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综述

2022-11-07任俭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灌篮 2022年9期
关键词:意志品质课外活动德育

任俭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落实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能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不断优化创新,不仅承担着向学生教授各种体育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任务,同时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德育教育工作和其他理论型教学工作具有一定差异性,需要在体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进行合理渗透,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应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拓展各种德育渗透途径,构建高效课堂。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就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改革创新,提出了“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体育教学工作又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和创新,教师不仅需要关注体育教学所具备的育人功能,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也体现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德育教育未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高校体育教师对开展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未能认识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关注和培养,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等优良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学校未成立专业小组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未能对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进行专业化指导。体育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决定着德育教育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德育渗透教学能力薄弱,缺乏德育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在德育教学工作中不能进行合理的渗透,势必影响德育教育效果。

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现实意义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步入大学后,生活环境、学习氛围、生理心理都会产生变化,这一时期正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学生通过电视、电脑、手机可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这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冲击。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德育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简单化、教条式的德育授课方式难以深入学生心理,这也突显出开展专业、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渗透教育是最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之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自觉提升育人意识,迎合社会发展要求,把德育渗透教育有机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

第二,拓展教学渠道。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德育教学工作尤为关键。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德育渗透教育可以有效拓展德育教学渠道,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收获认同感和成就感,自觉进行探究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课程是高校教学的必修内容,但长久以来,体育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固化,教学侧重点以掌握专项技术动作要领为主,忽略了体育学科中所具备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态度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教学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德育渗透教育,将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对策

(一)提高德育渗透意识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实现德育渗透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善于融入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采用多样化手段和方法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育和德育两者相互融合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减少逆反心理,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的洗礼与熏陶,提升学习的实效性,因此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发挥出自身所具备的角色优势。教师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的掌控者,要实现德育渗透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开展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融入学生群体,掌握学生心理情况和个性特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授课,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例如在教授篮球三步上篮技术时,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相关动作要领,再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学习,诸如合球时机、跨步距离、起跳高度等细节问题,则应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注重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需要持续观察学生学习进度,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乐,做到既掌握了技术动作要领,又培养了良好意志品质,逐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应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的相互融合,教师应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逐步提升自身素质。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可供选择的体育课外活动类型众多,通过营造课外活动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在课外活动中自觉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良好品质,塑造自我个性,使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将学生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当作德育渗透契机,科学合理设计课外活动,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此外,教师在设计体育课外活动时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综合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强化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心理品质。

(四)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乐于在集体中学习,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注重在集体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的独特价值。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授课过程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练习。例如在开展篮球教学时经常出现场地器材不足、课后器材归还等问题,以小组轮流负责的方法能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养成主动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意识,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篮球比赛中,要使学生明确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场上队员之间紧密配合,如果队员之间缺少默契配合,必然无法取得比赛胜利。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场上每一位队员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和不同的职责,需要每一位队员积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努力做好进攻和防守,帮助集体取得比赛胜利。

(五)磨炼良好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为学生所具备的自觉性、自制力和坚韧性,良好的意志品质会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和各种实践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会鼓励学生始终向着既定方向不断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应把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良好意志品质融入其中,锤炼学生意志。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执行力,使学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快速做出正确反应,例如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对手每次紧逼防守都会向进攻队员提出严峻考验,若在进攻中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则有可能输掉整场比赛,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体育比赛中在参赛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比赛最终所考验的正是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此时教师应将比赛作为契机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将在比赛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作为教学重点,只有具备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四、结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德育渗透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未对德育渗透教育开展专业研究和分析、教师的德育教育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优化教学手段,明确德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到落实德育渗透教育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拓展德育教育的途径,更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自我反思,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德育渗透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意志品质课外活动德育
《中国德育》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高职大学生磨砺优良意志品质之我见
高中体育教学中铸就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