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脑灌注成像与平扫CT 值差值测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11-07李碧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1期
关键词:差值脑组织病灶

李碧雪

急性脑梗死是在临床上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这种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头部CT 平扫是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但一般在脑缺血早期,特别是发病≤6 h 期间利用CT 平扫很难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有临床研究[1,2]认为,通过多层螺旋CT 脑灌注成像和平扫CT 值差值测量的方法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诊断能提升整体诊断价值,为进一步分析这种诊断方法的可靠性,本文特进行此次调查和研究,并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病例进行总结,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2021 年4 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24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6例,女114例;年龄52~86 岁,平均年龄(75.13±10.31)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3 h,平均发病到入院时间(2.31±0.46)h。资料均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均>50 岁;②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均≤6 h;③具备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体征和症状表现;④入院检测瘫痪侧肢体肌力为0~2 级;⑤患者在发病后1 周内均进行普通CT 的复查,以确定是否有梗死及其最终梗死的面积;⑥患者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可供追溯[3]。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的基础疾病;②发病前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和肢体症状;③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检查禁忌证;④同期参与其他研究[4]。

1.3 方法 患者入院以后先行头部CT 平扫,以排除存在脑出血、脑肿瘤、颅内感染等情况,确定患者不存在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功能病变。同时对患者进行碘皮试试验,并确定试验为阴性,之后对患者进行CT 的脑灌注成像检查。检查时通过128 层螺旋CT 机(西门子Definition AS)进行检查。首先进行头部的常规CT 平扫,确定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控制在10 mm,之后实施CT 的脑灌注扫描,并且将重点扫描层面设置在基底节和病变区域。利用欧力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前静脉团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50 ml(350 mg/ml),注射速度为7.5 ml/s;同时注射同等剂量的氯化钠溶液,延迟5 s 后对选定层面进行灌注扫描,扫描时设置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100 mAs,层厚为10 mm,准直宽度为128 mm×0.6 mm,间隔为5 s,扫描时间为45 s,扫描层为80 层。图像处理:①对头部CT 平扫图像对称部位的脑组织CT 值进行测量,计算差值。将内囊、基底节、额叶、枕叶、颞叶、小脑半脑和桥脑等部位的脑组织区域及其对称部位设置为感兴趣区域,避开脑皮髓质交界区域、脑沟区域和伪影,选定感兴趣区域3 mm 对CT 值进行测量;②对CT 灌注扫描的原始数据上传到工作站,通过灌注软件实施处理并获取图像,获取感兴趣区域以及对侧相对区域的CBF、CBV、TTP 等灌注参数,再对相关图像进行定性分析,测量感兴趣区域并获取参数定量值。

由2 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对CT 图像进行评定。测量患者脑灌注图像及双侧额叶、基底节、颞叶、枕叶CBF、CBV、TTP 等灌注参数,并计算出灌注指标正常范围值。计算CT 平扫图像对称部位的脑组织CT 值差值。观察并评价患者的大脑左右两侧灌注区域是否对称,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CBF、CBV、TTP 等灌注参数,并且计算双侧脑灌注各个参数的比值,获取相对应的灌注参数(rCBF、rCBV、rTTP),按照健康人群的测量值为标准,患者两侧脑灌注参数比值超过标准值的95%CI 视作灌注异常,各个参数绝对值为参考值。计算患者CT 平扫的可疑病灶和对侧相对部位的脑组织CT 值差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平扫结果 经过CT 平扫,肉眼观察发现可疑病灶141例,患者的CT 值差值表现为正态分布的特点,平均CT 值差值为(4.21±1.65)Hu;其中35例可疑病灶的CT 值差值>2.80 Hu。在3~7 d 内复查CT,经过临床随访等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38例。

2.2 CT 灌注成像结果 CT 脑灌注成像正常患者2例,最终被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CT 脑灌注成像异常患者238例,均存在责任病灶,主要表现为患侧病变区域存在TTP 延迟异常灌注,其中141例患者伴随CBF 降低和CBV 降低,56例患者伴随 CBF 降低和CBV 升高,其余41例患者均存在CBF 降低。患者病灶中心部位的CBF 和CBV 存在重度降低,TTP 存在明显延迟表现,病灶周边部位的CBF 存在轻度和中度降低,CBV 有轻度升高,TTP 表现为轻度延迟,而病灶周边部位血流均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主要表现为阶梯改变。238例CT脑灌注成像异常患者患侧病灶中心CBF、CBV 低于对侧病灶中心,TTP 长于对侧病灶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38例患者患侧和对侧病灶中心CBF、CBV、TTP 比较()

表1 238例患者患侧和对侧病灶中心CBF、CBV、TTP 比较()

注:与对侧病灶中心比较,aP<0.05

2.3 病灶中心和周边及对侧rCBF、rCBV、rTTP 比较238例CT 脑灌注成像异常患者病灶中心和周边及对侧rCBF、rCBV、rTT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和周边rCBF、rCBV 低于对侧,rTTP 长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中心rCBF、rCBV 低于病灶周边,rTTP 长于病灶周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38例患者病灶中心和周边及对侧rCBF、rCBV、rTTP 比较()

表2 238例患者病灶中心和周边及对侧rCBF、rCBV、rTTP 比较()

注:与对侧比较,aP<0.05;与病灶周边比较,bP<0.05

3 讨论

对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常规头部CT 平扫,往往能够显示出正常的情况或者仅能检查出存在轻度的脑沟消失或血管高密度症[5],这就容易导致漏诊或延误治疗等情况出现。最近几年影像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这也使得多层螺旋CT 技术被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而且扫描设备有了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区分兴趣区与和周边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关联[6,7]。多层螺旋CT 诊断的时间分辨率较高,可准确的计算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因此使得多层螺旋CT 等脑灌注成像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临床认为,急性脑梗死在发病6 h 以内的主要变化是脑部组织存在含水量增高及其水电解质含量的变化[8,9]。特别在发病2 h 内,患者的CT 变化范围不大,一般在2.6~5.0 Hu 之间,由于患者的病变脑组织密度无明显的改变,单纯通过肉眼对脑实质进行观察,很容易导致大量的误诊情况或漏诊情况出现[10-12]。而本文通过头部CT 平扫肉眼观察到可疑病灶141例,说明通过常规CT 平扫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较低。通过测量脑组织对称部位的CT 值差值,可以看出有35例患者的CT 值差值>2.80 Hu,在排除其他病变而导致的脑组织水分增加之后,利用CT 值差值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对脑梗死诊断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 脑灌注成像和平扫CT 值差值测量可以实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有助于了解患者的中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域,可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猜你喜欢

差值脑组织病灶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关注
清丰县新旧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对比分析
尿激酶对脑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宫内缺氧时程对胎鼠脑组织STAT3表达的影响
高原习服黄牛脑组织不同部位SLC25A6 mRNA绝对定量分析
阳泉站站址迁移对观测资料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