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策略

2022-11-05戚茜曦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质量质量

戚茜曦

(南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一、研究背景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及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后疫情时代,疫情并未完全散去,而是随时都有小规模、散点式暴发,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防疫措施不能放松。叠加承压的经济环境和大规模的求职者数量,使就业竞争更为激烈。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将遭遇重重阻力和困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中明确指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重中之重的仍是“就业”。侯文哲(2020)指出,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人数总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 076 万,同比增加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受国际疫情的影响,近两年返回国内就业的海外留学生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二、高质量就业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就业质量的研究开始于19 世纪20 年代,此后相关研究陆续跟进,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研究体系。概括来讲,国外对就业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质量内涵、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同时,用工作的满意度来衡量就业质量也是国外研究的重要方面(孔微巍,2019)。

国内对于就业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在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概念基础上展开的,即强调就业者的权利、收入、社会保护以及足够的岗位。孔微巍等(2019)指出,就业质量的内涵体现为就业者的工作效率、就业者与职位的匹配、薪酬激励等方面。吴学亮(2021)认为,高质量就业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高的就业率和起薪水平,其次是高的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最后是岗位需求与学生职业技能匹配度高。有部分学者还就不同群体的就业质量、不同地区的就业质量进行了研究。

三、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智联招聘最近发布的《2021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1 届56.9%的高校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对于“00 后”来说,传统就业已经不是毕业后的唯一选择,近三成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和慢就业(暂无具体打算)。其中在期望就业的单位性质中,排在前三的分别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事业单位。

在就业压力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但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就业岗位并未明显增加(侯文哲,2020),同时由于国际新冠疫情形势影响,部分原本准备留学的学生也会选择先就业,部分海外留学生也选择了返回国内就业,国内就业岗位被进一步挤压,就业空间变得愈加狭窄,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此外,由于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之间出现供需失衡,“后疫情时代”企业招聘和用工都变得更为谨慎,许多企业暂停或者缩小劳动力招聘范围,整个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增长缓慢,远低于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且在招聘中受到重视的大多为“985”“211”高校毕业生,部分高校毕业生认为院校背景会影响他们的去向,因此“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在这些“隐形的门槛”上可能要遭受更为严重的就业歧视,同时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现象。

在就业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面前,总体表现出“现实大于理想”,薪酬福利、工作的稳定性等为2021 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看重的主要因素。在求职和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薪酬福利”“落户政策”“平衡工作与生活”这些目标偏好高于对“发挥兴趣爱好”“对口专业”“价值观相契合”的偏好。此外,智联招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过半毕业生受到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就业期待有所改变。

在就业准备方面,后疫情时代大量公司和企业进行了裁员,招聘需求量减少,对于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毕业生需要在学校期间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但相关研究发现,16~24岁的就业者中,年龄越小失业的可能性越大,随着年龄的增加,年龄别失业率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缺少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严重不足,虽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并没有具备就业所需要的能力,出现了能力不能与岗位相匹配的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并未对就业市场、就业岗位进行了解,抑或是对自身的定位、职业兴趣和未来发展不清晰,并没有准备好进入就业市场。此外,在我国就业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供需错配”的结构性问题,“招聘难”和“就业难”并存,即很多人在找工作,同时也有很多工作在找人。一些高校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央国政”,很少愿意去中小企业或到基层去就业;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则选择“躺平”“啃老”,出现慢就业、懒就业、不就业的现象。

在就业城市和区域方面,高校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和地区进行求职就业,即东部城市和一些核心城市将会获得更多毕业生的青睐(黄兢,2018)。

四、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性

(一)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同时提出了提高就业质量的要求。就业“扩容”“提质”,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就业质量如何,从很大程度上说,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又以经济发展为后盾。因此,要以高质量就业推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保障高质量就业,推动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高校教育质量的衡量指标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到各级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高校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以及专业培养质量的优良性。在一般情况下,高校的教育质量越高,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越高;而高校的教育质量较低的话,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则可能不会太理想。

(三)为个人、家庭提供稳定的收入

高校毕业生通过高质量就业获得稳定的劳动报酬,又通过消费等方式来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资和服务,这有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在家庭中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毕业生会逐渐成为家庭的建设者,能有效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减少因经济问题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对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促进意义。

五、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

多方联动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协同努力,实现校内外育人力量的互联互通。

(一)政府: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市场环境

1.制定扶持政策。政府的支持是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体系建立和完善的保障。2020 年新冠疫情后,我国政府相继颁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 号)和《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 号),并提出了专升本扩招、硕博研究生扩招、扩大企业吸纳大学生、基层就业、应征入伍等一系列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的举措。《2020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选派3.9 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当前,高校毕业生为追求职业稳定,而选择考公、考编。为缓解这一现象,国家应制定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提高就业稳定率,对于未裁员企业以及裁员在一定比例内的企业,社保部门可制定相关的鼓励措施,如退还相应比例的上一年度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

2.优化市场环境。减缓企业社保缴费政策,除了具有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政策效果外,还具有提振经济活力、助力复工复产的刺激作用。因此,在后疫情时代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针对旅游、餐饮、零售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对于单位缴纳的社保部分予以缓缴。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可以适当减免企业社保缴费,还可以适当减免当年税收。

(二)企业:提供就业平台,加强校企联动

1.提供就业平台。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应选择大型网站,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58 同城等。企业还应制定规范、严格的应聘流程,笔试、面试、体检、录用,依次在招聘网站上进行公示。

2.加强校企联动。企业应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企业应为其提供实习机会,搭建就业平台。对于有意愿留在企业的高校毕业生,可适当给予优先招聘。

(三)高校:提高人才质量,加强就业指导

1.提高人才质量。高校部分课程的设置过于陈旧,没有与时俱进,与社会脱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首先,高校应当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根据社会的发展、企业的需要适当更改课程内容,以提高人才的质量。其次,由于高校教育往往过多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高校应对实践课程予以相应的重视,还可以从企业、校友中聘请从事相关实践工作的人员开展实践教学,以便在校期间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岗位需求,提高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创业的想法。因此,高校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拓宽思维和眼界。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途径,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提供平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到准确把握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毕业生之间出现的“慢就业”“间隔年”现象,充分了解其背后的原因,针对一些因无合适工作岗位而出现此类情况的学生建立微信群、QQ 群,通过精准的就业信息推送、企业内推、校友内推等多种途径,帮助这类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高校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投身到适合自己的行业中,实现主动就业,把握创业机会。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中“干实事,干大事”的观念,可以鼓励高校毕业生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深入基层,奉献青春。

后疫情时代,很多企业、用人单位会因节约成本、降低风险等因素选择进行网络招聘。同时,由于高校学生面临着封闭管理,宿舍人员多、环境不够空旷、相对较嘈杂,无法满足网上求职的面试环境。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应适当进行毕业生网上求职技能的培养。后疫情时代,对学生实行封闭管理,宿舍无法成为良好的面试环境,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根据情况适当安排专门的会议室、办公室,为学生网络求职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1.转变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及其家庭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结合就业市场形势调整求职预期,不能盲目跟风追求“大城市”“高工资”,也不能一味追求“公务员”“事业编”等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目前,社会上有许多就业岗位空缺,小企业、公司和独资企业仍然具有大量就业需求。高校毕业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避免扎堆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同样也存在很多机会和机遇。此外,部分毕业生为了避免就业而“随大流”考研,但缺乏对自身能力的剖析,导致在考试失利后,错过了很多优质企业和单位的招聘,随即又加入到下一年的考研大军中,周而复始,恶行循环。这类毕业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考研升学不是躲避就业的“避风港”,研究生学历也不一定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敲门砖”,更不是将来增加就业成功率的砝码。高校毕业生是国家重要的生产力,通过就业可以发挥所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2.提高自身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家和高校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在学好、掌握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据优势,以便更好地获得就业机会。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质量质量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睡个好觉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