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2022-11-07褚姣姣

灌篮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融合

褚姣姣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

一、引言

“课程思政”简来说之也即指课程讲授与思政内容相统一、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流程。然而,这种教学活动流程并没有区分于室外的教学活动,而且要将内容悄无声音地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将“课程思政”的定义纳入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体育教学活动专业知识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体育课堂构建工作。在进一步加强高校的体育教学进程中,学校必须时刻立足于思政教育思想的战略位置上,将课堂改革作为教学重点,让课堂中学生的重要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增强思政观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能力,而不应当把目光仅仅局限于体育建设之中。另外,更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做出了精准把握,以促进思政融合与体育教育价值导入的高效结合。

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必要性

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校中,体育成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起了重要功能。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的文中,特别强调了体育对于德与智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以体育教育,配合着德育和智育,那么就会德智体均衡发展,否则,没有体育就谈不上德育和智育。”所以,必须重新看待体育的实质和一切体育思想内容,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等人十分重视体育在推动人的健康成长中的意义。目前,学校各种教学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之道,而体育教学也需要抓住契机,在体育课程中凸显思政特色,以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学校体育教学育人和育德发展的目标。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从多种角度阐释了学校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通过在高校中把体育运动意识与教学思政相融合,进一步发掘学校体育运动教学中所具有的思政元素,就可以更好地贯彻与实现了体育强国建设纲领中所指出的,重视体育核心素质在学校体育运动认识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体育强国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好校园体育这个主要平台,发展校园体育首先要把“课程思政”的教育思想融入进运动科目的教育之中,改变了传统的学校以重技能教育,轻传统的状况,更重视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全面培养。

(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会上提出,要做到学校各项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并进,以产生协调效果。体育课和思政知识教育的融合教学,能够在思维上帮助学生建立对体育课程教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与了解,并在思维上更加重视体育课程的教育,是学校实现“健康中国”教育总体目标的关键要求。学生认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从而真正提高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是学校实施运动课程教学与思政知识教育融合教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身心健康情况是学生掌握和提高自身的最主要基石。如果缺乏以良好的体质作为基石,不但会直接危害到学校的专门课程与实施,而且还会形成对其个性发展最直接的阻碍。从这种视角出发,体育运动课程尽管在高校的教学阶段并不构成核心类学科,但它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却是十分直接的。如果将体育运动课程和思政教学进行了糅合,体育运动课程也就有了比较专门化、体系化的思维指导方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如果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参加体育课程教学和专业体育能力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有所增强,这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意义。

三、课程思政在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思政素质较弱

从宏观上分析,体育院校的师资普遍存在着整体化素质层次不够的问题,教学水平主要反映在体育项目的教育实践中。但从建设高等教育的实践上分析,因为学校层级相对并没有那么多,所以在建设教师队伍的教育实践中,会面临着总体层次水平要求不够高的情况。也就是说,学校的体育教师中大部分都是体育学科的学生,所以他们对体育领域的课程教学是相当精通的,不过对思政领域的课程教学却并没有那么精通,再加上这些老师本身的文化素质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都还不够高。所以当思政教学内容被纳入体育教学体系后,常常寻找不到具体的教育重点,也缺乏能力做好对整个教育内容的设计与研究。从客观上来说,学校课程思政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改革和与体育教学的结合教学都具有一定困难。在这些前提下,学校尽管进行了一些课程改革,也就是形式上的课程改革,但在实践教育中还是面临着不少问题。

(二)课程目标有待调整

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但是教师对体育课程和德育教学的总课程目标却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也就更加降低了思政德育课程的学习效果。同时,大量的训练对学生的精力耗费也十分严重,所以如果教师在对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渗透中的学习能量会减少,就会进一步降低实际的学习效果。另外,老师的课程设计若太过于生硬,那么学生的接受效果也就不高了。从总课程目标制定的视角上来看,在对思政教学和体育课程进行整合的大环境下,很多老师都对体育课程中的总课程目标缺乏正确的理解。尽管提出了体育融合课程的教学任务,但还是出现了将思政的理论知识和体育的项目分离进行的状况。此外,在课程教育进行的过程中,学校老师们并没有在教育理念上引导学生们理解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也没有将二者结合创造良好的教学衔接点。如果缺乏了具体的体育课程教育任务,那么学校整体的教学提升任务也就不能顺利实现。

(三)教学方法需调整

常规的体育课程中,首先体育课的准备工作占用了学生五分之一的时间,然后技术课程则占用了学生二分之一的时间,而其余的十分之三则为学生进行自主活动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中,体育课堂所给予学生积极性调动以及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较小,不利于教师进行对思政课程的渗透,因此教师必须对体育教学模式加以革新,同时也必须对课堂的组织形式加以革新。但从教学实践角度考虑,由于二者结合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尚在探索,因此很多老师还不能把握体育结合思政的有效手段,也有部分老师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把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和运动教学进行了融合,但是他们的教学实践以及听课成效还不能精确评估。从这种观点上来说,他们的教学还不能确定为成功的。

(四)教学评价体系陈旧

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估系统仍然很陈旧,但依旧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达标检测情况和专业技能成绩等进行对体育课成果的评价。但这种评估系统中,完全缺乏了对学生个人情况的评价规范,从而导致了队伍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思政教学的深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只能把体育课堂当成一种自主活动的场地,而不再认真的练习与锻炼。但从现阶段课程评价的实践要求角度观察,在将思政教育和体育实践教育的实现融为一体之后,教师还需要在课程评估方式上也加以优化与完善,从而增强了评估方式的综合性。由于目前中国高校教师普遍对融合教学背景的课程教学评估标准还不够了解,也无法自主建立出科学合理的评估规范和内容系统,导致课程评估系统的内容中还是以比较传统的教学项目居多,而且大部分评估内容都还是偏向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技能等方面,而思政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在比重上还是很少,这也表明了融合教学背景的课程教学评估系统在科学客观和技术上都有问题。

四、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

目前,“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类学科协调教育的融合机理还未充分形成,各校各老师基本还处在分别为政的状态,协调制定二者协同运行管理机制的还基本是由各高校体育部或总务机构承担。实际上,“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类学科融合的含义远远超出体育的范围。所以,对“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类学科的融合应当提高到院校层次,即校方要按照本校的培养要求来协调制定“课程思政”与体育类学科的协调教育管理机制,形成有关行政部门各院系的有效合作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联系管理机制等,为“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融合创造更高效的管理保障。此外,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也应制定具体的指导文件,对“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的整体融合实行管理和监督,制定专业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以完善和督促“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融合。

(二)依据大思政来设计体育教学

所谓大思政,是指在传统课堂教育教学基础上,通过扩大课堂空间,将传统课堂教育与社会、理论教学与实际教育、现代学校教育与社会等有机地融合,使大思政教学渗入至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而学校体育课程,如果说要把社会主义观等“课程思政”因素潜移默化的融合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就需要通过大思政的视角来加以设计,除去传统课堂上的课程教学,还包括课外、学校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并把这些教学活动统筹起来,最后实现教育目标实现。此外,学校还针对差异运动项目,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身心状况等来区别,设计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方式和评價体系,努力增强“教学思政”的有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体制

在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评价机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评价起着测试、判断、反思等诸多关键作用。现阶段,在体育教师评价实施的进程中,很多老师只单纯关注知识考核内容,却忽视对思维、知识、情感等方面的整体考核内容,使得课程考核不能达到较高的目标,产生片面作用,体育育人的功用遭到削弱。所以,把“教学思政”工作纳入体育课中,必须建立健全的评估管理机制,健全评估管理手段,构建起一个执行有力的评估管理体系。在对学生所掌握的体育知识状况做出评估的同时,也需要通过教学技术手段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及“学科思政”内涵做出评估,以促进体育教学与“学科思政”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使学科的优势积极地转化为教学的优势。

(四)积极提升教师的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大会上表示,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点就在师资,而重点在调动教职工的兴趣、主动性、创造力等。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当学生在校园的时候,教师的行为、品德和领导才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学生会模仿教师。所以,“体育课程思政”的重点在体育老师,体育老师要不忘初心使命感,体育老师的初心使命感在于教学育才。但是,一直以来,我国体育运动师资在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理念教育。所以,“体育课程思政”的最重要之一便是对教师自身素养的培养。

(五)整合教学资源

体育的教学资源信息十分丰富,特别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达,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信息也非常丰富。在学校的体育课程中,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必须把这种信息加以有效利用,如此才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带来更多载体,为学生进行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引导,使相应的教学信息潜移默化的产生作用。在整合教育资源的实际工作中,还必须做好教育资源的甄别与对比。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以及思政课程教学的要求使用到的教育资源也会出现一些不同,老师们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与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教育资源与具体项目教学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并按照学生最佳使用教育资源的目的进行资源整合。

五、总结

高校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整合,不仅是高校思想理论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通过体育立德树人的需要。进行此项目不但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更要求学校体育教师必须以体育教学为平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政素质,并创新教育模式,从学校整体教育的高度入手,进一步发掘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德育优势,并对其加以思政渗透,以便于学校思政教学得以正常地进行。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融合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融椅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