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22-11-07易佳

校园英语·下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和文化往来日益深入,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培养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也成为英语能力的评价标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成为教师的重要课题。经验证,产出导向法是一种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它是文秋芳在外语教学中提出的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它倡导“学用一体”,以改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学用分离”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课堂,采用输出任务驱动学习,以输入式学习促进输出,实现教学与实际的有机统一,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作者在课堂上的实际工作为基础,分析产出导向法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促进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易佳(1981.07-),女,四川成都人,成都文理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

提高教学效果,是指英语教师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产出为导向,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文秋芳教授所提出的“以产出为导向”的理论体系正是顺应了这个时代的需要,为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过于敷衍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仍停留在教学导入和介绍背景知识的教学方式上,对于中西两种文化元素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式、任务式和项目式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培养他们自主获得知识和展示所学的技能的能力,其后果是,学生对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只有表面的认识,很快就会遗忘,没有任何学习效果。

(二)训练过于草率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强调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重视或没有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也没有提到跨文化交流技能的重要性,更别说为学生提供一个能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情境。目前,虽然不少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开设了文化课,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是做个形式,因此,应逐步从简单地提上几句转变为真正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跨文化能力的重视,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育重心颠倒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很多教师仍将语言教学置于英语教学的首位,将跨文化的知识与技巧留给学生自己去掌握。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折射出许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没有用新的教育观念来引导学生,更没有让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其结果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均未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不能保证。

二、以产出为导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一)了解理念

产出导向法(以下简称POA)的核心教学思想主要以“以学习为中心”“以人为本”为主要内容。在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应该建立起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做到与学生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以有效地学习为核心,以达到培养的目的为最终目标,通过密切合作、积极互动,建构学生所需的知识系统,逐步提升其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学”与“用”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学生在懂得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着探索,并在持续的输出中,不断地充实、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学用一体”的教学目的。

(二)利用设想

“输出驱动”“输入促进”“选择性学习”是 POA教学的基本前提设想,这三种设想都是以产出为导向,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中,其主要实施方式是教师个人或与学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以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并掌握不同的跨文化交际技巧,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时效性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路线;POA理论的三个假定实质上是对学习实践的合理性构想与计划,即在保证输出品质和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地筛选学习方法与资源,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目的。其提出了“驱动”“促进”“评价”三个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中介”的角色,所起到的作用是“引领”“设计”和“支架”。

例如,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high context和low context这对概念时,不会太过详细地解释,会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制订自己的目标,制订自己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做,去解决问题。以此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找到化解文化矛盾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增强英语口语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领导和设计的功能,给学生适当的交流环境和资源,适时地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促进其语言技能的发展,将跨文化教学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与教育部所倡导的“金科课程”的高层次需求相一致。

(三)强化能力

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体现,不仅在于要让学生接受这个世界的历史、文学、宗教等,还表现在对学生热爱自然、接受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使他们能够终身学习、深思、明理。以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积极探讨跨文化壁垒的方法,为不同民族建立起交流的桥梁,它可以促进和控制各种文化间的沟通,让各种文化的人民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三、促成环节教学尝试

“促成”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贯彻“用中学、学中用”的关键环节。在此阶段,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输出任务的需求展开,课文已不再是“中心”,而成为促进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学”的根本目标不在于对语言资料的了解,而在于将其应用于实践,从而服务于产出任务。这一环节是教学中最难的部分,也是教师经常忽视的一部分。在“促成”阶段,教师可以把课堂分成三部分,每部分大约1.5课时,把重点放在观点、语言和篇章的结构上,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全面地学习语言,构建语篇结构图,从而实现产出任务。下面以怎样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一篇议论文为例进行分析。

(一)观点促成

教师可以从主要观点的选择开始,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讨论,最后让他们自己来完成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论述、表达意见、提出主张的一种文体,所以,要想写出一篇议论文,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背景,并且要充分理解辩论的主体和矛盾的中心,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整堂课的教学组织分为四大类:句子阅读、篇章阅读、小组讨论、小组报告。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让同学们分组,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双方的理由都有哪些?是否足够充分?双方的辩论方式是怎样的?有没有说服力?你站在哪一边?你的理由是?除了文中提到的一些想法之外,你还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吗?在学生各自讨论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随意挑选三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结果做出评估。

(二)语言促成

在经过了观点形成的环节之后,同学们已经充分了解了所读的内容,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把语言的形态和语义相结合。根据Laufer & Hulstijn (2001), 在产生类活动中,对新的语言项目的记忆要优于对阅读的理解。所以,在促进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改过去“教课文”的方法,在文本中,选择多种不同的语言项目,以满足输出任务要求,设计辨识、记忆和运用三种语言处理水平的训练,协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的英语课程。

1.识别训练。在识别训练中,可以选择与主题有关的高频词作为目标词,按照“义”和“形”进行聚类处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所列举的单词中选出正确的单词,替换句子中的划线的释义部分;填空题要求考生从一套相同的单词中选出适当的填空语,使句子更完整。

2.记忆训练。记忆力训练主要是通过翻译练习来训练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包括单词)的表述。这种训练有别于一般的句法翻译,它是按照“情境性”的原理来进行的,它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可以运用语言的情境。此项训练既要遵守“学用一体”的原则,又要在练习后附上学习资料,即从阅读资料中找出的句子,通过练习、学习和再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用词,并能自觉地记住句子和词组,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构促成

议论文的结构体现了它的内在逻辑,它也包含了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篇章内部的意义连接。在结构促进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作文评改、专题讲解和范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作文结构意识。教师可以从学生初试写作作品中所出现的问题里选择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范例,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把诊断性评估的重点放在语篇结构上。接下来,教师应根据点到面的先后次序,首先运用讲解和练习的方法来理清段落的内部结构,然后以一篇出色的文章来集中论述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对学生的初试题进行评价时,教师会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三段论,而在第二段,即正文部分,通常都会出现信息量大且逻辑不清的情况。教师要先让学生从这一段落中找到论点,并对其进行评估。学生找到问题之后,就会认识到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多而杂乱,论证不充分,观点与驳论十分的混乱。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出相应的修正意见,同学们一致认为,在写作时,要按照段落思想来划分,每个段落要围绕一个观点,要有论据,要有说服力。接下来,学生可以试着对这一段进行修改,选择一个中心思想论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尽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结构意识,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够清楚,特别是在议论性文章中,更是如此。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在逻辑,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选取一个主题进行专题说明,并运用“学”“练”“用”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论证逻辑,最终顺利地完成文章的写作。教师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指导学生思考、练习;同时,还可以给出一些实用的句子和实例,以供学生练习。最后,让学生回到“作文评改”的部分,重新编写自己的作业,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写作阶段,范文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教师可以挑选几篇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供学生赏析。在这之后,大部分学生就都能明白应该如何去写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了。

四、教学反思

基于产出式教学理念的基礎上,经过各个阶段的教学尝试,完善了学生对语言文化的基本认识,培养了良好的语言基础能力,为提高学生未来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供了思想观念和结构逻辑上的有力保障。教师应努力发掘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从“学用分离”的误区中摆脱出来。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少数高校的英语教学仍存在着“学用分离”现象,有些过于重视“教课文”,有些过于重视“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些都与正确的教学观念背道而驰。为了达到最佳的语言学习效果,教师要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促进语言的学习。若把我们的输入性行为称为“解码”,则产出行为就是“编码”。在促成阶段,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了解阅读资料,还要让他们转变学习的角度,从读者的角度向作者的角度转变,并从中吸取有用的资讯,以应对教学活动,而产出活动可以成功完成则要依靠信息的灵活运用和新知识系统的建构。在这种情况下,以产出为导向的方法“促成”的并不只是使产出任务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产出任务时,促进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概念与当前各个学校的教学思想在本质上存在着什么差异,并以最正确、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调整。

五、结语

当今世界格局日趋多样化,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日益频繁。随着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我们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的专门人才,来推动各国语言文化的融通,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突出学习效果,保证教育质量。大学英语教师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集中精力,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跨文化交流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文华.以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校园英语,2022(8):24-26.

[2]杨跃,栾玉芹,李丽.以产出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海外英语,2020(2):144-145.

[3]魏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校园英语,2022(17):172-174.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