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的读书“三贵”

2022-11-06潘春华

政工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有恒有志晚辈

☉潘春华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不仅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家。曾国藩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他读了一辈子书,并乐此不疲,是一个好读书、善读书之人,在读书上是非常有心得的。在曾国藩家书中,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弟弟、晚辈们一定要多读书,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强调了“三贵”。

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三者之中,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就谈到“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坚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以至一辈子就更难了。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使四者构成的读书体系持之以恒。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曾国藩小时候天赋并不高,有一天夜里他在家背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读书人睡觉后再进去偷。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这个读书人睡觉,他一直不停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不管故事真假,可见曾国藩的学问源自勤奋,勤能补拙。所以他强调眼要勤,就是要多看,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脑要勤,要勤于思考,“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读书要注重消化归纳,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不动脑筋的读书是无法做到这点的;手要勤,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才能更好地记忆、理解和吸收。曾国藩很重视做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通过独立的创作,来检验思想的收获与成果。

曾国藩认为,钻研学问没有固定之法,但一定要专。一是目标之专。“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也就有了他的“读书不二”之法,即一本书没读完,决不读第二本。为此他告诫弟弟们:“若志在经典,只须专攻一种经典;志在科举文体,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古文,须专看一家文集。万不可以兼营并务,兼营并务势必一无所能。”二是求业之专。用他的话说,就是“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这是一种兴趣使然。三是用心之专。“于读书之道,有必不可易者数端: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遂又有了他的读书“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这样的专,不仅是原则,更是信念与力量。有了目标之专,才能精读每一本;有了求业之专,才能有个体所长;有了用心之专,才能把书读懂、读透、读深,厚积薄发,学以致用。

看一个人读书,就可以知其为人与做事,曾国藩的读书之道其实也是他为人与做事之道,因为有了“恒、勤、专”这三贵精神,曾国藩才能在学问上不断长进。现代人不妨静下心来,以“三贵”为镜,专一去做、专注去学、专心去攻,方能有不凡的修为与创造。

猜你喜欢

有恒有志晚辈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一个家庭若有这种家风,人才辈出
暗示
《学有恒艺无涯》
无题(3)
第三个惊喜
张明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