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要点分析

2022-11-05张杨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教材音乐改革

张杨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音乐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体现。伴随我国经济、文化、技术等综合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音乐人才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音乐教师不仅要科学转变教学观念,不断革新教学方法,还要主动开发应用科学的音乐教学资源,以此确保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时俱进。基于此,本文针对性分析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要点,重点就可行改革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一、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帮助大学生成长为当今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在高校音乐课程中不断积累音乐知识,提升自身审美能力,形成健康学习心态,不仅是大学生自身所需,也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基于此,高校重视音乐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意志的必然路径。但是,细观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育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高校音乐教育都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此之前的教育阶段,大学生、教师、家长等都不注重音乐教育,大学生音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因为潮流音乐对大学生影响较大,致使不少大学生倾向肤浅音乐表达,并不愿意主动学习并掌握古典音乐与民族音乐,直接干扰了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推进。

(一)音乐教育的设施设备稍显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设备设施都相对落后,未及时更新,不再满足当代大学生音乐学习需求。例如,在高校音乐课堂,音乐教师虽经常使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各种影音设备为大学生播放音乐教学材料,用以帮助大学生开阔音乐学习视野,有效拓宽大学生音乐学习知识面,但是要保证教师使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科学、高效,就要求设施设备本身先进、完整。现实情况却恰恰不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艺术生招生计划不断扩增,相应的教育资源却未与之相配,教学局势日益“矛盾”,反映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设备设施方面,就是无论音乐教育所需教学设备设施的质量还是数量都相对匮乏。高校大学生大多渴望实践体验、高质体验,教学设备设施无法满足其好奇心与探究欲,大学生自然逐步对音乐知识学习丧失兴趣。加之,一部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是“大课”模式,大批大学生在一个空间集体学习,教学设备设施应用不佳,教学质量严重降低。长此以往,音乐教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系别、专业,无法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系统性的音乐教育整体效率降低,音乐教学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二)专业的音乐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专业音乐教师是高校开展音乐教育的基本前提。音乐教师若无法在音乐教学课程中扮演关键角色,那么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开展必然成效不佳。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专业音乐教师资源就恰恰十分匮乏,由此导致现有音乐教师教学压力激增,即: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一部分高校领导未真正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由此导致学校专业音乐教师资源欠缺。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兼课”现象。例如,一部分高校音乐专业教师不仅要负责音乐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教学,还要负责其他专业几百名大学生的基础理论讲解型音乐公开课。即便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相较于之前阶段已相对轻松,但音乐教师的教学精力毕竟有限,课程设置繁多只会让音乐教师感到疲惫,继而影响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不利于音乐教育改进及创新。同时,高校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力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对音乐教师专业成长实践提出更多、更高要求,但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具有一定抽象性与特殊性,教师与大学生必须一起经过长时间的教与学“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所以音乐教师定期考核就存在一定片面性,致使音乐教师压力倍增。

(三)整体层面的大学生质量有所下降

整体而言,大学生质量有所下降,顾名思义就是指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即便是考入音乐艺术专业,自身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更像是一种囫囵吞枣的应付了事式学习。换言之,当今时代大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缺乏理解力与感知力,学习内因十分不足。一方面在新课改背景下,不少高校放开艺术生招生比例,音乐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着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际招收到的大学生质量却参差不齐,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受到影响,整体大学生质量逐步下降。如此一来,一部分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开展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大学生无法认识到音乐学习对于自身终身学习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音乐理论学习与音乐实践参与“可有可无”,直接加重了音乐教师教学负担。若是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未能与大学生建立起有效、和谐的沟通关系,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久之,音乐教师无法在所带大学生身上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严重阻碍了教学进度。

(四)音乐教材建设欠缺科学性与系统性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高校音乐教育也必须做出相应革新,才能有效保证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但是,细观具体的音乐课程教学情况可以发现,一部分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范围仍是以音乐教材为主,恰恰关于音乐教材的灵活建设是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最薄弱环节。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想要达成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换言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高校选择的都是专业音乐院校课程教材。尤其是选用钢琴教学、管弦乐器教学以及声乐教学等方面内容更加严谨,力求专业。具体表现为视情况而定的选用一些国外音乐教材,但是,这些专业却晦涩难懂的音乐教材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非常大,既不能体现高校音乐教育全面性,也不适用于所有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在后续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与教师必须加强对音乐教材建设的重视程度,确保音乐教材建设科学、适当,以此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提供保障。

(五)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固化、单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都会融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只是由于音乐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问题与教学经验问题等,一部分音乐教师对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都流于表面,实效不足。如,高校的一些青年音乐教师不具备娴熟的课堂教学节奏把控能力,使用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游戏化教学方法时有所欠缺,致使音乐教学方法创新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效果同样不佳。此外,在大部分青年音乐教师课堂上,还明显存在一个教学问题:因其自身也是刚投身教育工作不久,与所带学生的年龄差距并不会太大。若是未能在教学一开始便合理把握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正式上音乐课时就会出现随意、散漫的学习态度,缺乏对音乐教师的敬畏之心。所以,为避免学生“知错犯错”,启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深度学习、自主学习,使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把握师生互动关系搭建尺度,创新应用可行音乐教学方法,不断引入新颖的教学手段,打造趣味、高效的音乐课堂,帮助学生提升音乐学习效率。

二、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要点与实施

结合上文分析明确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后,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必须遵循“学生本位”原则,契合学生音乐学习需求,融合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知识内容,立足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具体要求,从以下方面着手,挖掘融合科学的音乐教育内容与教学资源的切实优势,循序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培养大学生音乐学习综合素养,不断提升高校音乐教育整体水平。

(一)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设计

新时代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需注意一点:对于音乐教材建设的科学关注。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且理论与实践未有机整合。在这样的音乐教材指引下,十分不利于学生提升音乐素养与综合水平。所以,学校与音乐教师必须关注并重视音乐教材建设,从教材优化入手,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保障。简而言之,音乐教师根据所带学生真实学习情况、学习心理以及学习基础等,对课程设置先行优化,而后强调教材补充,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整理多元教学资源,让高校音乐课程呈现多元性、开放性特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不再受到教材局限。同时,音乐教师对应改进教学设计。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依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调整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程。具体而言:音乐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在教材知识基础上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西方音乐作品、民族音乐作品等。如,在教学鲍罗丁的管弦乐《在中亚西亚的草原上》一课时,音乐教师为让大学生感受不同音乐文化,除了为大学生进行教材内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指导外,对应引入经典钢琴作品《七月的草原》,以及弦乐四重奏《赛上吟》等“草原”主题音乐作品,开阔学生学习视野。促使学生在同主题不同作品对比聆听后,发表自己从音乐中得到的独到见解,细述具体音乐类型的独特魅力。这样,对音乐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建设,不但可以体现不同地域音乐特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感知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利于大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理解。

(二)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革新

高校开展音乐教育改革,必须正确定位新时期音乐教育,对教材外多渠道的音乐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既不一味排斥,也不一味引用。而是以其音乐创作轨迹以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影响为依托,筛选合适的音乐作品进入课堂,用以打破以往的沉闷、枯燥教学氛围,为音乐课程教学增多趣味。而这便是完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音乐教师用先进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学生对音乐学习有个性追求,学校对音乐教育改革十足重视。换言之,音乐教师以明确的音乐教育改革目标为导向,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科学革新,针对性探索适合所带大学生的音乐教学举措,全方位优化音乐课程教学情况。如,音乐教师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制约,在教学音乐改编知识的课程中,提供3~5 首分别为二段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的音乐作品供大学生选择,待大学生从中选出自己最想要改编的音乐作品,音乐教师再整合大学生想法,融合教学内容为大学生示范操作,合理突出教学效果。在此,以提供通俗钢琴曲《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理查·施特劳斯的《唐·吉珂德》以及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等供大学生挑选为例,音乐教师转变“灌输式”教学,引导大学生先“学”后“练”再“教”。

(三)合理设置音乐课程,优化音乐课程结构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落实的基本凭借是音乐课程本身。只有音乐教师合理优化音乐课程,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审美素养培养,以“创新实践”为根本的音乐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发挥改革作用。基于此,为让音乐教师科学设置音乐课程,学校需发挥组织管理作用,与音乐教师一起商议对音乐课程课时的调整安排,保证音乐教学课时充足,为大学生进一步接受音乐教育熏陶提供基本保障。只有这样,从课程设置层面来看,高校对一些教材外音乐元素的课程教育融合,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改”之核心与“革”之本质。以此为基,音乐教师优化音乐课程结构,不断渗透学生喜爱的音乐作品开展导学、教学、小结,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其中,打破传统层面认知偏差,对音乐学习燃起热情,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如此,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设计前,梳理音乐课程教学的注意事项,教学思路清晰、明确,而后适度融合教学资源,形成“主辅结合”的课程体系。例如,有意识、有计划的在鉴赏教学课程留出15 分钟时间,选择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舒伯特《摇篮曲》等,引导学生欣赏反馈。继而,简单组织对应竞赛抑或小组项目,加深学生对西方音乐的理性理解与感性感悟。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启发即时总结,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形成系统性、灵活性的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助推音乐教育实效改革。

(四)营造健康自由的校园音乐环境,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无论是民族音乐还是古典音乐都不会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细观它们的发展进程便可以发现,它们皆受社会环境、音乐元素以及创作者个人追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要想有效完成高校音乐教育改革,音乐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之余,同步注重为大学生塑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重视环境对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熏陶作用,以此多维度、多层面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具体而言:高校音乐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大力将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元素纳入校园音乐文化环境建设,为学生构建可交互平台,凸显音乐教育改革实质,使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收获实效。例如,在校园广播中引入一些时下热门的潮流音乐文化,设计至少一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解谜”心态对其与课程教导的音乐文化知识进行对比思考,为学生更好地投入课程知识学习奠定基础;积极建设校园网音乐文化交流论坛;学校工作人员或音乐教师注册热门门户网站/App 优秀音乐作品推介账户;设置校园音乐节等。通过一系列硬性、软性建设手段,让大学生合理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保证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引入一定教材内不涉及的音乐作品时,大部分大学生都愿意主动参与交流互动,激活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

(五)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

有效落实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不仅是要活跃音乐课程教学气氛,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为培养大学生音乐素养奠定基础,还是为了让大学生真正意义上学以致用,通过所学音乐知识有效提升创作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所以,作为音乐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学校需发挥自身组织管理作用,重点培养青年音乐教师,注重对青年音乐教师素质的提升。具体而言:首先,学校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引导青年音乐教师参与其中,相互影响。其次,青年音乐教师应懂得自我完善,从教育理论学习掌握入手,树立正确终身学习理念,不断通过专题培训、教师交流会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一些网络平台优秀教学案例,抑或是有创新、有实效的音乐教学设计,以虚心学习的心态鞭策自己,提高自身能力。最后,高校还可以对应加强管理机制,明确音乐教师激励制度、奖励制度,调动青年音乐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辐射其他教师,相互暗示,相互影响。另外,高校建立新颖的音乐教学评价制度。在开展音乐教学评价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确立音乐教学评价指标设计工作。其二,重视过程性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重视渗透多元音乐文化,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与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并完善融合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教学新手段、新渠道、新方法,以此增强音乐教育的科学性与交互性,拉近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建构完善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为大学生创造音乐知识学习的最佳环境。并使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契合大学生音乐学习真实需求,科学培养大学生综合音乐素养,体现新时代环境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切实成效,为国家源源不断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

猜你喜欢

教材音乐改革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音乐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