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班幼儿规则理解与执行力的探究

2022-11-07蒯家茹吴海霞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8期
关键词:玩具规则区域

蒯家茹 吴海霞

(合肥市明皇家园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11)

前言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了解到规则意识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它既能够保证班级有效地开展活动,同时同伴间相处也会更加融洽,使得教育内容也能更好地开展。

大班幼儿正处于一个重要时期,即将过渡到小学阶段,所以孩子们对于规则的理解与遵守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前对大班幼儿规则的研究有很多,但研究的范围比较大,不够深入、细致。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我们发现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能够使幼儿很好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还会影响幼儿终身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

一、基本概念

(一)规则的概念

通常我们对于规则的理解就是要遵守的制度、要求等,是自然而然流传下来的,让我们更加规范做事。通过学习前人对规则的理解与概括,笔者个人比较赞同郑三元前辈对于规则的理解,通过对他观点的基础学习后,笔者总结了自己的观点:规则就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制度或章程,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目的。

(二)幼儿园班级规则的概念

李洪曾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一些规则定义为:“能够保证幼儿园一日活动和幼儿在园的集体生活安全、顺利地进行,也是幼儿在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班级需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让班级运转得更加顺利。该参照标准是建立在幼儿的认知水平、自身的态度和行为的规范基础上的。而幼儿园班级规范教育则是在班级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中,使幼儿能够理解规则,还能够促进幼儿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同时也能够保证集体教学活动安全、有序、顺利地开展的教育活动。

二、大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

(一)规则意识正在逐渐形成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规则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对规则的理解男生与女生之间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女孩的规则意识以及对规则的理解会高于男孩。进入大班以后,他们开始懂得规则,学习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遵守班级里所制定的规则。比如,幼儿在喝水时懂得排队等候,知道集体教学活动时有问题举手询问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二)大班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以及规则的认同感

祝丽生将规则认同定义为“无论人是从感情出发还是从社会经验出发,他们对参与社会管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与归属”。关于班级规则的研究其实有很多,其中有学者认为班级规则在本质上实属某种关系,是调节班级内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班级规则可以平衡、调节幼儿个体与集体冲突,可以更好地化解矛盾。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班级规则的提出是为了保证幼儿在园一日活动能够安全。

幼儿进入大班以后,对规则已经有了认同感,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

1.幼儿对规则有自身理解,难以更改

幼儿能够使自己的游戏活动顺利进行,能够很好地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更愿意去主动制定游戏规则。但是个别幼儿对规则的认同只是自身的理解,并不认同集体的,会出现分歧,而且很难更改。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可以通过比较、观察让幼儿自己去判断,从而让幼儿理解更适宜的方法。

2.停留在表面而非内在需要

幼儿在对自己有利的规则前提下非常认同,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对规则的认同急速下降。比如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想要进入建筑工地,但建筑工地“只能进入五人”的规则就会被他们作废,他们明知规则要求但还是违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去感受,而不是一味强加思想,通过具体情境,幼儿理解到合适的人数可以让游戏更好地开展,从而遵守。

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有的人扮成皇帝,有的人扮成骗子,有的人扮成大臣,有的人扮成小孩,教师可担任旁白,这种阅读方式既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阅读内容。朗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分别扮作皇帝、骗子、大臣以及小孩的学生说说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从人物的心理到行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其他学生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最后在大家的畅所欲言中获得丰富的阅读感悟。

3.被迫接受而非自主认同

有的教师存在严重的控制欲,在班级规则的制定上并没有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幼儿在心理上并没有认同规则。所以幼儿看似遵从,却无法在活动中更加自主、自由地进行思考。

三、大班幼儿对于规则的执行力

(一)已经有了规则意识,但执行力不够

当进入大班以后,有的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他们知道在幼儿园里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则,比如在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过渡环节都有相应的音乐,幼儿在听到不同的音乐后能够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通过一些音乐、指令幼儿就知道游戏结束了,要开始收玩具了;不用言语说,就知道材料摆放的位置;要注意听讲等表现。幼儿在此阶段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幼儿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提醒或督促。例如,在区域活动时,明知道每个区域都有规定的人数,但还是会出现某个区域人数过多、拥挤的现象,面对自己喜欢的区域还是不愿离开,直到教师介入,告诉幼儿这个区域应该是几个人,最后来的小朋友主动离开,换去其他区域,才会有幼儿主动离开;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需要教师多次提醒幼儿保持安静,幼儿才能安静有序进行游戏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时,幼儿知道要认真倾听,坐端正,保持安静,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幼儿活泼好动,很难做到认真倾听,保持安静,需要教师提醒和督促。同时,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喝水、上厕所现象严重。幼儿在游戏时不会去喝水、小便,但在集体教学活动开始就会出现要小便、喝水的现象。

(二)缺少自我管控,教师“在”与“不在”的差异

幼儿天生好动,在早晨户外体育锻炼时,幼儿不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就容易出现争吵、打闹现象;在自主游戏活动时,教师在场幼儿才能有序进行自主游戏,一旦教师离开或者转头,幼儿就开始吵闹,追逐;幼儿在午睡时,如果没有看到教师,没有教师盯着自己,幼儿就会出现讲话、扔枕头以及坐起聊天等现象,教师一旦出现,立马躺好安静入睡。

(三)在区域游戏时容易出现抢夺、拥挤等现象

在区域游戏以及自主游戏时,幼儿会出现抢夺玩具以及霸占玩具的现象。笔者发现,在科学区里由于电路游戏只有一套,它需要幼儿合作完成串联、并联以及风力发电使小灯泡亮起。但是,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都是各玩各的,因此就会出现我缺个小灯泡,他缺个开关或者电池的情况,都没有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于是就开始抢夺对方的东西,矛盾就会出现,甚至会出现打架现象。

(四)幼儿对物品的收放存在严重的问题

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对物品的整理、收放存在严重的问题,尤其体现在户外锻炼和区域游戏两个活动中。幼儿在户外时容易乱扔玩具,当幼儿对自己手中的玩具不感兴趣或者看上别的玩具时,就会把自己手中的玩具随地乱扔,然后紧接着去拿别的玩具,或者在玩篮球的时候经常一个幼儿拿两个球或者多个球,当幼儿把球踢远了以后不去捡球而是又去框里拿新的篮球,这就会导致整个户外场地都是玩具或球。当游戏结束时,幼儿只会把自己手中的玩具送回原地,场地上的其他玩具就不管了。在区域游戏活动结束以后,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游戏结束后看到别的小朋友已经收好玩具开始搬椅子了,有些小朋友就不会把自己所玩的区域整理好,而是直接去搬椅子就座,这时就会出现人走了,桌子上摆的都是玩具和垃圾,无人收拾或者是只有一个小朋友在收拾的现象。

(五)自主游戏时容易出现奔跑、大叫、争吵现象

由于孩子年龄特点,在自主游戏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奔跑、大叫、争吵现象。第一,狂奔中打闹。尤其是性格外向的男孩总是爱一起打闹、追赶。在区域游戏时,幼儿没有办法自己安静下来,总是喜欢大声呼喊自己的队友,不能做到小声交流。第二,由于孩子现在接触的事物比较多、想法比较多,幼儿在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时,不会退让。在建筑工地里,经常会出现一个小朋友想那样搭,而另一个小朋友想这样搭,那么两个小朋友就会出现分歧。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让对方,就会出现我把你搭的推倒,他把我搭的推倒,最终吵起来的情况。还有的小朋友因为抢夺玩具而争吵,比如在多米诺骨牌中,就会因为多少的问题而争吵。

四、大班幼儿规则的培养对策

(一)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

有的班级规则基本是由教师一人制定完成,较少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教师在制定规则时应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参与到班级规则的制定中来,使幼儿对规则更加理解,更加愿意接受,从而达到自身内在需求,把遵守规则当成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二)重视环境的作用,促使规则的内化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为幼儿创造良好、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教师为幼儿所创造的良好环境能够促进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以及能够更好地将规则内化。

1.发挥环境的暗示性作用

发挥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教育与规则寄予环境中,可以起到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做出积极的社会行为。例如在美工区,教师与幼儿共同制定了区域规则,并将它用图画的方式画下来贴在区域牌上,从而达到暗示幼儿要安静、有序地进行区域游戏的目的。或者在盥洗室水龙头处贴有七步洗手法以及节约水资源的标志。幼儿在洗手时会自觉根据图片正确洗手,同时也会懂得节约用水。

2.教师的以身作则必不可少

我们都说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孩子会学习大人的做法。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例如,教师对幼儿承诺的话必须要做到,自身也要遵守规则等,从而让幼儿能更好地遵从。

(三)积极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由于幼儿自我控制力弱,即使教师提醒、在活动前说明规则,还是会有幼儿违反规则的现象发生。对于幼儿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教师往往表现得过于急躁,我们应对幼儿多一分宽容,而不是急着批评,要讲究方法策略,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1.提前表扬法

喜欢听表扬是孩子的共性。例如,在一次吃午饭的时候,婷婷告诉笔者她不想吃白菜,笔者对她说:“白菜里有好多营养可以让我们长高,还能变漂亮呢!老师给你加点汤,我们一边喝汤一边把白菜给吃了好不好?”她说:“好。”笔者在一旁鼓励地说:“好棒哦,马上就要吃完了。”最终她把白菜全部给吃完了。

2.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利用这一特点将规则寄予游戏中,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例如,通过手指游戏中有趣的内容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到规则,而不是进行灌输。

3.讨论法

大班的孩子都是有想法的,在活动前让孩子们充分进行讨论,请他们共同制定规则,通过图画、符号记录下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遵守规则。

4.长期坚持法

规则的培养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们需要做个有心人,慢慢渗透规则,注重日积月累。

猜你喜欢

玩具规则区域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分割区域
擦桌子
让规则不规则
平衡玩具
不如吃茶去
区域发展篇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