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研究

2022-11-05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师范类就业指导体系

石 璐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曲阜 273165)

在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科学精准地就业指导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与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担当“为国弘文”使命的“大国良师”。随着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高水平教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导致师范类院校的培养压力逐渐增大。“双减”政策影响下,师范类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当前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逐渐朝着多元性、综合性方向发展,这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校将师范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例如,专业教学培养可以充分参考就业指导体系的职业化方向,从而调整教学培养计划,使学生更好地符合未来社会对于师范人才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充分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和能力提升的状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师范类高校所培养的就是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实现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首先,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求职过程中,心理层面的因素能够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中,教师可以构建与学生良性互动的交流新模式,使学生敞开心扉,释放心理压力,从而找到职业规划的应对之策,帮助学生具备更加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其次,师范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充分整合单一的职业教育体系,用更具综合性的评价指标来评判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实现学生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的同步提升,从而实现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功能最大化。

(三)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首先,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构建更加强大的就业指导服务平台,使学生更加及时地获取就业市场的各种信息,从而确定用人单位对于师范类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在以往师范生的求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不仅会影响大学生对于未来求职的正确判断,同时也会对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帮助学生排除就业、择业中的干扰性因素,实现更加精准的就业规划和目标制定。高校也可以利用专业指导的优势,使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以具体岗位的工作需求作为自身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向,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

二、当前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设置不健全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是为广大学生提供有效就业指导的重要部门,它能够唤醒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业指导机构需要由企业、政府、高校三方人员共同构成,同时形成规范化的工作内容标准、信息化的职业界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但是目前许多师范类高校并未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许多高校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招生工作混为一谈,有的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在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机构的部门设置也没有统一规范,人员配备不齐全。由于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在工作实施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某些形式主义行为,最终影响了学生就业信息的获取,无法有效落实教师招考、“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规划,也无法更好地满足教育行业的迫切需求。

(二)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高质量师资队伍是保证就业指导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就业指导体系优化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师范类应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要想学到具有实用性、专业性的就业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必须要通过教师教育这一环节来进行信息化转换。因此,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往往决定了师范类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效果。但是从当前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师资的建设来看,许多参与职业指导教学的都是不同专业的兼职教师或者是辅导员。一方面,这些教师人员缺乏专业性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无法对师范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兼职教师缺少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就业指导体系的优化,因此开展就业指导的成效也难以保证。

(三)就业指导教学成效不显著

首先,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就业指导的最终成效。从目前来看,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并且就业指导教师与毕业生的人数比例严重不协调,无法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从而影响了职业规划的有效性。其次,当前学校所构建的就业指导教学课程存在内容不健全的问题,所构建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也不够丰富,尽管许多高校将就业指导纳入了公共选修课的范围,但是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辅导内容不全面,个性化指导较少,职业辅导不够系统等问题,最终导致就业指导的成效不够显著。例如在一项针对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满意度的调查中,学生对学校就业政策指导满意度为48.96%,求职技巧指导满意度为49.26%,职业道德指导满意度为42.73%。

(四)就业指导过程缺乏连贯性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还存在着缺乏连贯性的问题。例如,许多高校首先会在学生入学阶段展开职业指导教学和生涯辅导,以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求学观。但是在二、三年级的专业发展阶段对就业指导的理论课较为忽视,只有在最终的实习实践环节和毕业前夕又再次对学生进行指导培训。这种就业指导模式导致学生所接受的指导教学内容出现断层,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也无法产生连贯性的教育作用,影响了就业指导的有效性。

三、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针对当前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低水平、单一化、缺乏针对性等问题,高校要在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专业化培养、差异化指导、精准化指导以及多元化服务等原则,从而实现就业指导体系的逐步完善,有利于加强师范生在就业指导中的主体性作用,优化就业指导效果。

(一)专业化培养原则

师范类高校要遵循专业化培养的原则,不断拓宽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人才引入渠道。要发挥专业课教师理论教学的优势,解决学生在就业能力提升中的各种困惑,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和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向学生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要发挥其实践应用的优势,可以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差异化指导原则

对于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人群要进行差异化的指导。例如,对于大一学生,要更加侧重其兴趣发展、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观;针对大二的学生要进一步提高其求职实践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规划的系统思维,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针对大三、大四学生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解读,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求职面试、职业礼仪等一整套的就业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使其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社会繁荣、民族复兴充分结合起来。

(三)多元化服务原则

随着就业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凸显,师范类高校还要遵循多元化服务的原则,多方面地开展学生就业规划指导。要引入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实习见习、情境化教学等多元的教学服务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要进一步拓展学生就业的兴趣,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充分借助当前新媒体视频、图片等趣味性教学素材的优势,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就业能力提升的乐趣,实现学习、工作同步提升。

(四)精准化指导原则

要想实现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还要把握精准化就业指导的原则。随着当前“互联网+教育”以及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师范类高校人才培养也必须提高就业指导的精准化和智能化。例如,高校可以发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广泛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和求职心理的发展动态,从而提升就业指导的时效性。还可以构建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学生就业动态监测系统,对广大毕业生的求职进行充分调研以及长期跟踪,同时智能化预测未来学生就业的整体趋向,精准化改进学生的就业指导方案,进一步提高就业信息传递的精准度。

四、师范类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就业指导教学理念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师范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许多新特点、新问题和新挑战。这也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要创新原有理念,充分顺应当前多元发展的趋势。要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指导,优化就业指导教学的具体内容。针对高校教师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高校要融合新时代的特点,加强师资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广大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就业指导在未来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性价值。高校要根据师范类人才的培养特点将思想政治教学、师德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等融入就业指导工作中来。

(二)构建网络化虚拟实践平台,完善就业机构设置

师范类高校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就业网络系统,要从信息共享的角度出发,与其他兄弟院校和当地教育系统、人才招聘网站形成信息共享的协作关系,从而优化院校就业信息的网络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使广大师生更加高效地进行学生信息档案以及企业信息的检索和查询。其次,要以当前虚拟信息技术和网络直播等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网络化虚拟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视频面试的方式,使高校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或实践培训,降低人才招聘和培训的成本,提高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整体效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首先,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可以由各专业课教师构成,也可以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构成,还可以由用人单位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构成。师范类高校应开展就业指导教师能力提升的实训活动,要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具体包括心理学相关知识内容、就业指导的基本素养、职业规划教学素养以及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在专业技能提升方面,要培养教师的沟通协调能力、分析预测能力、学生互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进一步提升师范类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效果。

(四)构建更多体验性课程,优化教学成效

师范类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需要优化理论教学的具体环节,还要从实践层面出发,提高学生就业求职的实践技能与能力,实现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等多方面的同步提升。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地合作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要逐步加大体验性课程在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的比重,一方面使学生在参与就业指导的实践活动时形成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使学生更早地感受职业环境以及求职环境,提高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积累求职的实践经验,可以将试讲、说课等教育教学场景进行演练和还原,掌握教师面试的实际技能。还可以举办从师技能大赛、教师素质拓展大赛以及教育规划大赛等,检验并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这些活动的真正目的是真正让学生站上三尺讲台,操练从师技能。

(五)构建毕业生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就业指导延续性

想要构建更具连贯性、完整性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学生的全过程培养以及对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跟踪。相关就业指导人员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和理念,改变以往“流水线”式的学生培养模式。跟踪式的就业指导还要求教师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利用信息化平台广泛收集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要持续关注学生就业心理变化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完整的指导教学内容;要充分调动政府、高校、社会对于学生就业指导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学生就业跟踪的范围和质量。

总之,师范类高校必须进一步转变学生就业指导的固有理念,要积极构建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模式和新体系,总结以往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创新方式方法,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多角度、多维度促进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教育行业对师范类人才的高要求、高标准。

猜你喜欢

师范类就业指导体系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