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迁中的高安采茶戏音乐分析

2022-11-05兰七荣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5期
关键词:高安采茶戏音乐

兰七荣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高安作为江西省南昌市东部的咽喉,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具备优越的经济环境、交通环境等,这种情况也为当地艺术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条件。高安地区拥有大量茶叶种植区,采茶文化在当地极为盛行,而在高安人民的日常生活与耕作之中,这种采茶文化也逐渐融入到其娱乐形式之中,最终形成采茶戏。2011 年,高安采茶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界内开始加强对该戏种的研究力度,通过对高安采茶戏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有效挖掘其经济价值,为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推动江西戏曲发展提供方向以及思路指引。因此,对高安采茶戏艺术特点及其在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发展演变研究成为研究者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高安采茶戏发展历程

(一)雏形孕育期——1949 年以前

高安采茶戏原名高安丝弦戏,最早刊录在各地方志上有部分描述,例如明崇祯十年(1638)《瑞州府志》“风俗部”载:“高安灯节自十一至十五日止,张灯门屏街市,侑以笙鼓,小儿则擎莲花鱼龙诸样灯游戏”,表现出采茶戏在当时就已经广受当地民众的喜爱。根据现有材料可知,高安当地灯歌灯彩经过传统舞蹈等民俗艺术的形式发展而来,吸收明清时期当地瑞河戏、锣鼓戏等剧种的优势和长处,不断发展融会贯通,形成地方特色曲目,逐渐在当地传播壮大。

(二)发展成型期——1949 至1978

1949-1978 年对于采茶戏的研究重点在于保留记录文献,保存传统戏剧项目和演绎方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例如,50 年代三小代表剧目《四九看妹》在庐山八七会议献演;60 年代现代戏《小保管上任》进入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演出,后续甚至将其拍成舞台艺术片;70 年代将传统戏剧项目《孙成打酒》改变整理,继而在新中国成立30 周年庆典演出,成功将采茶戏推广到全国。江西人民出版社在20 世纪50年代发行的著作《赣南采茶戏音乐》一书明确记录了采茶戏音乐以及剧本材料,对于采茶戏音乐的路调、湖南调、采茶调、彩调、杂调、原始曲调、串子,以及打击乐谱等多方面完整记录下来,这些相关演绎剧目以及著作都有详细的采茶戏音乐和剧本材料,为后续研究发展提供了有力基础,但是学术界更多的还是研究音乐形态方面,音乐创作和表演服务为其中主要的学术思想,国内民族音乐理论处于“创作型民间音乐理论研究”,所以并未将这些著作上升到论的高度。

(三)繁荣昌盛期——1978 至今

改革开发初期,在江西省文化局的统筹下,将高安地方剧目演艺团体更名为“高安县采茶剧团”,自此以后,高安丝弦戏习惯称为高安采茶戏,进入到90年代后,高安改县为市,更名高安市采茶剧团,对此展开的相关研究重视程度不断增大,尤其在世纪之初达到了巅峰,对采茶戏的历史溯源、音乐、传统模式、审美走向等方面的研究均有涉猎。随着改革进程加速,采茶戏进入到第二次繁荣兴盛期,国外戏剧文化思潮和理念进入中国,人们的文化意识逐渐觉醒,采茶戏的研究艺术氛围浓厚,在原来的研究基础之上,上升对音乐本体相关的文化层面。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采茶戏作为江西的一张名片,逐步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采茶戏真正的价值被体现出来,相关研究更是遍地开花,关于采茶戏的研究也从最开始的“国内的学术研究理念”向“学科型民族音乐学理论”方面转换,这种研究具有多元化、多层次、多学理的学科交叉式研究特色。

二、高安采茶戏中的茶文化语言形态特征

(一)音乐中的茶文化旋律特征

高安采茶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备独特性的音乐旋律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音调、音阶等展现出的共性内容。早期采茶戏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旋律来源于江南民间小调,而内容则主要以当地茶文化为主。江南地区同样有独特的采茶戏,江南采茶戏与高安采茶戏之间存在一定接轨之处,其音律特点通常表现为五声调的音阶唱法,部分情况下民众也可以欣赏到六声音阶。此外,高安采茶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几乎不用雅乐以及燕乐,其中蕴含着浓厚的茶文化,宣扬的是儒家“和”文化思想,充分体现出茶道文化中的助人修身养性的方式,促进人与外界的和谐统一,音乐风格在本质上仍旧是体现国人对欢歌热舞的喜爱,体现人们在采茶作业中一种欢欣愉悦的风格,还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展现采茶女山间采茶对唱的情境,更好地表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能够使听众从中体会到民族文化当中的“歌、舞、曲”相融合的音乐形式,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整个音乐呈现出纯朴自然、民俗气息深厚的特征。

(二)唱腔中的茶文化特征

通过对高安采茶戏以及其他地区音乐剧种存在普遍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高安采茶戏在唱腔上更为独特,这一特征集中表现在其曲体结构之上,高安采茶戏主要内容为当前丰厚的茶文化,且在文化彰显层面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独特性以及特殊性。高安采茶戏依照结构特点进行划分,可以细分为板腔体以及曲牌体。板腔体的主要特征为曲目中上下句之间呈现出完全对称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单位。其曲体可以依照特定原则,进行相应的变化,以满足不同板式样体的演唱需求,同时在不同板式之间可以灵活进行转换,进而形成一出完整的作品。在此唱腔结构曲体之时,演奏者可以依照最基本的音乐素材进行简单练习,并依照当前时代背景下流行的音乐形式创造更多的音乐形式。

而曲牌体作为戏曲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与其他区域独特的茶文化联合,或是依托于曲牌,利用联缀的方式形成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其基本结构呈现出乐剧结构特征,由不对称的长短句构成。该形式产生的曲牌呈现出单一性特征,实际表演过程中可以将多个曲牌相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音乐形式,最终构成一出完整的采茶戏剧目。

三、高安采茶戏音乐形态

(一)唱腔旋律形态特征

高安采茶戏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音阶、调式、调性以及旋法,并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与变迁,最终形成当代所展现出的采茶戏音乐形态。

在音阶方面,民歌、俚曲等是高安采茶戏唱腔旋律的根源,受此影响,五声调音阶成为早期采茶戏的主要旋律特征,有时候演奏者还会融入部分带清角或变宫音。80 年代后,采茶戏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并采用七声清乐调式音阶,辅以少量变徵音作为装饰滑音,燕乐以及雅乐音阶被取代,代表剧目如《杜十娘孤灯思前想后》。

在调性以及调式音乐旋法方面。高安采茶戏通常采用正宫调、六字调、尺字调等调性,而徵调式以及宫调式则是唱腔音乐采用的主要调式。从实际角度分析,徵调式音乐基本声腔主要采用[本调],具体包括无声徵调式、七声徵调式等,代表剧目如《蔡鸣凤辞店》;而宫调式音乐基本声腔较为多元化,如[小花调][服药调]等。其中[小花调]根源于[老本调],通过对其进行移位得来。[服药调]从本质上应划归五声或七声宫调式唱腔,其旋律、节奏等可以依据实际需求适当变化,基本结构则基本保持固定。此外,高安采茶戏在唱腔音乐调式中还采用商调式以及羽调式,相较于徵调式以及宫调式,其旋法以及调性色彩具备一定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这类音乐在情感方面更加侧重于表现孤独以及压抑的色调,音乐相对黯淡。

在调性转化以及调式复合方面。宫调变化即可认定为高安采茶戏的调性转换。演奏者在实际表演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变宫为角”或“清角为宫”两种形式进行调性转化,前者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可以使音乐表现出悲伤之感,而后者在演奏中则可以给观众一种上扬开阔之感。

(二)唱腔体结构特征

上文叙述中提出高安采茶戏唱腔体结构主要分为曲牌体以及板腔体两种。

其中曲牌体是高安采茶戏中比较常见的结构方式,早期采茶戏表演过程中通常由单台戏、对子戏等构成,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单曲反复”结构特征,如《看相》这一曲目中,其声腔名为[看相调],主要表现形式为男女同腔、以本嗓进行演唱,此类形式的剧目贴合群众的日常生活,表现出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以及风格。

板腔体同样是高安采茶戏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也称之为“板式变化体”,其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可以依照相应的变体原则灵活转换为同类强调的不同板式。高安采茶戏在实际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完备的板式,涵盖[原板][简板][吟板]等,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艺术张力。如[原板]以及[简板]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一板一眼、板起板落、旋律紧凑特征;[慢板]则表现出一板三眼、字少腔多、节奏较缓的特征。从整体层面分析,高安采茶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节拍规整、句法有章特点,适用于表述式的音乐风格及形态。

(三)场景音乐形态

高安采茶戏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仅使用胡琴作为伴奏,演奏方面主要采用“反、顺弦”,具体演奏过程中采用即兴方式,表现出上游下潜的特色风格。在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显著提升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音乐等艺术欣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胡琴作为经典的音乐表现形式,在群众接受和喜爱程度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呈现的是轻快、优美且高昂的音乐风格,动人心弦的曲调和生动故事情节的融合,使得乐曲的民族特征和儒家“和”思想得到合理展现。首先将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吸取了高安采茶戏中独有的曲调元素,利用“宫商角徵羽”五音、多样化和声类型及技法,将乐曲的特征及内涵与原曲目中的民族特色相结合;在曲式结构变化方面,将民族精神作为主要特征,适当地融合现代化审美理念和西方现代音乐调性,利用胡琴的打击乐节奏,有效保证了乐曲“歌、舞、曲”相融合的音乐形式,传达作品和谐统一的主题。另外,通过重音位置的合理处理和演奏技法的创新,能够使乐曲的民族特色和现代音乐特征更好地融合与展现,能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推动作用。同时高安采茶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演奏风格,从演奏技巧来看,其具备特色的“按、抹、打、跳、勾”技巧。

四、新时期背景下的传承发展对策建议

(一)优化资源整合形式

在当前新时期背景下,社会主流艺术形式是现代流行文化艺术,此为制约高安采茶戏继续传承发展的主要困境。从实际发展角度进行分析,高安采茶戏也同样是当下的流行文化,但是在岁月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其艺术形式已经难以迎合新时代民众的艺术欣赏倾向。因此,相关工作者应注意冲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创新观念以及思维,将高安采茶戏与现代流行文化艺术相结合,通过适当地资源整合,利用现代艺术形式带动其进入市场。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媒体、影视、融媒体等途径加强文化资源宣传力度,积极推动戏曲文化传播有效性。同时,文化媒体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及功能,对高安采茶戏进行包装,提升该剧种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同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相关工作人员应注意实时评估市场,对高安采茶戏在民众中的影响以及市场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保护计划进行横向对比,明确其是否存在偏离情况,进而实现控制风险的目标。

在实际开展相关计划过程中,应注意成本投入问题。此计划对资金量要求较高,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同时也可以争取社会公益机构以及企业方面的支持。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与网络媒介形成合作关系,利用新兴媒体提升高安采茶戏的影响力。

(二)侧重于保护戏种原始性

从实际发展角度分析,高安采茶戏应划归原生态文化遗产类别,在实际传承以及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在充分考虑市场以及行当的基础上,规划传统戏码。这一环节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侧重于戏曲精髓部分,应认识到原生态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时也是保护与传承的核心环节。创新与发展对于传统艺术而言往往是一种毁灭与破坏。如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文化根基被动摇、改变,那么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目标也难以实现,高安采茶戏也会逐渐趋向庸俗化、娱乐化,最终消散在历史长河之中。因此,所有包装与创新应注意将保证根基的原生态作为核心关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当高安采茶戏正式进入市场后,在确保其可以在主流艺术界立足并得社会民众广泛认可与支持的同时,必须将坚守高安采茶戏原生态作为根本原则与具体工作指导方向,将具备原生态特征的高安采茶戏送上高雅艺术殿堂,确保观众可以感受到高安采茶戏中蕴含的独特历史韵味,循序渐进地将高安采茶戏逐渐推向社会,让公众从原生态的采茶戏艺术中感受到历史的本真,还原历史文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厚重感与纯朴性。

(三)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传承戏种

应在市级单位成立采茶戏艺术创作创新基金,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其中,凝聚社会各种资源,借用公益平台宣传采茶戏,也可通过政府、新媒体、互联网层面对高安地区采茶戏进行全面宣传,调查采茶戏的现状,让社会各界对采茶戏传承产生压力紧迫感,从而调动更大的社会力量参与传承。社会各界也可通过创作机遇条件,支持和帮助采茶戏走出地方发展,甚至不断壮大自身走出国门,参加艺术活动和赛事,充分展示采茶戏的优秀特质,表现出地方戏剧文化艺术风采,针对采茶戏有经验甚至有成就的从业人员给予申报评选,充分认定相关从业人员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认可,激发从业人员的艺术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并且也容易吸引人员参与传承,真正保留历史文化和传承戏种。

(四)多元并举振兴高安采茶戏

采茶戏的振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建议各地方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传统戏剧,借鉴相关戏剧的保护方法,综合当前采茶戏困境,出具一系列符合局面的政策,以法律手段保护传承,加大与采茶戏剧团的紧密合作,利用资金和政策,不断加强高安采茶戏的全国影响力。同时,当地文化部门应尽量保持剧团独立性,从政策层面帮扶当地剧团,利用好政策和社会资源,与相关不同层次院校展开合作,培养采茶戏需要的人才,避免青黄不接;营造中小学生艺术学习氛围,不仅仅是几节肤浅的课堂认知,要鼓励年轻人对高安采茶戏产生学习热情,形成国家重视戏剧发展,普罗大众喜爱学习戏剧的新局面,多方面发展采茶戏。

社会变迁,历史演变,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高安采茶戏,还传统艺术于本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和不断摸索实践的重点。具体开展相应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时尚化以及原生态两种推广方案,前者推动高安采茶戏受众范围不断拓宽,后者则保障传统文化的根基不受影响,进而实现推陈出新,促使采茶戏艺术形式不断革新,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民众艺术欣赏需求,以及文化传承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安采茶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之一,作为江西四大剧种之一,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融合诸多优秀音乐文化,并最终形成形式独特的音乐种类。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其艺术表现形式已经难以继续满足民众的娱乐需求。因此,艺术工作者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一方面对高安采茶戏的音乐形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其艺术形式推陈出新,积极落实文化传承与保护要求,为当代人展现本民族优秀、独特的音乐文化,为提升民众的民族文化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高安采茶戏音乐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吉安采茶戏的产业化研究
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音乐
高安馆藏元代陶瓷撷粹(下篇)
音乐
贼的头上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