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快乐 踢出精彩—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2-11-07王丽敏十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灌篮 2022年9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体育教师足球

王丽敏 十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新课程的实施,明确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足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多重任务,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观念还是教育思想上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守旧、保守现象,不仅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还会导致其产生厌烦的心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唯有立足于足球课堂教学现状,经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指向学科素养的内容,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教学模式。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足球教学中的体现

足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学科素养”的要求下,小学足球教学的内涵也随之拓展、延伸,已然成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足球教学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育情感。核心素养下明确了体育情感的教学要求,旨在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基于此,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必须关注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情感,使其在足球训练中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并在态度的驱动下做出正向的体育运动行为。

第二,体育品格。体育品格即德育,是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足球教学中,体育品格集中体现在:坚持不懈、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公平竞争意识等,促使小学生在足球训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真正实现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直接目标,也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足球教学中,学生在跑、跳、踢等足球技能训练中,形成一定的运动能力、运动协调能力,逐渐强化自身的运动素养。

第四,运动习惯。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下,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当前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足球教学过程中,还应借助多样化的训练模式,使得小学生在足球训练中,感悟足球运动的魅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第五,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体育核心素养下,教师在实施足球教学时,还应结合足球教学的特点,向学生传授足球运动中蕴含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足球运动中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促使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实现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学科素养下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分析

体育核心素养下,虽然对小学足球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纵观小学足球课堂教学实践,受到主观、客观等因素的制约,依然暴露出诸多问题:

第一,思想上不够重视。目前,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虽然从整体上对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但依然存在“重视文化科目、忽视足球教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体育课时有限,难以保障足球运动的课时。甚至在小学还出现了体育课时频频被文化课霸占的现象;同时,由于学校、教师对足球运动认知不够,常常将其作为一项娱乐项目,并未设计科学的足球教学计划,严重制约了足球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二,内容设置不够科学。在调查中发现,足球教学内容直接决定了足球教学的质量。基于体育学科素养下的足球教学目标,必须科学设置足球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一直束缚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常常将足球教学内容集中在理论知识、足球动作技能教学中,忽视了足球运动的本质精神、情感内容;此外,教师在实施足球教学时,缺乏常规的足球技能、足球战术教学。由于小学足球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制约了足球运动的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足球运动效果。

第三,教学形式难以创新。教学形式是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学形式也是制约足球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一直束缚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基本上都是采用单一训练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训练中进行学习。这种足球训练模式难以激发小学生的足球运动积极性,制约了足球教学有效性。

第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基于足球运动的特点,必须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部分学校常常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现象。包括:没有规模化的足球场、足球运动器材陈旧等。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下,致使小学足球教学质量低下。

第五,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低下。教师是教学的核心,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足球教学质量。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足球教学基本上都是由体育教师兼任的,而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系统化的足球知识;还有部分教师缺乏足球教学的经验,无论是在足球基础动作讲解,还是在足球技巧训练中,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严重制约了小学足球教学质量。

三、优化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策略,培养体育学科素养

(一)重塑足球教学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灵魂,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了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质量。基于体育学科素养、新课程的内涵,教师必须立足于自身的足球教学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遵从足球运动的育人理念。核心素养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足球运动的育人价值,肯定足球运动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从思想上重视足球运动教学,并科学设计足球教学方案;其次,遵循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下,教师必须明确足球教育并非将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而是引导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感悟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足球运动教学方案,指向终身运动的理念,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足球运动教学目标、丰富足球运动内容、科学选择足球运动教学手段等,促使学生在足球学习中实现自身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最后,遵循生本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育教师在优化足球教学时,必须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小学生的足球学习需求,优化足球运动教学,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足球教学质量。

(二)灵活开展足球教学

纵观小学足球课堂教学现状,基本上都是采用讲解的方式,将足球运动的技能、注意事项、足球比赛中的违规行为等,直接灌输给学生。之后,便引导学生直接进入到训练中。这种单一化的足球教学模式,制约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小学足球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基于学科素养下的要求,遵循“趣味性、安全性、系统性、层次性”等原则,灵活开展足球教学:

第一,融入足球游戏。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游戏融入足球教学中,是激发小学生足球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足球教学时,必须紧紧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将枯燥的足球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到一起,促使学生在游戏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参与到足球训练中。例如,在“垫球”技能教学中,为了唤醒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足球垫球技术进行了详细地展示,使得学生在直观感知中,感受足球运动的乐趣;接着,又给学生设置了一些互动游戏环节,引导学生两两为一个小组做颠球运动,随即进行小组传授、运球的比赛方式,使得学生在颠球游戏活动中,感悟到足球运动中蕴含的乐趣。

第二,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基于足球运动教学的特点,单纯依靠口头讲解、动作示范,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时,就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多媒体、视频等方式,对足球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得学生在“讲-演-看”的交叉学习中,轻松掌握足球运动技术。此外,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还可结合足球运动的内容,为学生播放足球明星的比赛场面,使得学生更好地感悟足球文化、足球精神,充分发挥足球的育人价值。例如,在“传球”的足球技能训练中,就借助了画板和视频,将传球的技能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并给学生展示了罗纳尔多的摆钟传球、雷东多脚跟传球视频等。如此,不仅丰富了足球教学内容,也有效提升了足球教学的效果。

第三,层次化教学。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单纯地“一刀切”训练模式,难以真正满足所有小学生的足球学习需求。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在优化足球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足球运动水平、足球兴趣、性别差异等,将学生进行分组,使得实力相当的学生为一个小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一个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足球运动目标、安排足球运动内容,实施针对性的训练教学等,促使班级中所有学生均可在针对性的训练中,提升自身的足球水平。

(三)强化足球体能教学

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耐力、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足球教学时,在避免学生身体受到伤害的基础上,积极增加体能教学,增加学生的耐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足球训练。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足球体能教学时,应坚持适量性、安全性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安排足球体能训练方案,合理安排足球体能训练时间等,真正提升小学生足球训练效果。例如,为了强化小学生的足球教学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体能训练时,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设计了站高抬腿的教学方案:每一组学生持续10秒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速度进行调整,之后逐渐增加运动速度,直到自己的运动极限。在运动结束之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对呼吸进行调整。待到学生的呼吸达到120次/分时,随即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练习中。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学生的运动速度、体质也随之提升,为足球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学生战术意识

足球运动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团队性,足球运动成员主要是借助灵活的攻防战术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优化足球教学时,还应注重攻防教学。具体来说,小学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时,应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指导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相互配合,灵活转换攻防,最终达到得分的目的;同时,在足球训练中,还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高度集中精神,提升自身的现场反应能力、战术分析能力,能够结合足球比赛现场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转化攻防。此外,在具体的足球教学中,还应积极开展足球比赛,引导学生在比赛实战中,获得足球运动经验、强化自身的战术意识等。

(五)营造良好的足球运动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运动环境,是提升小学足球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增加足球基础设施。基于足球运动的特点,足球运动基础设施直接决定了足球运动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学足球教学需求,必须对学生的活动范围进行合理规划,在操作的合理位置上建立足球运动场。同时,还应增加足球运动、足球教学的相关器材,确保足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健全足球运动文化。为了激发小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提升小学足球运动教学质量,还应健全校园足球文化,促使学生在足球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并积极主动参与到足球运动中。例如,学校可在校园的文化展示板、教学楼的长廊中,增加足球展板,展示与足球运动相关的资料。还可以在学校内积极开展足球比赛、足球相关的活动等,给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足球学习氛围;最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为了真正提升小学足球教学质量,还应结合足球教学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与学校相契合的教师培训计划、培训方案,不断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可以定期组织学校的体育教师展开交流活动,或者聘请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到学校展开知识讲座等,真正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足球教学素养,以更好地满足足球教学需求。

(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体育品格

面对学科素养下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还应深入挖掘小学足球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在足球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体育品格。具体来说,基于足球运动的特点,可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的学习中感悟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在足球运动中,逐渐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此外,基于体育运动的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可立足于足球运动的特点,强化学生的意志力、拼搏精神等,使其在足球训练中,逐渐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也可以利用足球比赛的方式,指导学生在比赛中建立正确的比赛意识、竞争意识,引导其在比完赛中避免身体碰撞、言语冲突等现象,逐渐形成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的良好心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足球运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多重目标,是引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途径。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足球教学观念,并紧紧围绕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小学足球教学方案、强化体能教学、战术意识等,并在足球训练中融合德育内容,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价值,旨在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体育教师足球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快乐足球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幼儿园引入足球运动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