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如何巧设小学美术作业

2022-11-07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8期
关键词:形状双减美术

卢 鹏

(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 安徽淮北 235000)

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中提及的重要内容,此项内容为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作业的设计指明了方向。美术作业练习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形成美术素养的手段之一。笔者发现,以往美术作业在设计时存在形式单一、目标不明确、单纯的技能练习、缺乏单元作业的设计方法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如何优化美术作业设计,在“减负”的同时,设计多种契合教学目标的作业形式,并在作业练习的过程中形成对教学更好的补给及反馈,是现今美术教育教学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整合教材资源,设计进阶练习

进阶练习具有连续性,是就同一个知识点在难度上的逐步增加,而形成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由于难度是逐步增加的,对练习者而言不易产生畏难情绪。小学阶段,教师正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初次接触较难题材时所产生的畏难情绪。如小学阶段人美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圆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形》等,这些课程都是关于形状的认识,包括从规则的形状到不规则形状的认识。笔者将这一系列课程设计成大的单元教学,根据其学习路径,从认识形状到用形状概括、从简单形的概括到复杂形的概括,进而对形状产生联想设计学生作业。《圆的世界》是形状单元课的基础课程,尝试找到与圆形特征相似的物品并表现出来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笔者设计的练习是“请你选择你最熟悉的形状将它画出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形状与它相似,并尝试用画笔将它们表现成一幅作品,看谁组合得最有趣。”在这里,不单单针对圆形进行作业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后对其他基础形状产生思考,选择“最熟悉形状”的过程也是积累学习素材的过程,也可为接下来几课打下基础。在《剪剪撕撕贴贴画画》一课中,笔者发现很多孩子的作业对撕剪图案的联想缺少局部的联想刻画,因此笔者采取两步走策略:先“说”,再“表现”。通过小游戏的形式,对自己所撕剪形状的各个部分以及整体产生联想并充分地说,“说”的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打开联想的思路,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有了思维的碰撞,对形状的认识有了新的见解。这一点从作业的先后对比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又如,人美版四年级上册中《飞天》课程,《飞天一》与《飞天二》是自然单元,在进行作业设置时,可以将两课时划分成三课时进行设计,从对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飞天艺术造型特征和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到飞天艺术形象中的动态美及线条美,最后再深入探究飞天动势与飘带的关系并进行创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时也可以根据水平层级进行设定:了解-理解-运用-创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整合教材的资源设定作业层次时,须辅助相应的作业评价量表,并且量表的内容也是递进的关系,如“能够说出两幅作品中线条的不同之处”“能够说出两幅作品中线条的动势不同之处,并尝试画画线条”“能生动地用语言文字表述飞天的优美姿态和作品的流畅线条,以及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如此,有了明确的目标达成方向,作业的设计也就有了支点。

二、联系日常生活,创新作业形式

传统的美术作业形式“所练即所学”,缺乏发散性,更谈不上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注重“练”而忽略了“用”,对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素养非常不利。结合小学美术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尝试将美术作业充分地与学生现有生活、学习经验结合在一起,多元化设计美术作业。这里的多元化可以是平面的,可以是立体的,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解决生活中的某个小难题,总之,最终的落脚点在“用”上。以人美版四年级下册《设计生活标志》一课为例,笔者留的作业是“请你以校园环境为背景,想一想哪些地方需要安放标志,并尝试画出来”。校园是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场所,易产生共鸣。比如,下课时在走廊打闹易摔跤,洗手时可能忘记关水龙头,卫生间、垃圾桶等都需要设置相应的标志。这些场景学生再熟悉不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变成了一件积极主动的事情,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关注身边事的好习惯。再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家乡的小吃》一课,笔者设计了一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练习“去吃一次家乡的小吃,拍照,并采用访问的形式了解小吃的制作方法、文化背景、受欢迎程度等”。这一课练习形式新颖,学生在吃到自己喜欢的小吃的同时,还能做一次小小记者,觉得很有趣,练习完成得也很好。采用访问的形式打破了以往“画一画家乡小吃”“搜集材料,制作手抄报”等静态的书面形式,更多倾向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需要在充分调动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语言,拍摄照片,选择访问主题。其中不仅有美术知识,还涉及跨学科知识。又如,二年级课程《大树的故事》,在设计环节,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采用“回忆-感受-体验-联想”的形式设想“假如自己是大树身边的某种小动物,会生活在大树的哪个部分呢?又会与大树发生怎样的故事?”学生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下一步创作做有效的铺垫,而这项作业作为单元作业设计的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过充分的思考以后,还可以请学生来到大树下演一演,将自己所想到的故事分享给同伴,分享的过程也是学生们思维互相碰撞的过程。这样的作业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关联,完成作业也是感受生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地方特色,开发主题式作业

地域文化的不同,犹如“面貌”又或是“表情”,给不同的地域带来了神秘又丰富的色彩。有效地将美术作业设计融入本地文化背景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课程重难点,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文化特色,使其更热爱家乡文化。主题式作业中的“主题”可以理解为一根贯穿美术作业的“线”,由这根线引领着学生在地域文化的大背景中寻找突破作业重难点的方法。以三年级下册《人物与环境》为例,特定的人物造型通过旋转人物的角度,对其产生联想并添加背景环境。笔者将这项作业“搬进了”本地博物馆中的画像石展馆,展馆中展出的画像石中有造型各异的人物与动物等,观赏者根据画像石上的造型进行解读,这与《人物与环境》一课的出发点不谋而合。笔者以一块“图案”保存较为清晰的画像石为例,请学生在周末与父母一起去博物馆临写石上的图案,并为图案添加背景,展开联想,赋予石上图案全新的故事情节。这实际上不仅是图案解读,更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读“文物”的方法。读图的过程也是读“文化”、读“历史”的过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品便有了全新的意义。又如,六年级上册《发现老房子的美》一课,在进行作业设计时,笔者有意识地结合了本地濉溪石板街的场景。濉溪石板街是一条老街,学生们经常去那里玩耍,但少有人认真观察石板街老房的造型,这一点从上课时学生的回答中就可以得知。笔者请学生灵活地运用泥板成型、泥条成型、捏制成型等方法再现濉溪老街的场景,可以用彩泥写生,也可以拍照片进行临写。学生兴趣很高,表现得非常积极,通过观察熟悉的场景所创作的作品也格外的生动。再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民俗传统文化,笔者的作业设计以淮北本地手工艺人杨老师的虎头帽为切入点,通过课堂集中了解虎头帽的外形、颜色、设计样式等,让学生对虎头帽造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业是“将你想了解的有关问题记录下来,与你的同学分享,再通过集中线上电话连接的方式,请手工艺人杨老师帮助孩子们进行解答,以便进一步认识虎头帽文化”。主题式的作业设计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虎头帽的造型和文化,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民间手工艺作品的方法和思路。

四、积少成多,形成系列美术练习册

美术作业的设计是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日常练习,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作业更多的是课堂美术技能上的重复和巩固,而在选材、构思创意、表现形式上等则较为欠缺,甚至有学生提出自己有想法却不知道该怎么表现,又或是知道如何表现却脑袋空空。其实,这些情况多是因为日常对美术素材积累得过少导致的。笔者在班级中布置了一项小任务,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电子素材档案。这些电子素材分为优秀作品电子包、日常观察电子包两大类,运用拍照的形式完成记录。优秀的作品主要记录自己觉得优异的美术作品,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日常观察电子包则用于记录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人物或事物造型、有趣的故事等。在电子产品普及化的今天,这项练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很容易做到的,学生也乐于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素材积累,这点在高年级学生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此外,笔者在教材之外常给学生补充其他与美术有关的小练习,这些小练习多是围绕创意联想进行的,重在帮助学生打开创作的思路。小练习以游戏闯关的形式进行,比如《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练习中请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日用品,根据其外形特征,进行多角度的联想,联想后用画笔简单地描绘出来即可。”这样的闯关练习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从“圆形的联想”到“多种形状的联想”再到“日用品的联想”以及“植物故事的联想”,学生们将联想的小稿编辑成册,放进自己的电子记录册之中,为今后的学习积累资料。笔者还尝试与语文教师合力布置“一画一练”小练习或是手抄报练习,通过先画后写或先写后画的方式做简单的记录,促进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观察。通过这样的积累方式,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进行作业表现时,有“图”可画了,有“画”可说了。

五、凝聚团队智慧,设置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不仅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测验了小组的分工协作能力。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涉及“寻找组员-分工任务-完成任务-展现成果”几个环节,条理清楚并有序地完成是小组作业的难点。小组成员可以是两人或多人,教师在布置小组作业时,可以根据不同学段或达成目标,有意识地提高或降低难度。如在教授一年级《可爱的动物》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已经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了《可爱的动物》面具,笔者在《可爱的动物》一课给学生留的作业是“联想自己是某种可爱的小动物,说一说不同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次作业中,笔者全程进行跟踪。学生们在组合的过程中,其中一人先书写小动物的故事文本,而后根据所书写的文本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也有的学生先组合表演队伍,再根据成员设定角色,编写故事文本。讨论的过程也是作业的亮点之一,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如何进行分工;二是遇到不同意见如何解决;三是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一项小组作业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专业素养,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小组作业的布置还可以采取分层递进的形式,将一项作业分成3~4个小目标,由学生逐一完成,完成一个小目标之后交由第二个同学继续完成,直至作业完整展现。在画像石绘本制作课中,学生五人一小组进行绘本制作,第一个同学负责绘本的第一页故事,将故事传递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接替第一个同学继续完成第二页故事,直至小绘本全部完成。整个创作的过程中,学生是期待的,是未知的。作业的创作过程中,创作思路是随时发生变化的,学生生活经验的不同以及看待问题角度的不同,给绘本的设计带来了生机。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丰富美术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切实将作业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减少学习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循序渐进,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美术作业设计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不同作业类型、不同主题进行进阶练习,设置作业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作业设计。

猜你喜欢

形状双减美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美术篇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火眼金睛
分一半
心的形状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