块门板到“第一军规”,军规精神代代传;从“不拿一针一线”到联系、服务群众,架起干群“连心桥”;从红色热土到绿色崛起,老区人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又如《通道:侗乡迈向新征程》讲述1934年通道转兵,西进贵州,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通道转兵精神——“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勇于担当”激励侗乡儿女在新时代奋勇前行。再如《桑植:跃上葱茏满目新》生动讲述桑植47万儿女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绿色发展,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取得明显成效。
(三)巧用民谣,以小见大
民谣就是民间歌谣、谚谣,俗称“顺口溜”。系列报道巧妙运用民谣,让历史和现实碰撞,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这些民谣是时代变迁的生动缩影,也是干部、群众向红土地发出的新时代的深情告白。
报道团队在策划过程中决定抓住这个“牛鼻子”,适当借用历史长河中的民间歌谣,基于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四个篇章展开红色土地的卷轴,反映湖湘儿女各个时期的奋斗历程。
如报道首篇《遍地英雄唱韶山》就是以韶山民谣《金花籽儿开红花》为开头。97年前,杨开慧在韶山教群众唱“金花籽儿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这歌谣声犹在耳边。97年过去了,民谣变成了“文明实践开红花,一开开到群众家,传思想、引新风,百姓人人夸”,这是新时代韶山的新面貌,也是湖南的新面貌。又如报道《桑植:跃上葱茏满目新》中“地是刮金板,山是万宝山,树是摇钱树,人是活神仙……”口口相传的桑植民歌,道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巧妙运用经典诗词名句,增强作品吸引力
“标题要吸引人看,这很重要”,1958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与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的谈话中这样明确指示。如果說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标题就是一篇新闻报道的眼睛。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能否在两秒钟内吸引读者的眼球,使其产生阅读欲望,至关重要。
舜云,“诗言志,歌永言”。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一位独具风格的诗人。他的诗词大多是反映革命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抒情言志之作,其情志的表达是通过自然意象的传神写照实现的[5]。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称,“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6]。毛泽东深谙其理,其诗词豪迈雄浑,纵横捭阖,阳刚之气和奔放之美浸透字里行间。80后、90后新闻工作者拟写重大主题新闻标题时,大都喜欢选择毛泽东的诗词。
在《大道向前·红土地的告白》的系列报道中,湖南日报报道团队就化用和直接借用了毛泽东的诗词,形成了独特的叙述视角。
如系列报道首篇《遍地英雄唱韶山》化用了毛泽东诗词名句“遍地英雄下夕烟”。
正文中三个小标题完整引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三句。这三句诗出自《七律·到韶山》,是毛泽东1959年6月回韶山时写的。序文“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蕴涵着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颈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毛泽东对韶山、湖南乃至全国各族人民英勇斗争而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的深情缅怀。尾联“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则是毛泽东热切希望能够早日看到的情景。
新时代的韶山村早已“换了人间”:七成村民吃上“旅游饭”,全村人均收入达34800元;新时代的湖南也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日之盛景如毛泽东所愿。
融媒体新闻作品从大标题的化用到小标题的直接引用,都契合历史和现实,巧妙运用经典诗句,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又如,报道《桑植:跃上葱茏满目新》化用了毛泽东《七律·登庐山》首联“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下联,截取“跃上葱茏”可以是毛泽东诗词中庐山的青翠蜿蜒,展现历史典故;也可以是桑植郁郁葱葱的八大公山,得到切实保护的绿水青山。借助诗词,实现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毛泽東的经典诗句本就豪迈,不仅能照亮新闻标题,还能为读者注入澎湃动力,让评委为之心动。
再如,笔者借调湖南省记协工作期间,梳理近年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发现,有很多优秀新闻作品标题是化用或引用毛泽东诗词而来的。广播专题作品《一桥飞架,两岸梦圆》,电视系列《风卷红旗》化用了毛泽东诗词名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风卷红旗过大关”。
化用之外,还有直接引用毛泽东诗词作为标题的,广播直播作品《谁持彩练当空舞》就直接引用了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里的诗句。
四、青年观察聚焦沧桑巨变,增强作品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7]。
策划《大道向前·红土地的告白》的过程中,采取了一项创新做法,别具一格——整版内容由“主稿+红色印记+青年观察”构成;在新媒体方面,则推出视角新颖、表达清新的“青年观察”Vlog。
(一)青春观察的视角更新颖
青春的视角、青春的表达,聚焦英雄儿女,见证红色精神。“青年观察员”跟随湖南日报采访团队一路观察、调研,一路交流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并动手写作和制作视频。他们的参与强化了这一主题宣传的青年视角、青春气息,使主题更加丰富、更加丰满。《为民初心百年闪耀》以青年的视角呈现处处闪耀着为民初心璀璨光芒、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新时代的“00后”,当肩负时代使命》写出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深度参与,更是用无言的力量给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学生邓凯作为采访团队的一员,在结束艰辛的采写后,意犹未尽,马上又奔赴湘西最偏远的地方之一龙山县开展支教等公益活动。“无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唯有脚踏实地奋斗,方能不负时代”,他情真意切地说道。
(二)青年声音的发出更能引发共鸣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宣传报道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在多平台发布,实现跨圈层、多渠道融合传播,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湖南日报“青年观察”Vlog充分运用视频、声音元素,打造以音画清晰的短视频为主体的融合产品,让青年气质、青年声音优势转化为传播强势。每个短视频约5分钟,以统一的片头提高辨识度,以统一的结构增强凝聚力,借鉴影视剧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音效,因为用青年的视角观察,用青年的声音诉说,用青年的感情动人,有青年的思想碰撞,因而更能走进青年的内心。
青年们在这次采访中所写的《为民初心百年闪耀》《弘长征精神赴未来山海》《感知时代律动感受老区新变》等手记,从标题、文本到表达,与传统意义的评论相比,更能引起青年的情感共鸣。
(三)青春思政的宣传显传承
湖南日报遴选的“青年观察员”大都是在校学生,这次有机会深度接触社会,深入农村、企业、革命遗址旧址等,亲身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分别在官网推介湖南日报主题报道《大道向前·红土地的告白》,介绍本校学生担任“青年观察员”的情况及采制作品,引导广大学生观看、学习。华南农业大学一位研究生在“青年观察” Vlog 《感知时代律动感受老区新变》中化身为主持,重温红色经典,感慨宜章的精彩蝶变。她感叹,“当我来到灵芝基地,看见无数灵芝历经风吹雨打,依旧朝着光的方向生长,不禁想起革命年代先辈们历经战与火的洗礼,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并表示这是对思想的一次洗礼,今后“要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动力,书写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的青春篇章”。
五、结语
重大主题报道以时政和民生题材为主,具有唱响主旋律、传递好声音的舆论引导功能。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要精设议题,创新表达,选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文化,展现时代特色。要充分考虑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便捷性,设置“青年观察”Vlog合集,让读者快速寻找到入口。要体现不同Vlog标题的差异,制作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的标题,如《女红军走过汝城,给当地百姓留下了什么》就让人立刻联想到“半条被子”的故事。要把重大主题报道做得更活泼和有青年味。作为重大主题活动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记录者,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担负起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
参考文献:
[1] 刘向.说苑·谈丛[M].长沙:岳麓书社,1998:471.
[2]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湖南日报,2021-06-27(01).
[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245.
[4] 新华社长沙9月18日电.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湖南日报,2021-06-27(01).
[5] 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与审美文化[DB/OL].人民网,http://dangshi. people.com.cn/n1/2018/1007/c85037-30326477.html,2018-10-07.
[6]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第三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39.
[7]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DB/OL].新华网,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2/20/c_1127120082.htm,2021-02-20.
作者简介 杨元崇,本科,编辑,研究方向: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传播探究、教育新闻采访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