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2022-11-05刘文涛张程飞

科学咨询 2022年19期
关键词:学风校园文化班级

刘文涛,张程飞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 519088)

在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高校的学风问题始终是社会公众群体所关注的焦点,良好的学风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根基所在,同时也是一所大学气质的集中反映。在如今强调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不只是顺应当今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更是关系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分析法等相关方法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开展调查研究。同时,本研究以高校学风建设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为调研对象开展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对高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从学生视角了解学校学风现状。对教师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督察开展访谈,从教师视角以及督察视角了解学校学风现状,综合学生视角、教师视角以及督察视角的高校学风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学风建设改善建议。

二、学风的定义

针对“学风”一词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学风即“学校、学术界或者一般的学习方面的风气”。在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把学风定义为:“学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意义上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风气。广义的“学风”指学生方面的求学研学风气;教师方面的教学、治学之风;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学、管学风气以及学校领导们的办学、导学之风的总和。此定义上看,广义的“学风”更加符合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和内容。高校学风的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广大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合作才能形成[2]。

三、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所在学校的学风,更直接决定着所在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3]。“零零后”一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兼具博思广好、好胜心强等优点,但又兼有耐受力差、自我等缺点。部分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特点明显,经历的挫折少,心理素质普遍脆弱,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不足,心理的承受能力不佳,不具备积极应对挫折的能力,导致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不稳定;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控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甚至造成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各项纪律也相对比较松散;也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缺乏引导、没有自己爱好的专业,不明确自己将来的学习目的,从高考选专业到入校研学都是被动参与,学习热情不高。

(二)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学校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监督等作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一所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个人专业魅力、教学内容表达、教学风格特色等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引导学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习习惯。学生是教师的延续和发展,好的师风才是校风学风建设的中流砥柱。目前由于行业压力,很多教师忙于职称评定、课题研究等“非教学而师必需”的工作,导致教师没有精力了解学生的需求,授课形式呆板,依赖课件,照本宣科,也不愿意管理课堂,不注重师生互动和课堂效果,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4]。

(三)学校方面

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完成学习与生活,学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风的建设。如:部分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跟不上时代脚步,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钩;学生管理工作滞后;后勤服务不及时等。

四、对策建议

(一)重思政,抓班风,促学风

学校以班级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优秀的班级风气是优秀学风的先导和基础,良好的班风可以带动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趋于优秀,坏的班风一旦形成,也会像传染病一样殃及整所学校。同时,就人数来说,班级的学生基数较小,学生个体彼此间的差异性较弱。因此,学校的学风建设应该是以班为制、依班而治的。班风的形成与治理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思想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们树立起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的必修课程,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班级、母校乃至祖国的自豪感、自信心、责任感,要将自己所学奉献回报。从班级建设到校园建设,从学校强盛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奋斗,祖国的未来建设均需要学生参与,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坚定的学习目标,用实际行动去实践目标,通过不断地努力拼搏去实现[5]。首先,学生应该树立可靠的目标,并坚定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强调学生的学习精神,学生在课堂和生活实践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这个时候需要自己通过学习前人与他人的经验,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鼓舞自己勇往直前。班级应该积极开展“互帮互学”的学风建设活动,加强班风、学风的建设。其次,应该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先锋队,发挥“领头羊”的带头作用,制定本班级内部的纪律规程,同时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方案,对影响班级学风的不良行为加以约束管理,鼓励向优秀同学学习,在班级内部形成争先创优的积极竞争氛围。并且要将平时表现纳入最终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评价,最大限度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再次,应该定期开展班级例会,总结优缺点。班长、团支书要以身作则,作好班级风向标,在日常工作中应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学风作为本班级学风的主线,积极宣传,并且协调配合辅导员、本学院内部以及本校的学风检查,及时纠正班级内部日常不良的学习行为,积极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和校园学习风气。

(二)抓师德师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第一,课堂是学风建设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负责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辅助学生完善和修正其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不足。学风建设离不开教师,加强老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管理,有助于学风建设的持续性发展。任课老师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思想交流多,互动频繁。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师风教风,整个学校的学风校风自然会越来越好。所以建设良好教风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要用教风促进学风的发展,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体学风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要了解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是其所教课程的第一负责人,要对所有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进行一次摸底,而后据此来完善课堂纪律监督环节,维护好教学秩序。教学管理能力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自身魅力引导班级形成良好班风。教学管理能力不足的教师,可以根据较为严格的纪律规定、严谨的教学态度来辅助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班风建设在班级落地的过程中相对较为灵活,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对其所教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其课程的兴趣。其次,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关心课堂上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主动地帮助有需要的学生,用一名教师严谨、敬业的教学态度来管理好学生[6]。

第二,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虽然高校教学模式研究在学术研究中屡见不鲜,但受限于诸多环境因素,新的教学模式始终无法真正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处于“我教你学”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仅仅是教师的独角戏。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拓展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翻转师生的教学视角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应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研究、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7]。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现代化技术水平,才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下,知识体系结构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科技实践能力,才能够在新思潮中快人一步。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毕业后要面向社会,用自身的知识能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老师首先要在自身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更好地拥抱社会。

(三)抓制度落实,规范改善学风

第一,抓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保持良好学风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学分制,鼓励学生依靠自身的努力来获得相应的学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将学生的学分获取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相应的量化监控,确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一个较高的教学实践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实对学风建设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8]。

第二,抓考务管理制度。严格的考风考纪是良好学风的必要条件。首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严格的考风考纪思想,让学生对考试产生敬畏心和严肃性。其次,在考试的过程中,要确保考纪的严肃性,加强考试过程中的监考,落实监考的监督检查,对每个学生建立相应的诚信档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违纪的严重性。监考老师是考场的“执法者”,对监考教师的培养也应列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范畴。

第三,抓宿舍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并执行宿舍管理制度是营造良好学风的坚实后盾。完善的宿舍保障条件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研究的坚实基础,因此要规范学生的宿舍行为,这包括学生的作息规律,上网行为和交往行为;要结合宿舍管理制度开展卫生检查活动,并对卫生情况较好的宿舍进行相应的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宿舍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建立辅导员的入舍检查机制,利用宿舍环境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好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与工作学习环境没有明确界限,宿舍内的行为规范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宿舍管理与学风建设要结合在一起,宿舍管理建设也是学风建设的一部分。

(四)抓校园文化建设,带动学风形成

校园文化,是校园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综合,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更侧重于校园生活,而学风则更侧重学业学习,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同样能够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是师生之间交流活动的重要桥梁,也是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学习的关键一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重视办学理念,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校园文化自身的魅力来不断影响每一个学生。营造学生科研文化氛围,学生的科研工作不仅能够提高整体科研水平,也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举办一些科研竞赛活动来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意对自己自身知识的积累,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将科研竞赛的专业知识和自己平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做到学以致用[9]。要经常举办一些学术报告活动和学术讲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校园文化的含金量。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生拓展训练,使得所有参与的学生能够在“娱乐”的同时学会培养自己勇敢的个性,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进而通过提高自己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学风校园文化班级
特殊时期居家线上学习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班级“无课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班级英雄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炊事员的几宗事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试论高校学风建设的概念主体及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