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析

2022-11-07高静静高岩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灌篮 2022年9期
关键词:羽毛球俱乐部院校

高静静 高岩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一、前言

随着我国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深化改革,涌现出很多新颖的体育教学模式,其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并形成较为成熟的课内体育教学模式、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羽毛球作为高校师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每个高校都有数个羽毛球社团或俱乐部,然而,如何充分发挥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羽毛球课程教学质量,依旧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为基点,深度探索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探寻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提升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效果,推动高职院校相关运动项目的高效发展。

二、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

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重新组合成新的班级,不仅拓宽了羽毛球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也实现了羽毛球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社团、运动训练的有机统一。

(一)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课内羽毛球俱乐部。即将羽毛球俱乐部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学分范畴,体育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时间和教师,在羽毛球俱乐部学满规定学时并通过相关考核,即可获得相应学分。二是课外羽毛球俱乐部。即参加学校羽毛球队和羽毛球社团。校羽毛球队是代表学校参加校外体育竞赛的学生代表队,队员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具有一定的羽毛球水平,校羽毛球队有专门的羽毛球教练、固定的时间和运动场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时学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社团是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羽毛球群体组织,分院羽毛球社团和校羽毛球社团,社团的组织和活动主要是社团内羽毛球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社团的成员羽毛球水平参差不齐,没有专门的羽毛球教练,指导老师一般是在校教师,有时也会代表学校和校外学校的羽毛球社团进行比赛。三是课内外一体化羽毛球俱乐部。根据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和选修的划定方法,将课内羽毛球俱乐部作为公共必修课,课外羽毛球俱乐部作为公共选修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有多种运行方案,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大一年级开设课内羽毛球俱乐部必修课,大二、大三年级开设课外俱乐部选修课,抑或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全年级的课内外羽毛球俱乐部,课内占50%,课外活动占30%。相对于单一的课内或课外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院校的喜爱。

(二)管理模式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学校相关部门组建的体育俱乐部领导小组和体育部协调管理。羽毛球俱乐部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和教案需经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学校教务处会将上课时间、地点和任课教师相关信息录入选课系统,学生根据“三自主”原则,自由选择上课时间、任课教师,学生在开课前两周可以自主申请变更俱乐部或任课教师,逾期不得随意更换。任课教师可根据选课学生的技术水平,提拔水平高的学生进入校羽毛球队,并根据学生参赛取得的名次或累计参训次数,学期末按照学校规定,可获得相应的体育学分,多途径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评价体系

羽毛球俱乐部的期末成绩大多采用多方位的评价方式,主要体现在学生考勤、国家体质测试、专项技术、体育理论、课外活动(阳光跑)、学习态度等方面。学生若无故缺勤次数超过羽毛球俱乐部教学课时的三分之一及以上者,则本学期的体育课程需要重修,若学生的课外活动没有达到规定次数,则判定学生的本学期体育成绩不及格。学生的体育理论成绩,大多学校采用学习通、大学生慕课或云课堂的形式进行考核,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项技术成绩大多采用实战的形式,不仅考核学生的技战术掌握情况,也注重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考查,增强学生体质,助力国家体质健康测试。

三、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羽毛球项目对运动场地有一定要求,因此大多羽毛球场地都在室内体育馆,有些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羽毛球馆,调查结果显示,羽毛球作为各大高职院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出现羽毛球场地资源短缺的情况。由于羽毛球场地的匮乏,导致开课班级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得不选择其他运动项目俱乐部,也有的学校为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开设的羽毛球班级人数突破40人,严重不符合《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关于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的规定。此外,鲜有学校有羽毛球专门训练设备,如步法训练设备、羽毛球挥拍器等,甚至有些学校提供的羽毛球拍教具并不符合上课标准,存在安全隐患。

(二)师资配备有待改进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专任体育老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教学量,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体育老师时多以篮球、排球、足球老师为主,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项目需求;有的学校招聘羽毛球教师,但由于教学场地的限制,只能放弃专业转而教授传统的体育项目,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相反,有些学校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项目需求,新增的羽毛球项目只能让非专业的体育老师代替,老师只能边学边教,这对于技术性很强的羽毛球项目来说,难以达到高质量教学要求。目前羽毛球发展迅速,世界羽毛球技战术发展日新月异,总体来讲,技术要求更全面、战术更加变化多端、更加强调积极主动性,如女双项目由原先的控制底线转向发球抢攻、以下压控网为主,女子单打更趋男子化等,因此若非专业羽毛球教师,很难把握诸多变化并融入日常教学中。

(三)上课时间选择不灵活

大部分羽毛球俱乐部上课时间根据学生俱乐部性质有所不同。如课内羽毛球俱乐部的上课时间段集中在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段,学生一旦选择了上课时间就没办法灵活变动,有的学生如果与其他专业课程上课时间冲突一两次,就没办法选择羽毛球俱乐部。课外羽毛球俱乐部上课时间大都集中在周一到周五下午七八节课,由于单次俱乐部活动有人数限制,再加上这个时间段大多数专业有安排其他课程或实训,错过了很多羽毛球爱好者的加入,有的还是属于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这对于学校羽毛球队是一种损失。

(四)智能化手段不完备

研究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在上羽毛球俱乐部课外活动时,大都利用学校开发或购买的智能俱乐部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手动考勤学生的工作量,但存在上课地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一旦教师在俱乐部管理系统发布签到,无论学生身处何地都可以完成签到,致使学生签到数据不准确。系统定位不精确问题,亦造成学生阳光跑步时速或单次跑步公里数不达标的现象,从而导致打卡失败的情况。另外,高职院校采用的俱乐部管理系统往往与学校的教务系统成绩录入不匹配。教师在俱乐部系统导出的成绩,还需要按照学院规定的期末考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再次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期末成绩,然后再录入学校的教务系统,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四、完善高职院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相关建议

(一)适当增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

根据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仅占普通高等教育的19.7%,落实到各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更少,这也是高职院校基础设施经费不足的一大原因,因此各省的体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应该提高对羽毛球运动的重视,积极普及和推广羽毛俱乐部,将建立羽毛球俱乐部纳入当地学校体育发展总体规划中,在地方政策上给予支持,促使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羽毛球俱乐部。学校方面,在羽毛球场地的建设中,可打破羽毛球只能在室内运动的固定思维,亦可在室外规划羽毛球场地,不仅可以减少成本,也可以满足毽球、气排球的室外活动需求。羽毛球俱乐部组织者方面,可以利用羽毛球俱乐部的校队或社团比赛,积极和企业或者羽毛球品牌商合作,解决队伍内部羽毛球、比赛训练服、比赛经费、训练场地等方面的问题,在互赢中确保羽毛球俱乐部健康有序发展;也可创造性地开发羽毛球训练器材,如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代替哑铃,或者用网球拍代替阻力挥拍器等。

(二)更新教学观念,增强教师专业素质

羽毛球专项教师是建设羽毛球俱乐部的中坚力量,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羽毛球俱乐部教学的效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教学活动,还包括对羽毛球俱乐部的教学态度。教学活动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吸收新的理念和方法,并结合当下羽毛球技战术特点,对羽毛球俱乐部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学校层面,采用多形式的培训模式提升羽毛球教师的综合素质,如让校内教学理论扎实、课堂实践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师作为培训老师,对羽毛球教师进行培训,跨专业的思想碰撞,为羽毛球俱乐部教学开拓新的思路,全面提升羽毛球教师的理论基础、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及时了解最新知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需求;或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著名的羽毛球教学专家到校讲学,也可组织羽毛球俱乐部教师去周边羽毛球俱乐部教学较为成熟的高职院校集中观摩交流,或聘请高水平退役羽毛球球员担任校队教练。羽毛球教师层面,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高水平羽毛球比赛,让学生自己能看懂比赛,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果是自己去打的话,该如何处理这类球;其次,创新羽毛球俱乐部管理体制,设立轮岗制度,责任到人。对学习训练较好的和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也可优选进入校运动队;最后,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对基础薄弱的学员不抛弃不放弃,因材施教,优化期末考试体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合理安排上课时间

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保羽毛球体育俱乐部上课时间的灵活性。针对课内羽毛球俱乐部,学生可以在不耽误其他课程上课时间的前提下,相对灵活选择参加羽毛球俱乐部活动时间。例如,学生课表上原本是周二上课,但因为其他专业课存在一两次时间冲突,学生可以向羽毛球俱乐部任课教师申请调整到该教师同项目同层级的其他时间段,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另外,课外羽毛球俱乐部上课时间可以拓展到早上或中午,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活动场地不足和活动时间相对集中问题。俱乐部学员可以利用早上或中午空余时间,使用手机俱乐部管理系统APP,打卡进入羽毛球场地,参加课外俱乐部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40分钟,少于40分钟将不计算到俱乐部活动的有效次数,每天学生最多打卡一次俱乐部活动,社团俱乐部每周至少完成一次羽毛球俱乐部活动,学校校队俱乐部每周至少完成三次羽毛球活动打卡,对于无故旷课和未完成最低打卡次数累计超过俱乐部课程计划学时的三分之一及以上的学生,不得参加期末考核。

(四)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俱乐部提供条件保障

为了促进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该为体育俱乐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购买俱乐部相关课程、阳光跑、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等智能化软件,实现学校教务系统和公共体育俱乐部管理系统大数据无缝连接,简化学生期末成绩计算录入过程,减轻教师的成绩录入工作。另外,学校应加强和校园网络公司合作,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解决学生签到定位不精确的问题。

猜你喜欢

羽毛球俱乐部院校
羽毛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打羽毛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飞行的羽毛球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