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元对话中走向深入

2022-11-06汪琪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史料师生文本

汪琪

对话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最基本的形式。刘洪生、林澤两位老师的《PIIE对话式教学——以“独立战争的序幕”探讨为例》一文,探讨了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开展对话式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该文首先提出了PIIE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展示”“自主”“互动”和“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展示”创造对话场域,营造学习空间,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对话。但“自主”和“自我”并不意味着漫无目的地旁逸斜出,而是教师主导下的有的放矢。在这一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学会整合教材“制造话题”,另一方面要扩充补足增添文本。互动阶段是PIIE对话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它涉及一个闭环和多重层次。闭环指的是“教师让一个学生回答,要求其他学生对其回答作出回应,并以这个回应作为起点,持续性地将一个回应链接到另一个回应”;多重层次指的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而在延伸环节,作者更加强调的是对话视域的拓展、学科对话与现实问题的关照。

该文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诠释了良好的师生课堂关系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研究多是侧重强调学生如何进行深度互动和参与,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教师的“退场”。只见学生不见教师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吗?教师究竟应该在课堂中扮演什么角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尺度应该如何把握?这些此前隐而不显的问题其实都引起了作者的警觉。一方面,作者在“自主”环节的论述中指出,“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这里的“引导”和“示范”主要指的是课堂方向的把控与对话间隙的讲解、“留白”;另一方面,作者在尾声中也强调,应当极力避免授课教师主宰课堂的“满堂问”现象,由问题讨论自教师出,转向问题讨论自学生出。

二、将对话的有效性推向深入

从内涵上讲,文章指称的对话不仅囊括一般的问答,还包含在对话之上的再思考与再对话。这样的对话无疑已经摆脱了常规的知识性重复,甚至亦不再局限于普通课堂中对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它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触及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改进和优化。此外,作者还特别注意到了课堂对话的迁移价值和现实应用,强调“历史现场”与“现实生活”的共赢。换言之,学生不仅要充分调动课堂之外的背景知识、综合能力完成对话过程,还能通过对话强化个人的综合素质,进而对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这是既往研究中较少关切到的层面。从课堂表现形式上来说,作者不仅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还将目光放到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史料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探索了以对话式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对话式教学对历史解释的培养是最直接的:一方面,历史课堂的对话不是普通的聊天,它一定是基于一个历史话题抑或一则史料展开的,因而具有历史属性;另一方面,对话既不是简单地交互也不是单纯地复述,它一定包含着对话者的思考和见解,因而具有较明显的解释色彩。此外,作者还特别强调了PIIE模式中“展示”环节为历史解释创造的有利空间、场域。

对话式教学还特别注重史料实证素养的强化。行文过程中,作者单是为了讲解教材中的一个子目,便使用了13则史料。其“展示”“自主”“互动”和“延伸”四个环节都是由史料背后的问题牵出的。如果我们淡化对话式教学这一主题,本文暗含的史料教学色彩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文章也生发出不少中学历史对话式教学的研究新趋向。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文本三种类型的对话。实质上,三者背后还应蕴含着两种更深层次的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解读文本背后史料创造者的意愿,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对文本本身的解读和利用。二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对史料进行适当的“内加工”。

注: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PIIE中学历史对话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44000506B)、珠海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PIIE对话式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0KTZ09)、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研基地项目(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高中历史)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史料师生文本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史料二则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