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

2022-11-05刘宁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汀钙阿托颈动脉

刘宁春

在我国老年慢性疾病中,高血压是一种高发性常见疾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形成了较大影响。目前,高血压以药物控制治疗为主,如阿司匹林是高血压治疗的常用药物,可对病情发展实现良好控制效果。但随着阿司匹林的常年服用,很大部分患者均有明显的抗药性,对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在阿司匹林用药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诸如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成为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重要研究内容。有研究报道[1-2],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实施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治疗。当前,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方法,已成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选取宁夏宝石花医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106 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现将相关用药治疗效果作如下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章研究资料来源于宁夏宝石花医院2020 年1 月—2021年12 月收治的106 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纳入标准:(1)依照高血压诊断标准[3]确诊为高血压;经影像学检查有1.2 mm 以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者;(2)无精神障碍,可正常完成治疗者;(3)无严重肝肾异常者;(4)无恶性肿瘤者;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2)诊断为继发性高血压者;(3)近1 个月内有他汀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治疗者。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男28 例,女25 例;年龄47 ~79 岁,平均年龄(60.15±4.62)岁;病程2 ~10 年,平均病程(6.44±1.16)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19 ~25 kg/m2,平均BMI(22.04±1.35)kg/m2。对照组男29 例,女24 例;年龄45 ~81 岁,平均年龄(60.38±4.71)岁;病程2 ~11 年,平均病程(6.42±1.14)年,BMI 是19 ~24 kg/m2,平均BMI(22.13±1.24)kg/m2。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患者同意,并报院伦理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基础降压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均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30 片/盒)治疗,具体用法用量是:每天服用1 次,每次服用0.1 g。研究组在阿司匹林的用药基础之上,联合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0,规格20 mg×7 片/盒)治疗,具体用法用量是:每晚服用1 次,每次服用20 mg。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个月后进行疗效及相关血脂、血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等情况比较。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价[4]。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经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收缩压下降幅度均在50%以上,且相关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经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收缩压下降幅度均在25%~50%,且相关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无上述疗效及改善情况,甚至出现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价[4]。评价主要包括3 个指标,分别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斑块面积以及不稳定斑块数量。(3)血脂、血压指标情况[5]。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压指标情况。其中,血脂情况主要包括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指标。血压情况主要包括舒张压、收缩压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文章采用SPSS 23.0 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6.23%vs. 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价情况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经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价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价情况比较 (±s)

注:*表示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IMT(mm) 不稳定斑块数量(个) 斑块面积(m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53) 1.12±0.11 0.51±0.10* 1.69±0.22 1.02±0.18* 21.24±3.29 15.62±2.16*对照组(n=53) 1.09±0.10 0.82±0.13* 1.70±0.17 1.48±0.21* 20.97±3.56 18.72±2.38*t 值 0.553 13.760 0.262 12.108 0.405 7.022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情况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评价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血脂指标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情况比较(mmol/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情况比较(mmol/L,±s)

注:*表示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TC HDL-C TG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53) 5.96±1.35 4.18±0.76* 1.18±0.19 2.02±0.39* 2.35±0.44 1.72±0.28* 3.71±0.37 2.54±0.23*对照组(n=53) 5.97±1.33 5.21±1.02* 1.17±0.21 1.53±0.46* 2.36±0.41 2.02±0.43* 3.69±0.55 3.16±0.26*t 值 0.043 6.401 0.585 7.198 0.294 5.117 0.217 8.375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所示。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情况比较(mmHg,±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情况比较(mmHg,±s)

注:*表示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舒张压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53) 108.72±6.23 81.48±4.55* 149.24±5.39 127.28±3.14*对照组(n=53) 109.35±6.71 95.02±4.63* 150.04±5.17 138.54±4.08*t 值 0.284 7.184 0.780 8.032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中老年群体为主的常见慢性疾病,且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6-7]。目前,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日益增多,以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法,可以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在抗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等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用药效果。但有研究报道指出[8-9],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以阿司匹林为主的单一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长期用药下的抗药性明显,药物依赖性强,病情易出现反复,不良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长期以阿司匹林为主体的用药方法,可形成较大的不良反应,影响长期治疗效果。为此,在传统以阿司匹林为主的单一用药治疗中,联合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优化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取宁夏宝石花医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106 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象,旨在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用药方案形成指导意见。

阿司匹林是高血压治疗的常见药物,可通过对血小板聚集及环氧化酶活性的有效抑制,达到控制病情发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效果[10]。阿托伐他汀钙作为一种他汀类药物,可通过对血脂等有效调节,实现对高血压等疾病的有效治疗,对于预防血栓等的形成效果明显。庞庆春[11]在研究中表明,在高血压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的用药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阿司匹林治疗,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改善明显,有效降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文章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血脂、血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经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患者的病情控制优于阿司匹林单一治疗患者,特别是血脂、血压水平的有效改善,对于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原因分析来看,主要在于:(1)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以形成“双重”效果,即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在调脂等作用之下,实现对病情的有效控制治疗[12-13];(2)联合用药治疗放大了“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血管内皮氧化反应的抑制,可以更好地减小人体血管内皮的损伤,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14];(3)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血栓素A2 的合成,进而更好地降低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提高治疗效果;(4)在联合用药之下,可以减少患者斑块平滑肌细胞,这对于一些不稳定性斑块的减少也起到重要控制治疗效果。

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改善是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反映治疗效果的重要内容。在文章研究中,经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对于进一步预防血栓等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而言,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是基础,但同时如何更好地通过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有效改善,是预防血栓等严重病情发展的重要保障。梁利芳[15]在研究中指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患者脑血栓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性效果。这也表明通过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改善显著,是其用药治疗效果价值的重要体现。面对日益增长的高血压发病群体,实现更加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效果,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与方向。用药的合理性改善,对于提高高血压合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经济学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查改善用药治疗方案起到重要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合并粥样动脉硬化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脂、血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情况。文章在阿司匹林等单一用药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究了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可为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后期用药治疗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内容。但文章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用药安全性、长期效果等方面的随访研究中有所不足,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汀钙阿托颈动脉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老年冠心病运用阿托伐他汀钙复合曲美他嗪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联抗血小板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