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文化自信下大学生美育建构

2022-11-05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美育中华民族

齐 晋

(山西大同大学,山西 大同 037000)

一、文化自信对大学生美育的有效作用

(一)文化自信是学校美育方向的重要指南

美育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对大学生的文化积累、品格塑造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欣欣向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良好局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底气和勇气。中华民族的全体儿女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的高度认同与自觉担当,文化自信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自觉践行的过程。在高校进行大学生的美育与在全民族进行民族自信的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他们有着共同的客体就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促进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自信是学校美育方向的重要指南。我们要通过高校的美育培养大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认识美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尚美的精神和品格,文化自信则是学校进行美育的核心所在。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社会发展都隐含着中华民族倡导的价值判断的标准,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内在的审美文化。学校美育就是在文化自信下揭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文化,并由此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知、文化体验和文化认同,因此,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美育的方向和终极目标。

(二)文化自信教育是学校美育的独特优势

文化自信教育是学校美育的独特优势,学校是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有优质的教师资源和强大的文化力量,大学生有高度的文化传承的自觉和自信。高校要加强美育,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规律,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大学生有认识美的意识、感知美的愿望和享受美的能力,并积极培养当代大学生不断在学习和生活中追求美和实践美,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原动力。文化自信是一种理性的自信和深刻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自觉、坚定的信念,是全体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形成的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自信也是文化认知和体验的过程,文化自信也会升华到深沉的文化情感和坚定的文化信念。很多人认为文化自信就是学习一些传统的文化知识和掌握一些文艺形式,比如写毛笔字、朗诵唐诗宋词,有的则认为文化自信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灌输和中国文化的现场感触等,比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相信中华文化比西方有更多的优势,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等,这种想法比较狭隘,也不是文化自信的真正体现,他们也没有真正拥有文化自信。要想通过学校美育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实现文化自信教育的目标,就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中的美育因素和美育特征,要在文化中寻找自信,在美育中提高认识。美育育人的特殊机制渗透着感性的形象和理性的思考,借助一定的思维手段能够在感性中沉淀理性,在理性中增强感性,使感性和理性进行融合。这样在文化自信下学校美育会更加润物无声,潜入心灵和持久长效。

(三)厚植的文化自信是学校美育的核心目标

厚植文化自信是学校美育的独特目标,也是核心目标。在大学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美育形式和深沉厚重的美育实践来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文化主位的立场,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教师要让学生切切实实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持久生命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近现代170多年的艰辛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在国家危机和民族危亡中彰显出来的强大号召力和生命力就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比如在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各个团体和党派也发挥自身作用,这就是国家和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全体中国人做出的选择,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自信,中国人有信心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在高校美育课程中,厚植的文化自信能够达成以美来育人、以文去化人的教育目标。努力践行学校美育要求,达成文化自信的目标,在高校进行美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群众生活,遵循美育的特点和规律,弘扬中华精神,让当代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其身心健康成长。要将文化自信真正的厚植于学校美育机制之中,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立足中国优秀文化开展审美活动,秉持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实现美育实践,在学校美育活动和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当代大学生具备文化的自豪感与文化的自信心,将中国文化自信嵌入自己的肌体和灵魂。

二、文化自信下大学生美育建构

(一)美育课程要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化自信下大学生美育的建构需要积极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高校生活和学习中都有中华文化的元素。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学生从多个层次和多个侧面审视美、认识美和感知美,学生要成为审美和感知的主体,要主动发现美、感知美和实践美。教师要在文化自信下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感受审美的对象,引导学生以多元的方式、开放的心态审视审美对象中的中华文化元素,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感受,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比如中国书法就是展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文化艺术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书法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基本和特殊的美学。书法艺术以线条为基础,讲究形体的平衡和和谐,通过中国书法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蕴含的谦和礼让之风。比如被历代推崇的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就错落有致、千变万化,凸显了东方的审美哲学。我们在《兰亭序》中可以看到王羲之布局的别致,笔法的多端、取势的自如等。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展示了书法自身的刚柔相济,线条的灵活变化,行书的以散求正等,欣赏《兰亭序》会获得一种震撼和非凡的艺术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兰亭序》背后体现的中华文化的真正魅力和独特审美价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美和自然美,从而让学生自由感知审美的对象,也就是感知《兰亭序》,要背诵全文和临摹全文,了解和掌握《兰亭序》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王羲之的个人经历,以及魏晋时期文人的心态和思想,从多个角度感受审美对象,诱发多样化的审美感知。美育课程要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特别关注中华文化的元素,启发学生将文化与美学融合起来,通过多角度的认知、深刻性的理解和多元化的体验来认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学生不断认识和体验,才能真正爱上中华文化和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审美的核心素养,提高文化自信。

(二)美育教材中要突出中国美

美育是当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对美育有了更强的呼唤和更大的需求,要以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美育的现实情况,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寻求美育的实现途径。文化自信和美育有着重要的关联,要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在美育教材中突出中国文化的美和中国精神的强。教师在美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凸显中国文化的魅力、特质和地位,尤其是在美育的教材中重点挖掘中国美,学生要从中国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滋养,学校也要实现美育育人的功能。要在美育的教材中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教材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不断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传播中华美育的精髓。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进行提炼、转化和融合,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雕塑和建筑,感受美的实质,在现实领域和精神领域中进行美的感受与创造,达到美育的终极目标。比如观赏和学习京剧《霸王别姬》时,美育教师可以积极诱导学生结合京剧作品的情节和历史的真实,从京剧中寻求和揣摩其中华文化内涵,也可以将京剧《霸王别姬》和电影《霸王别姬》《梅兰芳》结合起来,大家都知道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就是《霸王别姬》,他在《霸王别姬》中展现了醇厚流丽和含蓄动人的唱腔,在他高宽清亮和甜脆圆润的嗓音中,在他从容不迫、深情洒脱的形态中人们似乎感受到了西楚霸王与虞姬的凄美爱情以及楚汉争霸背后的人性美。我们也从《霸王别姬》的曲目中感受到了京剧的唱念做打、一招一式蕴含的中国美。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和《梅兰芳》都是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重要原型和蓝本的,我们在电影中也能感受到像张国荣、黎明这样的香港演员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示京剧本身具有的魅力,他们的扮相乃至唱腔也可以说符合京剧的要求,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教师要在美育教材中突出中国美,就要瞄准一个视角进行重点的研究和琢磨,比如上文提到的《霸王别姬》,教师可以通过京剧和电影的展示,通过不同演员的唱腔和扮相来让学生全面地认知京剧和感知京剧。

(三)要真正创作艺术作品实践中国美

高校教师要带领学生,真正创作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表达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情感,实践中国美和热爱中国美。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美和创造美也是高校大学生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的重要表现。在高校的美育课堂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美的表达与创造,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比如进行舞蹈的表演、文学的创作,写书法、作国画,唱京剧等,这些都是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和诠释,也都是高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例如,在中华民族的一些重要节日中,可以让学生用诗词和对联的形式表达节日的祝福,在春节临近时要让每个学生创作对联,并用毛笔写在红纸上进行展示,凸显仪式感和节日感,在创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进行讲解,春联是中国春节中的重要项目,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但是大多数的春联都是从商店买的印刷品,不具备美学特征,让学生自己创作就会凸显美学特征,也能进一步凸显春节的隆重。比如今年春节有的同学创作的对联是“百年伟业凭牛劲,千秋宏图扬虎威”,这幅春联的上联是对过去的总结,下联是对新来一年的祝福,对仗工整,用词典雅,且大气磅礴,有古人之风。总之,要让学生将文化的表达和文化的创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文化的创造中进行文化的表达,在文化的表达中实践文化的创造,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创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增强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自信。我们要通过高校的美育培养大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认识美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尚美的精神和品格。中国的大好河山需要通过绘画、诗词和摄像展现出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需要我们去歌颂和赞美,这都是实践中国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比如在假期期间或实习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去旅行和参观,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体现,在雄伟的万里长城里,我们读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气概,我们看到了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气魄,我们也感受到了清军铁骑蹂躏中原百姓的斑斑血迹,我们能在历史中沉思,也能在建筑美学中体悟,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国历史的漫长构成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也隐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标准和审美文化。美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造,用艺术的手法表达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凸显文化自信,养成文化自觉。

(四)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逐步成了命运共同体,因此,在新时代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和自身特点,紧扣学生发展目标和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美育作用,筑牢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让学生在中华文化中养成美学意识和美学精神,比如想让学生学习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就可以学习毛泽东诗词、鲁迅的文章、郭沫若的戏剧、茅盾的小说,这些都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特殊文化形式,传达了革命年代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意义。可以让学生朗诵毛泽东主席在长征前后写的《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长征》《沁园春·雪》,让学生认识长征的艰难、红军大无畏精神以及革命领袖的运筹帷幄,毛泽东诗词特别是革命年代写的诗词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精神,也有着传统文化的美学特征,而鲁迅的文章则在继承中创新,在辛辣中批判,对某些国人的病态进行了揭示,对国人的爱国传统和斗争精神进行了赞扬,比如他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些都能感染和引导大学生,因此要以此来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的风骨。要讲好中国故事,引领文化的新风尚,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赋予了美育新的内涵和新的形式,要利用社会上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感染当代大学生,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基因,不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充分挖掘和提炼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比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那些感人故事、航天英雄的精彩瞬间,这些都在慰藉着当代中国人的心灵,也在支撑着中国人的信仰,大学生要以此来创造美和实践美,用各种艺术形式歌颂他们和赞扬他们,这就是坚定文化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表达。当代大学生要综合利用网络、新媒体等途径开发美育的新形式和新载体,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结语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也是当前新时代最为活跃和最有朝气的社会力量。因此在高校中要加强美育,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规律,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大学生有认识美的意识、感知美的愿望和欣赏美的能力。要在学校美育活动和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将中国文化自信精神嵌入自己的肌体和灵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在美育课程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美育教材要突出中国美,要真正创作艺术作品实践中国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美育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画作品展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