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官兵要注重提高心理自助能力

2022-11-06赵金亮

政工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负性归因官兵

赵金亮

调研发现,一些单位青年官兵的心理问题愈发凸显,已经成为影响单位建设和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从心理援助的角度看,解决心理困扰、战胜心理危机的根本还在于自助。因此,当前部队要进一步加强心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对于青年官兵来说,亟须从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着手,全方位提高心理自助能力。

一、调整认知偏差,保持正面思维

有些青年官兵遇到烦心事出现不良情绪和行为,严重者甚至引发身体病症,一个重要原因是认知出现偏差。对此,需要青年官兵及时改变思维方式,认真审视并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

一是改变负性认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比如,同样是入党愿望落空,有的青年官兵可能会觉得“我做什么都不如别人”“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由此陷入失落、郁闷、抱怨等情绪不能自拔,甚至影响到日常训练积极性;有的则认为“我离入党标准确实还有差距”“我必须加倍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目标”,于是在短暂的失落后主动查找自身差距与不足,并决心要更加发愤图强。可见,负性认知引发消极反应,正性认知产生积极反应。因此,当青年官兵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陷入持续性的不良情绪时,要学会识别、质疑并改变负性认知,冷静下来问问自己“对于这件事情我是怎么想的”“这些想法是合理的吗”“这样想对我有什么好处或坏处”等等,找到让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认知偏差,积极主动进行认知调整,用更加理性的思维来分析和看待自己所处的境遇。

二是学会合理归因。出了问题人们都要反思找原因,这就叫归因。而一个人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归因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外部归因,即把所发生的事归结为外在情境因素,比如有的青年官兵没按时完成任务,埋怨安排的任务太多、太难;二是内部归因,即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个人内在因素,比如同样是没按时完成任务,有的青年官兵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有无问题;三是综合归因,即把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仍是没按时完成任务,既客观分析任务的难易程度又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前两种线性单一的归因方式在遇到具体情境时各有利弊,外部归因的人通常能洞察外部环境,但容易抱怨甚至懈怠;内部归因的人往往很自律,但有时会给自己造成过大压力,甚至自我效能感降低。青年官兵在分析造成自身情绪困扰的具体事件时,要采取综合归因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更有利于看清事情的本质,更有助于情绪状态的改善。

三是完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感高的人通常表现为自信、自尊和自强,而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很容易自卑和自暴自弃。比如,有的青年官兵总是喜欢跟身边同龄人作比较,当发现别人工作比自己出色、经常被领导表扬、职级晋升比自己快时,总会有种莫名的失落感,仿佛身边人都比自己强,从而心情变得低落郁闷,干工作也提不起劲。其实这就是自我价值感较低的一种表现,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使自己产生自我否定和挫败感。可见,我们很多的困惑和烦恼就来源于对自我价值认知的不足。青年官兵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仅要满足个人发展需求,还必须考虑军人的职责和担当,深刻认识军人价值所在,在不断地学习、锻炼、积累、突破中端正自我认知,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感、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学会情绪管理,塑造阳光心态

情绪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都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如果负性情绪过于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人陷入情绪危机,甚至引发心理疾病。因此,青年官兵要学习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即在深度觉察的基础上表达情绪、悦纳情绪、调节情绪。

一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情绪。很多青年官兵喜欢用网络流行语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比如“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我emo了”等等,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表示我们觉察到了自己情绪不好,但这种笼统的表达方式有时不能准确反映我们真实的情绪状态。要想疏解不良情绪,还需要我们学会用合理的语言更加精确地表达自己当下的情绪。当情绪糟糕的时候,首先给情绪命名,比如愤怒、悲伤、委屈、失望、内疚、嫉妒、羞愧等等,然后再去觉察情绪的来源,探索情绪背后隐含的意义,找出引发情绪的认知偏差,最后对症下药、调节情绪。实际上,我们把情绪表达得更准确、探索得更深入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情绪的有效疏解。

二是用理性的思维悦纳情绪。在青年官兵中可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遇事容易“情绪化”,喜怒无常,不够理性,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最终事情也变得越来越糟糕;另一种人“喜怒不形于色”,习惯于忽视、压抑自己的情绪,既不表达也不疏解,但事实上这些情绪一直存在着,不断积累就会变成“内伤”,甚至导致心理疾病。这两种对待情绪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不仅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影响身心健康。应该认识到,情绪的发生是很正常的、自然的,情绪本身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每种情绪都有其意义,都反映了人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因此,当我们的情绪体验符合客观压力时,要及时告诉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正常的。只有这样欣然接纳已经产生的负性情绪,才能与它和平共处,从而以自然平静的心态去应对。

三是用积极的暗示调节情绪。暗示是人们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暗示的影响。比如,训练坚持不下去时鼓励自己说“我一定可以完成”,看到某个电影镜头联想到一些往事而落泪,媒体广告会左右你的购买倾向等等,这些都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挥出超乎想象的能量来应对困境,就是受到了积极暗示的影响。青年官兵在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帮助自己处理消极负面的情绪,关键时刻鼓舞自己、稳定情绪、增强自信,从而使内在心理环境恢复平衡,更从容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三、发展自助行为,强化心理免疫

能力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在紧张繁忙的工作训练之余,青年官兵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一些适合自己的心理自助行为,不断增强心理健康维护意识,时刻关注自身心理状态,并且在自己力不从心、无法应对时能够积极主动寻求帮助。

一是主动学习自助知识。网络时代知识获取的渠道越来越多元,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知识跨时空的即时共享和互动交流,为青年官兵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的学习平台。青年官兵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持续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心理自助意识,广泛涉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常见心理问题应对知识,自学一些诸如呼吸放松、正念冥想、转移注意等简单实用的科学减压技能,为自我调节、有效应对心理问题积累必要的知识。

二是坚持撰写觉察日记。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讲或写出来。这样的自我表达或书写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技术。青年官兵遇到心理困扰一时难以应对时,可以按照“事件—想法—情绪—行为”的思路,把所处的境遇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书写中完成与内在自我的深入对话,找到负性情绪背后的原因,反思自己的应对方式,努力寻求问题解决办法。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自我关注,不仅能够提升自我觉察能力,还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在的正向能量,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勇于寻求社会支持。心理自助不仅包括个体的自我帮助,还包括主动运用社会支持系统来帮助自己。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程度越强大,越不容易陷入持续的负性情绪之中。青年官兵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家人、朋友、战友、领导、心理专家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还应包括能够提供帮助的任何他人和服务机构。因此,青年官兵要善于积累外部资源,拓宽自己的心理求助渠道与途径,当某些情况已经无法通过自我调适来应对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最便捷的求助方式,积极寻求他人帮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日常学习、工作、训练、交往等方面,且这种状况持续两周以上,甚至产生了一些过激想法时,要主动向组织报告,并尽快获得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猜你喜欢

负性归因官兵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抓住特征 剖析本质
为何越来越爱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