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会、勤练、常赛”内涵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篮球——多种形式的走动拍球练习方法》教案点评
2022-11-05车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510375
车纯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510375)
一、设计思路清晰
本课《篮球——多种形式的走动拍球练习方法》既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理念,又参考《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相关要求,紧扣“教材三个一”(一个单一技术、一个技术组合、一个游戏或比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安排等简明扼要,且目标清晰,教学流程一目了然,图例规范,尤其是在“三个一”方面设计巧妙,“单一技术—技术组合—游戏比赛”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实操性强。
二、目标定位准确
本课针对水平一(二年级)学生篮球拍球技术而设计,充分结合了二年级学生大部分接触过原地拍球,但动作不协调等学情特点,把目标要求具体化,并进一步设置了“分层目标”,即全班学生掌握“走动拍球的练习中能沿直线、曲线、圆等路径完成走动拍球”,其中“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拍球有力”,并把技术动作重难点嵌入教学目标,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更加清晰、准确地开展教学。
三、内容选择合理
整节课各个部分内容安排合理,准备部分强调课堂常规,并通过游戏活动逐步导入主要教学内容;基本部分安排各种形式的拍球练习,结合游戏的体能练习,进一步保持学生的练习专注度;结束部分放松身心,并布置家庭体育作业,保持课内课外有较好的衔接。
同时,针对学生篮球运动基础具有差异性的情况,教师在教材搭配上,将拍球的练习方法与“跑、跳、抛”等身体练习结合,借助了学生既有的运动技能储备来提高练习密度,帮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并且在器材的运用上能做到“物尽其用”,在热身、练习、比赛、体能等环节都充分发挥篮球器材的作用,值得肯定。
四、方法手段多样
由于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从准备部分开始通过情境导入吸引学生,游戏、竞赛元素处处可见;此外,教师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从原地练习到行进间练习,从个人练习到合作练习,从模仿练习到创编练习,从单个技术练习到组合技术练习,练习手段丰富、组织形式多样,层次感强,既遵循了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又有效第地达成了从学习到运用的目标。
五、仍有提升空间
总体而言,本课是一节设计思路清晰、目标定位准确、内容选择合理、方法手段多样、符合学生学情的体育课,但根据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本节课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1.提升运动负荷
合理的运动负荷是运动能力提升、健康行为养成、体育品德形成的前提。本课预计练习密度为56%,平均心率为125~135次/min,此运动负荷略微偏低,可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练习组织形式加以调整。
如,可以在课中增加分组,充分利用场地,减少教师讲解、示范、队形调动、学生排队等时间,让所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提高练习密度;体能练习环节增加“蚂蚁搬家”的游戏情境,以更加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并提升运动负荷;加强放松部分的实效性,有效的放松既能保护身体又能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建议充分利用篮球,适当增加专项拉伸,将课堂放松部分做“真”做“深”。
2.增加游戏“对抗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的集体运动项目,篮球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敢于竞争的品质。本课趣味性十足,但真正的比赛元素稍显不足,建议在学生拍球练习中教师通过语言、器材、设置防守队员等方式,创设一些真实的比赛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让学生领悟体育比赛的意义,为将来会打篮球、能参与篮球比赛打下良好基础。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体育课堂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教师要理解并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巧妙设计、合理安排、注重全面、关注个体,以生动、活泼、有趣、专业的课堂,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