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困局与破局
2022-11-07楚海月练志宁
楚海月 练志宁
广东培正学院体育学院
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021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一结果在我国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兀。有学者认为,大学生体质似乎进入一种持续性、恶性循环式的下降困局,大学生身体危机已触及国家安危与民族存亡。因此,尽快理清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困局的原因,尽快找到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破局之策,是摆在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要求,2022年我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预期目标为达标优良率≥50%。另外,《广东省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文件规定,到2022年,各地各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必须大于50%。
目前,由教育部主持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优良率逐渐上升,但大学生优良率基本上没有增长,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0多年呈持续下降趋势,至今未能逆转。2017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发布的《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调研报告》显示:被抽查的八所广东省高校1260名学生,总体平均分仅为65.12分,优秀比例仅为0.24%,不及格率高达28.79%,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的总体比例为9.84%。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抽测了广东培正学院500名学生,优秀率仅为0.03%,良好率为1.75%,不及格率为39.29%。综上数据可见,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极其不容乐观,真实的及格率应该在70%左右,真实的优良率应该不超过10%。
二、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
(一)国家管理部门对学校体质测试工作监督问责工作存在不足
我国政府权力运作体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这样的语境下,一件事情在下面的执行程度与上面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近年来,虽然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十分重视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文件,但实际工作中仍然有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让高校体质测试工作存在“盲区”,成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迟迟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不足之处有三:其一,目前的体质测试数据公示制度做得不够,比如,教育部在发布历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时,连基本的及格率都没有体现,更不要说把数据全面开放供公众参考研究。其二,目前管理部门对学校体质测试监督工作做得不够,文件规定学校要为学生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要将体质测试情况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和毕业考核的重要依据等。但实际工作中,学校对这些规定的落实情况政府的监督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其三,目前管理部门对学校体质测试的问责工作做得不够,《健康中国行动》《广东省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等文件只是给出了到了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必须大于50%的美好愿景,而缺少相应的奖惩和问责机制,正因为没有相应的惩罚和问责,所以不少高校才敢于对于体质测试工作“漠不关心”。
(二)学校没有形成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的体育工作机制
实践显示,我国高校体育工作一般分为体育课教学、对外竞赛与训练、校内群体活动、体育社团活动、体质测试五大板块,这五大板块工作中,体质测试工作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至今未能引起各级各类高校足够重视。这一方面跟国家管理部门监督问责不到位有关,另一方面与高校缺少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实施方案有关。对广东省10所各级各类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高校,体质测试不及格不能毕业处于不执行或半执行状态;没有一所高校开设以与体质测试工作相关的线上课程;除了2所高校,其他高校对于体质测试练习进课堂的要求仅处于口头状态;没有一所高校提出,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必须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挂钩。以上可见,目前大部分高校至今尚未形成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的体育工作机制,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迟迟得不到改善也就在情理之中。
(三)教师在干预学生体质方面缺位
一方面,目前多数高校的体质测试工作是由指定教师组织体质测试志愿者或勤工俭学工作人员来完成,其他大部分教师不参与到体质测试工作当中,这使得大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这使得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以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另一方面,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没有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当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跟教师的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没有任何的关联,这导致教师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没有迫切的渴望。以上可见,目前高校体质测试工作与大部分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绩效评价弱相关的现状,造成大部分教师对体质测试工作的了解并不深刻,压抑了教师竭尽全力干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积极性,后果是体育课作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最重要的变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四)学生态度消极和自律性差
实践显示,学生在体质测试方面的态度、能力和自律性也是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诱因。一方面,由于体质测试宣传教育工作的欠缺,大部分学生不了解体质测试对自我健康管理的意义所在,导致测试过程中态度消极,不重视、不积极、不配合、不尽力等情况十分严重。在体质测试实际工作中,有不少学生问,“老师,我800米跑(1000米跑)还没测,但我的分数已经超过了60分,请问剩下的800米跑(1000米跑)可以不跑吗”。另外,据广东省教育厅负责体质测试工作的领导介绍,目前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数据是既真实又不真实,说它真实是因为这些数据确实是学生本人测出来的,说它不真实是因为很多学生测试的时候不认真,不尽力造成测试数据“水分”十足。以上可见,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下降与其对待体质测试的态度脱不了关系,学校对体质测试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另一方面,实践显示,大学生体质下降与大学生自身的自律性不够有关。我国对体育人口的定义是:每周健身活动3次或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活动强度在中等以上。资料显示,以2021年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学生为样本,广东大学生体育人口为25.56%。以2017年湖南理工学院为样本,大学生的体育人口为36.7。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的自律性,锻炼意识、锻炼行为都十分不理想。如果大学生不能够负起自己才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想要短时间内迅速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无疑是缘木求鱼。
(五)社会用人单位没有就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形成倒逼机制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社会用人单位,是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最终受益者或受损者,他们用人标准或用人倾向在主导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理应占有最大的权重,如果他们在选择人才时对人才的体质健康状态提出更高的要求,必将倒逼大学生在我健康管理方面做出积极的改变。但遗憾的是,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时候,良好的体质健康状况还没有成为必要的硬性指标,从而无法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三、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破局之策
(一)政府部门应该提升服务质量和完善监督问责机制
为了让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政府管理部门一方面应该提升服务意识,在给予学校指导性意见的同时,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应该向各级各类学校公开,以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更好把握和研判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对高校体质测试工作的监督不能缺位,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发布体质测试通报,对工作良好的单位经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曝光,以防止各级各类在体质测试工作方面的懒政行为。最后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对于学生体质数据不能如期达标的高校,应该有一系列的惩罚措施和问责机制,以增强体质测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严肃性。
(二)学校应该建立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的工作机制
在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这几个与学生体质相关的变量中,对于学校来说,除了政府一方变量无法控制之外,其他几个变量都是可控的。所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方应该负起主要的责任,学校方应该利用自己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绝对话语权,建立一套以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实践显示,这套机制有四个抓手;第一,一切体育工作,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严格执行体质测试不达标按肄业处理的规定。第二,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师的待遇、评职、评优挂钩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积极干预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性。第三,建立体质测试不及格不能参与正常体育课选课的制度。根据目前高校体育课普遍实行自主择时、自主择师、自主择项“三自主”选项课的特点,让体质测试不及格的学生不能正常选择各种体育项目,体质测试不及格只能进入以提高体质为核心的体质测试班,以增加学生体质测试不及格的“痛感”,改变学生对待体质测试的消极态度。第四,推动学校体育部门构建体质测试和体育课深度融合教学改革方案,让体质测试的相关知识,相关训练合理地融入体育课的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和课程评价部分,让体育课成为督促学生、激励学生、制约学生、评价学生参与体质测试工作的手段。
(三)教师应在干预学生体质中应有更大的作为
实践显示,体育教师作为大学生最主要的智力支持来源,教师在积极干预学生体质健康中应有更大的作为。首先,在体质测试教育方面,教师不但应该在线下课堂上教授学生体质测试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还应基于方便学生和服务学生的角度,教师应该建设一门以体质测试相关内容为核心的线上课程,方便于学生随时学习和查阅,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们的重复劳动,又可以提高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相关教育的有效性。其次,在培养学生课外锻炼习惯养成方面,教师应该利用课程评价的杠杆作用,把学生参与阳光长跑的情况和课外锻炼的情况纳入体育课评价当中,与学生的期末成绩挂钩,以此来大幅增加学生课外锻炼的次数和频率,切实有效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四)学生应负起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归根结底需要大学生自己来解决。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起自己才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只有负起健康第一责任人应负的责任,才能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构建健身知识,积极参与健身锻炼,积极均衡饮食,积极养成良好生活作息的习惯,让自己的身体向着更健康、更健美、更健壮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健康中国2030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五)良好的体质健康状况应成为社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参考
大学生最终将服务于社会,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指挥棒作用,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体质健康状况的要求,最终将成为大学生自我健康规划的重要参照系。因此,社会用人单位在共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应该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把良好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选人用人的前提和基础,最终倒逼大学生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为逆转多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提供助力。
四、结语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困局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素质提高的瓶颈,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目前看来,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想在2022年达标优良率达到50%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多位一体,多方共同发力,弥补之前的不足,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认真寻求破局之策,相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探底回升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