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网球运动发展概略
2022-11-07张恒睿郑州轻工业大学
张恒睿 郑州轻工业大学
19 世纪中叶,大清朝在沿海地区对外陆续开放一些港口,网球运动更是随着商人、传教士和一些入侵军队来到旧中国,一些城市相继建立了网球会网球俱乐部,当时还没有全国性的网球组织。由于网球运动的“贵族性”,在当时开展仍然有较大的局限性,参与网球运动的大多数是富豪、社会名流、外侨和一些教会学校的师生。
一、晚清、民国时期归国华侨对旧中国网球运动的推动
20 世纪30 年代是网球运动发展在旧中国较为繁荣和发展迅速的时期,此时网球运动在旧中国较为引人注目,除了有女性开始打网球外,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一批有着高超网球技术水平的归国华侨使网球运动有更多的人关注。
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是林宝华、徐承基和邱飞海。邱飞海是马来西亚人,从小就喜欢网球运动并开始学习网球,他球艺出众,在马来西亚颇有有名气,是首个参加温网的华人。另一位网球明星是林宝华,他是澳大利亚华侨,他的网球技术较为全面,曾在1927 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打进前八,并在1929 参加由外国人举办的上海草地网球公开赛上取得了令国人骄傲的成绩,并和当时著名女子网球选手梁佩瑜因网球而喜结良缘。许承基来自印度尼西亚,他热爱网球运动,当地华侨曾捐资送他去瑞士深造,1933 年归国,他是因为在比赛中战胜著名选手邱飞海而使国人了解的,许承基代表中国六次打戴维斯杯,1938 年在温网打进前四,他还有多次国际比赛的经历并取得优异成绩。在20 世纪30-40 年代许承基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网球明星。林宝华、徐承基和邱飞海是旧中国网球运杰出的杰出代表,因为他们出色的网球技艺与水平使更多的国人知道网球运动,他们三人在中国网球运动发展史上起到不可代替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网球事业发展与开创的奠基人。
二、晚清、民国时期学校网球发展
1903 年晚清政府颁发了《奏定学堂章程》,说明晚清政府已经意识并重视到要使国人特别是学生要强身健体。1917 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提出学校体育应该注意安全、女生体育课安排要符合女性特征等等。
1807 许多地方建立教会学校,许多外籍的教师喜欢打网球,以上海圣约翰大学为首的高校以及北京、南京和四川华西医科大学等学校都开设了网球课程,还经常展开校际的网球赛事。1896 年有部分华侨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他们入校后开始练习,圣约翰大学于1898 年召开了一年一度的斯坦豪斯杯网球比赛。从1915 年到1926 年期间举办的华东地区大学网球锦标赛,圣约翰大学网球1917-1921 年间夺得五连冠。四川成都是旧中国最早开展网球运动的城市之一,而华西大学则是四川成都最早有网球场地的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华美学院在1916 年建成了四川成都的首片网球场地--路易斯网球场。随着网球运动在华西的风靡和发展,华西协合大学在此后又逐渐修建了许多片网球场地,可以说,华西的几乎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网球场地。1920 年初期,上海交通大学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不仅开设体育课程,还在课余时间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除了田径、足球、武术等运动项目外还包括网球运动。“网球游戏乃中国学生最宜习练之一种”是旧中国时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对开展网球运动的评价,1916 年就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网球部,修建了网球场地,体育教员李思廉(A.H.Leslie)任网球部教练。
在20 世纪初,许多大学都进行校级之间的网球比赛,他们分别在上海、南京、苏州等不同地方进行交流赛和对抗赛,这些学校的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网球选手,例如温岭,温岭在16 岁的时候从四川来到上海求学,并在网球技术方面取得傲人的成绩。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四川少城公园纪念碑旁边新修建的网球场地举办了成都历史上首次网球锦标赛。华西大学不仅教授学生先进的科学知识、先进的思想理念,当时华西大学开设的体育课程有足球、篮球、羽毛球、板球,网球运动也在其中,网球在学校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并在成都起到了引领作用,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体育理念,也使更多的国人认识网球运动。“南华体育会”成立于1916 年,最开始主要是开展足球项目,从1920 年开始举办网球、垒球等项目。1912 年河南大学采用不同于旧式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除了这些综合类大学培养体育人才外,还有一些体育学校陆续成立,在1928 年到1946 年期间,全国不同省市又有数十所体育系和体育学校,这些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学校和院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宽泛,包括体育专业方面的知识,也有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更有培养师资所必需的教育学类和基础的知识。同时,国民政府也派出学生出国去学习体育专业知识,其中送到美国学习的学生最多,这些留学生在学成回国后,大部分都到学校的体育院、系任教,也有一部分在体育界担任要职,他们将学习到国外较为先进的体育理念、训练方法进行介绍和传播。
三、晚清、民国网球场地情况
在1929 年颁布的《国民体育法》就要求各省要修建网球场,在民国时期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甚至一些县城基本都有网球场地,但在边远的地区还是没有网球场地的。旧中国最早的网球场地是1860 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英国人在天津紫竹林修建的网球场地;上海网拍协会1876 年修建了两片标准的草地网球场地。1895 年在天津的英国租界内修建了一座公共体育场,1908 年在此举办了一次中日网球对抗赛。19 世纪后期的旧中国,教会学校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省市创建,许多的网球场地随即修建起来。
1916 年华西医科大学华美学院的路易斯网球场是成都的第一片网球场地,到了20 世纪30 年代的时候成都已经有了50多片网球场地,甚至在一些有钱人的私宅里也有网球场地,网球运动在当时的成都是时髦且时尚的运动。当时川军将领范绍增到上海出差,看到打网球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于是就邀请当时著名网球选手邱飞海、王文政、钱耀武等到四川进行网球表演赛。在1924 年的天津已经有八个草地网球会,不仅平均每个网球会有3 片网球场,而且还有一些私人修建的网球场地。当时在天津打网球的人大概有1500 人左右,尤其像溥仪、张学良、梁炎卿等名人也对网球有浓厚的兴趣。
四、晚清、民国时期的网球赛事
晚清、民国时期的体育竞赛体制也是经过不断改善和完善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其过渡时期,到了国民政府时期逐渐制度化、规范化。近代体育项目在国民政府期间更趋于普及和发展,各项体育技能和水平也较之前大为进步。从1912 年到1926 年期间是民国体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体育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可,体育逐渐由学校向社会扩展和渗透,现代体育文化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体育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更多的国人和社会精英不同程度地关注着中国的体育发展,而国人最主要的变化是越来越关注各类体育赛事和体育运动会。从1927 年到1937 年,民国体育发展是较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在国民政府、军队等均专门成立了体育管理机构,甚至还有非政府的国家奥委会组织,这一时期有了全国、各大区和省市的三级体育竞赛体系。1937 年到1949 年期间,民国体育发展较为艰难,由于战争的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竞技体育发展和社会体育发展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限制。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确立了体育节,国民政府组织参加了1948 年伦敦奥运会。
在晚清、民国时期,旧中国的网球比赛主要是在一些教会学校之间进行,参加比赛的主要是在校的一些教师和学生,随着近代西方体育对旧中国的影响,各种比赛的竞赛规程也相继来到中国,1915 年后上海青年会书局出版网球运动规则,中华体育协会在1924 年后正式成立,中华体育协会对体育比赛规则比较重视,开始对各项体育比赛项目编订规则。在20 世纪初期网球运动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还是一项陌生的体育运动,只是在一些归国华侨、实业家和部分官僚等少部分人中流行,在世界级的网球赛事中我国派出的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比赛成绩不够理想,例如在1924年到1946 年期间的戴维斯杯网球赛我国网球选手基本上都是在第一、二轮中被淘汰。
1910 年首届全国运动会将网球列为比赛项目,其目的是为参加奥运会选拔和培养体育人才创造更好的机会和平台。1914 年5 月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天坛举办,参赛单位来自东南西北四个地区的运动员,网球比赛是比赛项目之一,比赛设立男子单打、双打。1924 年5 月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中部地区的运动员也参加了此次比赛,网球项目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女子网球比赛项目;第三届全国运动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允许女性参加比赛项目,这也是中国近代女性体育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改革,它使中国女性由裹脚的女子走向社会、走向球场的重大改变,也是近代中国女子体育事业进入到一个加速发展的轨道,这次的改革是中国女性在以后的历届全国、省市甚至是奥运会都有了她们矫健的身影,她们因为高超的球技成为明星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使国人对中国女性有了一个新的认知。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是武汉的体育界的人士和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一起积极筹备的,这一届的比赛是以地区为参赛单位进行比赛的,在这届网球比赛的运动员中时黎昌是较为出名的一名男子网球选手,他代表华北队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时黎昌分别在1925 年、1927年和1930 年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时黎昌还创建了“时昌”的网球用品公司。1930 年4 月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专门成立了女子比赛项目,女性报名参加的女性运动员有421 人,参加女子网球比赛的单位有11 个,本次比赛参赛的男子比赛单位有14 个。这样,各省、市和华侨团体在赴杭州参加比赛前基本上都进行了选拔赛,参加比赛运动员的身份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前几届比赛的运动员主要是学生,而这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则是以政、工、商等各界的人士都有参加,这届比赛除了有女性参加各项比赛外,另一个亮点是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出现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面全国运动会会旗,会旗是这届全国运动会精神、文化的象征,它的形状是长方形,在会旗的中间有一个有着36 齿的黑色齿轮的图案,它代表着参加比赛的各省市,在齿轮下面是代表承办地杭州钱塘江的绿色波纹,并加上红、白、蓝色,用五种颜色代表五大洲。“参与即为荣”使参加此届比赛的运动员群心振奋,天津《大公报》做了高度评价此届比赛。第四届全国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均由中国人自己担任,裁判工作认真、有序,比赛圆满、热烈、好评如潮,来杭州参观各项比赛的观众也达到了13 余万人,它的成立举办的中国今后举办各类比赛起到了经验积累的作用。1933 年10 月第五届全运会网球项目是团体赛。1935年10 月第6 届全运会女子网球项目有24 个单位,男子网球的参赛单位是40 个,第七届全国运动会1948 年5 月在上海开战。
1940 年10 月10 日国民体育会议要求要重视教育、重视体育、重视纪律和秩序。体育节包括:武术、垒球、游泳、健身操、滑翔机跳伞、女子篮球和足球等项目,网球比赛也在其中。1943 年9 月9 日第二届体育节正常进行,并有“民族健康游行”,为表示对少年儿童健康卫生的重视组织了马车队。1944 年、1945 年的第三届、第四届体育节则是潦草地进行的。第五届体育节是1946 年9 月9 日举办的,从9 月7 日南京就开始了游泳的比赛。
在革命根据地瑞金1933 年5 月举办了中华苏维埃第一届体育运动大会,网球比赛的参赛单有5 个,赛制是团体赛。在1933 年8 月第一届赤色体育运动会上,网球是此次比赛的参赛项目,1936 年网球运动还出现在苏区抗日战争动员大会上。
网球运动的“贵族性”使网球运动在20 世纪初的旧时期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球运动只是在商界、社会名流、学生以及归国华侨中开展,民国时期已经有一些思想先进的女性拿起网球拍走进网球场地,同时,林宝华等归国华侨高超的网球技术使更多的国人认识网球运动。在20 世纪30、40 年代时期网球运动项目赛不仅仅出现在全国运动会、体育节和一些教会学校之间进行,同样也出现在延安、瑞金等革命根据地,这些网球赛事对于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