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鲈的北方人工繁殖及苗种驯化技术
2022-11-05张霞霞吴强孙自军陈传刚徐爱成闫万民付文国
张霞霞,吴强,孙自军,陈传刚,徐爱成,闫万民,付文国
(1.临沂市渔业技术保障中心,山东 临沂 276300;2.郯城县明霖家庭农场,山东 临沂 276100;3.泰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所,山东 泰安 271000)
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属于鲈形目,鲈科,梭鲈属。原分布于欧洲咸海、黑海、里海及波罗的海水系的河流、湖泊,1960年我国新疆从俄罗斯引进至伊犁河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1993年以来,梭鲈被先后移植到山东、湖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梭鲈个体大,具有“淡水鱼王”之称,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口感好,利润高,养殖前景广阔,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成本低,受到养殖户的青睐。现将梭鲈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亲鱼培育
1.1 亲鱼培育池
选择土池塘,面积为26 680~33 350 m,水深3~4 m,水体清新,每个池塘至少配备功率为1.5 kW以上的增氧机1台,保持水体微循环状态。
1.2 亲鱼培育
选择郯城县明霖家庭农场经过3年左右培育的后备亲鱼。于每年12月中下旬开始培育,每667 m投放亲鱼500 kg,雌雄配比1∶2。其间投喂活饵料(鲢、鳙、鲤、鲫等),每天投喂1次,每次50 kg左右。池塘ρ(溶氧量)4~5 mg/L,培育周期为10~12周。
2 人工催产
2.1 挑选亲鱼
在北方地区,3月初,水温>16℃即可进行人工催产繁育。挑选体质量>2 kg的亲鱼。雌鱼鉴别及成熟特征为:(1)胸鳍内侧无追星,光滑;(2)成熟好的鱼腹部膨大有弹性;(3)生殖孔发红、凸出;(4)繁殖期间体表发亮。雄鱼鉴别及成熟特征为:(1)胸鳍内侧有追星;(2)生殖孔不发红,向内凹陷,成熟较好的亲鱼轻轻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3)繁殖期间体表暗淡。
2.2 诱导产卵
观察亲鱼性腺成熟状况,如若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状态,可采用LRH-A注射催产,雌鱼剂量为5~10μg,雄鱼剂量减半。注射方法采用1次性注射方式,用1次性注射器在腹鳍右下方进行腹腔注射。如果水温回暖较快,亲鱼性腺发育良好,则不用打催产药物,直接就可产卵。
3 产卵及孵化
3.1 产卵池
选择26 680~33 350 m的土池,水深3~4 m,池子里放置鱼巢或棕榈皮,ρ(溶解氧)4~6 mg/L,水体清新,保持微流水。产卵池提前2周用石灰石或者漂白粉进行消毒。石灰石带水清塘,每667 m水深1 m用量120~150 kg,漂白粉一般1 m水体20~30 g。
消毒后的产卵池于产卵前7~10 d注水,培育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生物,为鱼苗培育适口饵料。培育轮虫时,不论老池、新池,均需经彻底消毒后注入新水,老池子一般2~3 d就可见轮虫,新池子一般需要7~10 d才会有足够的轮虫。轮虫培育方法为:把鱼浆(打碎的鱼肉)与EM原液充分混合发酵,在气温20~28℃的时候,发酵1周左右,即可全池泼洒。也可用配合饲料与EM菌原液混合发酵,效果比鱼浆差些,鱼浆与EM原液的比例保持在3∶1左右。平时注意巡塘,发现轮虫密度不够时,及时泼洒。
3.2 产卵
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注射催产,注射完催产药物后,将亲鱼按照雌雄1∶2的配比投入到产卵池中。大约次日的傍晚开始产卵,产卵期间要经常查看鱼巢情况,次日天亮收卵,一般连续产卵6~8 d,将收集了很多受精卵的鱼巢及时移出,放入孵化池中。
3.3 孵化
刚产出的受精卵,1 kg大约12万粒左右,孵化时每667 m投放100万粒左右。如果在亲鱼培育池进行产卵、孵化,10 d后需将亲鱼挪走。当水温16~18℃,受精卵孵化出苗时间为5~7 d。刚孵化出的鱼苗腹部带有卵黄,此期间鱼苗不吃食,靠消耗卵黄的营养即可存活。3~5 d后鱼苗进入平游期,开始摄食,池内有培育好的轮虫、枝角类和桡族类作为鱼苗的开口饵料。如果饵料不够,还可以补充淡水轮虫,一定要保持饵料充足,避免鱼苗自相残杀。这期间的梭鲈很容易得气泡病,一旦得了气泡病会导致全部死亡。其病因为水体中的溶解氧过于饱和,因此,水质一定不要太肥,且保持饵料适中。
4 鱼苗培育
4.1 驯化
鱼苗长到2~3 cm时,是驯化的好时机,此时可投喂新鲜鲢、团头鲂、小杂鱼等打碎的肉泥,每个池塘设置若干个投喂点,投喂15~25 kg/d,3次/d,3~5 d后肉泥里可添加少量的鲈专用细粉,以后每天逐渐减少10%的肉泥量,增加人工饲料量,18~20 d后,鱼苗长到4~5 cm时,可以全部投喂鲈零号料。
4.2 分池
梭鲈是凶猛性鱼类,规格不同会引起自相残杀,必须定期分池培育。当鱼苗长到7~8 cm时过筛,7 cm以上的鱼可转池培育,筛下的鱼苗继续按照前述方法进行驯化,大约每周过筛1次,过筛前要停食1 d,过筛后的鱼,用质量分数为4%左右的淡盐水浸泡消毒。
4.3 苗种培育
经过驯食、过筛分池后,进入苗种培育阶段。随着苗种的生长,逐渐增大饲料颗粒规格,保证饵料的适口性。在这期间要保持水质良好,水温<28℃,可通过搭建遮阳棚、种植水花生、排水、加水的方式来降低水温。
5 日常管理
5.1 投喂
每天巡塘,注意观察鱼苗吃食情况。鱼苗下塘初期,喂料前要查看投喂台上的饵料情况,如果被过早吃完,一般是投饵量不够,要加量,如果有剩饵,应减少投喂量。及时清理剩饵,防止其污染水体。
5.2 水质及病害
保持水体清新、肥瘦适中,ρ(溶氧量)4~6 mg/L,水温<28℃,每7~10 d泼洒益生菌和水霉净等杀菌剂(按说明书)调节水质,水位保持在4~5 m。梭鲈疾病较少,在水花至乌仔生长期,控制水体不要太肥,避免因溶解氧过高引起气泡病;如果水质不好,可能会发生烂尾病,应泼洒暴血停(按说明书),也可定期用质量浓度0.7 g/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及指环虫类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