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有效实施
2022-11-07张彦
张 彦
(濉溪县南坪中心小学 安徽淮北 235000)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现实中,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不理想,交际的效果也难尽如人意。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和总结,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厘清教材编排特点,把握编者意图,明确目标定位,锚定三大原则,优化教学流程,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把握编排意图与目标体系的一体性中认清有效课堂
在使用教材之前,教师先要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以及教材体系,要深刻领悟并把握统编教科书的目标体系和编写意图的一体性。
(一)认识教材,清晰教学
1.类型多样,贴近生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把口语交际板块独立设置。6个年级段教科书中共有47个口语交际活动,我们从广义的角度把这些话题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独白类话题,如一年级下册的“听故事,讲故事”、二年级上册的“看图讲故事”、三年级上册的“我的暑假生活”等。二是对白类话题,如一年级上册的“我们做朋友”、一年级下册的“请你帮个忙”、三年级上册的“请教”等。三是功能类话题,如四年级上册的“安慰”、四年级的下册的“转述”、五年级下册的“怎样表演课本剧”等。虽然统编教材所选的交际话题类型不同,但这些话题无不贴近学生生活,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这种编排形式表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体现出教材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2.设计科学,体现主体
统编教材中口语交际在编排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每个话题都安排一整个开页的具体引领,灵活设置情境图、对话框、小贴士,从视觉的舒适度、语言的简练度、形象直观度等方面去考虑,为教师的教提供了帮助和依据,为学生的学创设了一定的交际情境、策略和范例。这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体现出教材编写者对口语交际的重视。
3.目标清晰,循序渐进
统编教材每一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虽然每次口语交际活动的教学目标不同,但纵观各年级教材,交际目标又都是统一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呈现方式醒目,目标体系完整且明确易懂,学习重点一目了然。只有落实这些目标要求,教学的有效性才有可能得到保证。
比如“我们做朋友”中“起步阶段交际习惯的养成: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长大以后做什么”中“清楚地表达想法,简单地说明理由”,“我的暑假生活”中“借助图片或实物讲”,等等,都是必要的口语交际知识及认知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适时总结并表达出来,也可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达成认知目标。而口语交际的能力目标,就是课程标准界定的“倾听、表达、应对”三大目标。如一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活动“听故事讲故事”,“听”的要求是“听故事时,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三年级下册“趣味运动会”,则有“认真听,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的目标要求;四年级上册“推荐一个好地方”,不但要求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而且提出“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的要求;五年级上册“制定班级公约”中“讨论后作小结,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又说明不同意见”,则在必要的口语交际知识及认知目标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表达能力训练目标。
(二)落实意图,一体推进
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同样可分为情感目标、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三大类,但这三大类目标中又同时隐含着人文素养的培养,即情感的熏陶和培养,这也是教材最终的编写意图。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也绝不可能把上述三个目标分开落实。备课时,教师不能孤立地看一个交际活动的目标要求,而应该联系整册教材及同类型不同年级的教材来设计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虽然“听”“说”“应对”能力培养很重要,但我们也要兼顾人文素养的培养。良好的文明素养和语言修养,主要表现在尊重他人、合作他人、宽待他人、虚心学习等方面。因此,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活动“注意说话的语气”中“说话的语气不要太生硬,避免使用命令的语气”,三年级下册“劝告”中“不要用指责的口吻、从对方的角度着想”等都是口语交际的隐性目标,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否则,口语交际的品质与沟通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在优化课堂流程中打造有效课堂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需要想办法、巧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可通过设置悬念、假想等形式,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尽量将学生带入某一氛围中;也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在演中说,在说中想,做到边说、边想、边演;还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引导学生公平竞争,激活思维。学生产生交流的兴趣,便能很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如我校李婉老师执教“听故事,讲故事”一课,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老鼠嫁女的热闹场面的视频,一下子便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
(二)展开话题,明确目标
在导入新课之后,教学自然而然地进入展开话题的环节。话题展开方式有很多,如借助文本情境展开、借助视频展开、借助学生生活实际展开等。在学生尝试交际时,教师可根据他们的表达情况,明确本堂课交际活动的目标要求,落实口语交际训练。如我校一位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的“推荐一部动画片”一课时,巧设问题:你看过哪些动画片?其中最喜欢哪一部?让学生用一句话来回答。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明确本节课口语交际的要求:一是说话要清楚,要让别人听得见,语速要不快不慢。二是别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关注学生的语速、音量,学生才能听清楚。关注学生的倾听,学生才能了解说的内容,交际才能更有效。
(三)落实训练,迁移提升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再加之生活经历较少,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见识窄,缺乏锻炼的机会,又不够自信,所以很多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较弱,经常会出现说话小声、吞吞吐吐、颠三倒四或没有主题等情况;即使明确了交际目标,确定了交际内容,也会因为缺乏一定的交际技巧、方法、原则,难已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因此,教师要在话题展开之后夯实交际训练。在话题展开之后教师可多次创设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反复进行交际活动训练,熟能生巧,进而形成技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如某教师教学“打电话”一课时,创设了几个情境:李笑笑忘记星期天的作业,给好朋友张奔奔打电话;黄亮亮过生日给好朋友打电话;等等。教师也可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借助材料进行交际。还可同桌相互交际,小组内进行交际,变换多种角色进行交际。当然,情境的创设、话题的增设、角度的选择,均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在坚持三大原则中锁定有效课堂
(一)落实一课一得原则
自统编教材使用以来,大家不难发现,不论是阅读教材,还是习作单元,抑或是口语交际教学,教学目标均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年段、年级及单元教学目标,进而确定本堂课教学目标,做到一课一得,否则,会降低或者拔高教学目标,形成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握年段特点,依“课标”而得;了解教材编写特点,依“要素”而得;找准文章切入点,依“文本”而得;立足具体学情,依“需要”而得。以教科书第七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安排了《牛和鹅》等三篇精读课文,还有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七个板块。其中的单元语文要素有“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等三点。笔者在教学口语交际课“安慰”时,首先要求学生从安慰对象的动作、神态等方面体会人物的心情,及时调整安慰的内容、方法和语气,如语气要委婉、内容要得体、方法要得当等。在模拟“安慰”的演练中,要求学生倾听,并用批注的思维与方法评判。这就是从单元语文要素中的栏目要素方面落实“一课一得”。当然,还需要通盘考虑其他单元要素尤其是课文要素等。
(二)遵循讲评结合原则
这里的“讲”指的是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方法、要求、技巧、原则等多个方面的讲解,这里的“评”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理解、训练、表达及表演等运用实践所作的评价、引导。“讲”要少而精,要做好情境引入和创设中的精确描述和引导;话题注入时的巧妙提问、关联和组合;操作引入时的讲、演同步;学生(或师生)角色扮演中的指导、引领、纠偏和点评等。如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接待”,教师以三幅图画引入,要求两位学生角色扮演。第一幅图的情景:“我”打开门,看见阿姨;第二幅图的情景:阿姨送“我”礼物;第三幅图的情景:“我”和阿姨道别。课堂起始阶段,教师如果还是老套地介绍三幅图的画意,就会显得有些多余。这时教师对学生可只“讲”明一点:三幅图连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接待图”。并说道:“请大家将情境连贯起来,说一说当家里来客人和送客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说、怎么做,才算很好地完成接待任务。”而有关“接待”的对象、过程、类型等知识目标,在完成接待任务后,再由教师结合学生扮演情况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体会得更深,学得更扎实。
教师的“评”也很重要。教师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交流是否到位,表情身势是否合理、到位,语言运用是否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区分对错,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
(三)走进生活原则
一堂课只有40分钟,每册教材也最多安排4次口语交际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训练是有限的。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话题环境,口语交际活动就无法进行。
在濉溪县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表达课课堂教学比赛中,一位教师执教“打电话”一课时,最后的教学环节是创设情境,真实交际。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给家长打电话,告诉家长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打电话时,学生既做到了礼貌,又把今天所学的交际内容及交际要求表述了一遍。濉溪县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彬老师对执教者的这一做法给予肯定:这才是真实交际,有听有说,有回应,而且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当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走进生活,真实交际,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地去联系生活,使交际情境生活化。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配合度、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把口语交际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多方面、更高频率的口语交际练习,更为现实。例如,每周一至周五的晨会课适当安排“一分钟演讲”“讲故事”“说新闻”等话题活动。下午课后服务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也可分小组分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双休日或节假日教师可与家长沟通,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多接触自然、社会,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经过多次交际实践,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