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与脊尾白虾、拟穴青蟹搭配混养新技术
2022-09-21胡振新陈爱华吴杨平朱天君张雨张志东肖李霞
胡振新,陈爱华,吴杨平,朱天君,张雨,张志东,肖李霞
(1.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江苏 启东 226241;2.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007)
近年来,以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养殖著称的“启东模式”已成规模化,但每年的收成情况均有悲有喜,即使同一个养殖户也很少能做到年年丰收。究其原因,可能是该养殖区域历经20余年的重复养殖,导致针对三疣梭子蟹的靶向致病菌在塘底不断富集,而三疣梭子蟹附底钻泥的习性则加剧了病害频发,造成很多养殖户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为拯救现有产业,并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谋求“启东模式”的转型升级,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于2021年3月开展了文蛤、脊尾白虾、拟穴青蟹的池塘养殖试验,为启东市水产养殖可持续绿色发展积累经验。通过1年的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蛤与虾蟹养殖池塘的选择与改造
选择启东市吕四港镇某养殖场2口池塘(3、4),面积分别为5 336 m、6 670 m。对2口池塘进行必要的清淤、挖深、固基、护坡以及进排水系统的改造。为了兼顾文蛤、脊尾白虾、拟穴青蟹适宜的养殖条件,将传统的虾蟹养殖池塘进行改造。池塘两侧设平台,宽2~3 m,作为养殖文蛤区域,中间为深水槽结构,用适宜网目的尼龙网将平台和水槽隔开,保证深水槽内养殖的拟穴青蟹无法侵入文蛤养殖区,见图1。
图1 其中1口池塘
1.2 苗种放养前的准备
在池塘进水之前,用旋耕机将文蛤养殖区翻耕一遍,每667 m使用40~80 kg漂白粉清理池塘。为了提高清池效果,进水口应安装适合网目的袖口网袋,避免外源敌害生物进入池内。3月份开始进水肥水,初次进水至文蛤养殖平台以下。视水色进行饵料生物的培养,早期每667 m使用发酵鸡粪30~40 kg,每667 m使用尿素2.0~2.5 kg;后期按每667 m水深1 m使用EM菌500~800 g,肥水宝1 kg。
1.3 苗种放养
投苗前,水位高于平台30~40 cm。4月15日完成文蛤人工苗放养(规格为10~12 mm/粒,每667 m放苗20万粒);5月10日放养拟穴青蟹苗种(规格为V期幼蟹,每667 m放苗900只);6月10日放脊尾白虾种虾(规格300~360头/kg,每667 m放苗0.5~1.0 kg)。
1.4 养殖管理
4月份主要是文蛤苗存塘,水体以肉眼可见的清水为主。4月底至5月份适当增加水体肥度,在完成拟穴青蟹投苗后,肉眼可见水体呈嫩绿色,之后透明度逐渐调整至50~70 cm。在6月初完成投放脊尾白虾种虾,透明度逐渐调整至40~50 cm。之后以正常管理脊尾白虾为主,可兼顾管理文蛤、拟穴青蟹。同时做好温度、透明度、pH值、盐度、养殖品种的生长等情况的记录。
1.5 藻类培管
在文蛤、脊尾白虾、拟穴青蟹同时存塘时,养殖塘口要重视藻类培养和管理。尽量保持水体有一定密度的藻类,一般控制透明度为40~50 cm。水体肥度一旦出现下行,如未及时采取措施,水体会因为文蛤的快速生长而很难再肥起来,进而影响虾蟹的生长。肥水的方法包括补施发酵鸡粪、肥水宝以及泼洒豆浆等。
1.6 饵料投喂
7月份以后,主要投喂颗粒饲料。投饵量根据脊尾白虾、拟穴青蟹的发育期、数量、蜕壳、气候变化和摄食情况而定。每个池塘至少设置2~3个料台,以料台上残饵的数量作为判断摄食量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当水质不好、天气不好、养殖生物出现疾病时,少投或者不投饵。在早晨和傍晚各投喂1次,采取定点、定时原则。
1.7 收获
10月份开始选用大网目的虾笼起捕拟穴青蟹,元旦前后用正常虾笼起捕脊尾白虾,年前或者农历正月半前后,将水位降低至平台以下,起捕文蛤。最后按照起捕拟穴青蟹、脊尾白虾和文蛤的顺序,全部完成收获上市。
2 试验结果
2021年1月6日,养殖品种全部收获完成。通过1年的养殖试验发现,文蛤、脊尾白虾、拟穴青蟹生长情况良好。3、4塘共收获拟穴青蟹1 665 kg、脊尾白虾3 360 kg、文蛤2 370 kg,产值40.1万元,扣除苗种费、饵料费、微生态制剂等费用,每667 m效益平均为1.07万元,见表1、表2。
表1 收益分析
表2 成本概述 万元
3 讨论
目前,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混养的“启东模式”仍是江苏海水池塘主要养殖模式,但随着近年来,三疣梭子蟹病害频发,养殖产量直线下降,养殖户普遍要求进行品种和模式的换代和转型。启东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吸取浙闽“缢蛏+拟穴青蟹+花蛤”的虾蟹贝养殖经验,综合考虑江苏养殖实际现状,尝试建立“脊尾白虾+拟穴青蟹+文蛤”的生态混养模式。该模式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本地具有养殖脊尾白虾、文蛤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养殖户开展相关的养殖工作驾轻就熟,无须耗费漫长的时间学习养殖新品种,避免了“启东模式”推倒重来的阵痛。二是拟穴青蟹的生活习性与三疣梭子蟹不同,将现有养殖中的三疣梭子蟹替换为拟穴青蟹,塘底积累下来的病菌等不会对拟穴青蟹产生影响,反而能取得高产。三是拟穴青蟹、三疣梭子蟹同是蟹类品种,有相通性,养殖户上手容易;三疣梭子蟹养殖过程中还需考虑钓雄留雌的问题,拟穴青蟹养殖则不需考滤,养殖见效也快。一般投苗时不足黄豆大小,1个月时间就可长成1元硬币大小,更容易打开养殖局面。本次养殖拟穴青蟹、脊尾白虾和文蛤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667 m效益可达1万元以上,是可以在江苏推广的一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