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政策下企业收益差异分析
2022-11-04左天新
税收政策始终是各国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避免经济衰退的主要方式。而我国在经历过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后,面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增值税为出发点,全面推出减税政策,确保扩大内需,提振经济发展。从整体经济环境来看,借助减税政策的有效实施,使我国整体税负水平逐渐下降到29.2%,但是基于微观层面的企业收益而言,却呈现出明显差异问题。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税负降低,企业减税政策获得感不强,导致大多数企业明显出现利润下滑问题,进一步加重了税负痛感。
1 企业收益差异影响因素概述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减税政策的实施能够提高利润效益及实际内在激励,利用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减免降低税赋压力,提高出口退税率,促使外贸企业整体税赋压力得以减轻,使企业当前留存资金逐渐增加,进一步降低了进出口外贸过程当中的资金周转压力。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建设过程当中所涉及的流转税在一般情况下以价格方式实现税负转嫁,因此,定价成为税负转嫁的关键影响因素。处于减税政策下的政企合作,一般情况下是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负担,对当地企业实施税收征管而增加财政收入。在这一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经济建设水平提升,形成了与高政绩贡献企业达成合作对其降低税务征收的一种合作方式。
2 减税政策对企业收益造成的影响
2.1 减税政策对企业所得税税负影响
在减税政策下的企业所得稅实际税率关系到外贸出口企业的实际收益。如果当前外贸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为负值,则表示当前企业所得税与企业收益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呈现出明显影响效果。这是由于所得税法的制定是根据企业实际状况而制定的,包括企业有关合理支出成本、税金、损失费用等生产生活当中的合理支出。在新税法当中提出的可扣除税负项目相较于以往的税收条例内容更加广泛。与此同时,增加了有关出口贸易企业的不征税收入比例,因此相应降低了外贸企业的应纳税额,从而降低税基。
外贸企业或多或少都能够从减税政策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保障。尤其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在减税政策下能够获得更加明显的收益效果,最低可享受15%的优惠税率。当减税政策实施后,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利润空间,处于生产经营建设过程当中的上下游企业会基于进出口贸易过程当中的税率变化对当前政策利润进行分配。而在产业链当中,小微企业其实际成本投入相对较低,无疑会享受更大的减税优惠,从而扩大利润空间,促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差距逐渐扩大。
2.2 税收征管对所得税税负影响
减税政策会积极促进进出口贸易,税负压力直线下降促使外贸企业生产活动更加积极。出口竞争力产品相对较弱,促使企业解决了以往产品销售过程当中的滞销问题,政府根据国际形式出台相应的减税政策,确保外贸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低税收,促使税费返还效率提升,不断为外贸企业增加更多的留存资金,能够为其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拓宽海外经营领域,提高企业发展速率。在减税政策下,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形成了一定缺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当减税政策涉及到地方基税时,会产生明显的财政收入负担。财政收入中的重要来源是企业税收,地方政府为了能够解决收支不平衡的财政压力问题,会相应提高税收,以强化税收征管力度,弥补财政缺口。
在官员绩效考核当中,关于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就业等指标占比相对较大,如果管辖区内经济水平相对较好,外贸企业具有良好的政绩贡献度,则能够获取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游说能力,从而与政府达成低成本的合作。地方政府为了确保在任职期间形成良好的执政表现,会相对放松具有良好政绩贡献度的外贸企业税收征管力度,进而转向其他微小外贸企业。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务征收,导致地方环境下的外贸企业之间无法享受减税政策,在同步优惠的同时各外贸企业之间收益同样呈现出较大差异。
3 减税政策下外贸企业收益差异结论验证
而根据我国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减税政策进行研究发现,其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降低外贸企业税收负担为基础,目的是为了能够确保各大外贸企业均能够处于同一发展状态,形成均衡收益效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均衡建设贡献力量。而处于议价能力以及税收征管等众多经济因素的现实影响之下,导致减税政策的普惠性红利存在明显的分配不均现象,外贸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减税收益差异。
本文结合外贸企业议价能力以及税收征管等不同因素,全面考察有关政府合作以及税负转嫁等对于外贸企业实际收益差所造成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首先,外贸企业如果在价格谈判中产生越低的让步成本,则其议价能力相对更强。根据以往产业链中的外贸企业谈判进行分析发现,外贸企业议价能力与其所处结构位置具有直接关系,大多数上游外贸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2],能够提升自身在减税政策下的利润空间,实施税负转嫁,相比下游外贸企业能够获得更多政策红利。
其次,减税政策的实施导致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地方政府会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税收征管力度,确保能够满足当前地方政府财的政收入,进一步对当前国家层面减税政策实施效果产生扭曲。提升财政收入则会提高外贸企业税负。在政企合作的情况下,外贸企业政绩贡献度较高,能够相对缩减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证明了大外贸企业具有的良好政绩贡献度,能够有效削弱受地方政府管辖所造成的税收征管强度。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外贸企业,非国有外贸企业的政企合作程度更高,这样的制度建设会扭曲资源配置,导致减税政策效率受损,难以实施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机制。
4 解决外贸企业收益差异的有效建议
4.1 提升政策普惠性
作为我国全面解决经济发展负担的重要政策指引,减税降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降低外贸企业发展经济负担,增加外贸企业利润。有效降低所得税与流转税,能够有效提高外贸企业发展经济动力。在外贸企业当前经营建设过程当中,除了基本需要支出的纳税成本之外,同样不可忽视外贸企业除税收费用之外所造成的其他费用成本。因此,在外贸企业经营建设过程当中,降费政策的影响成为外贸企业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确保在减税政策下外贸企业具有良好的收益状态,降低收益差异值,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政府部门的主导建设力量。
首先,需要确保当前减税政策能够达到微观层面的广泛普惠性,有关减税政策能够为大中小型外贸企业形成全面化的减税降负效果。这就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提升减税政策执行力度,使各大外贸企业所得税均能获得大幅度减免。通过对近年来出台的减税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最为关键的政策是增值税减免。增值税减免政策考虑到有关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如果在市场经济环境当中外贸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就会获得大部分政策红利,进一步影响到其他微小型外贸企业所享受的政策惠及程度。这就需要有关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外贸企业制定相应的所得税减税政策。为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的外贸企业同样提供良好的税收减免保障,有效降低外贸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当中的经济负担。确保我国各个外贸企业之间的收益差距逐渐缩小,从而呈现出更加均衡的整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趋势。
4.2 对抗税收征管
在本文研究的减税政策外贸企业收益中,其有关外贸企业收益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贸企业自身的议价能力以及税收征管等,重点考虑外贸企业当前在减税政策下影响到收益分配的不同方面[3]。但是根据实际经济发展环境来看,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之下,各地政府的财政压力不断加重,使得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非税收入强化征管趋势。目的是为了能夠有效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降低财政压力,还会导致基于国家层面的减税降费政策无法普及到有关外贸企业当中,弱化政策扶持效果。这样的税收征管问题同样是外贸企业收益差异中最为明显的影响因素。
要想使有关外贸企业在减税政策下呈现出更加合理的收益分配效果,就需要外贸企业按税收征管体制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在海外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情况下,外贸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压力,而作为促进供给侧改革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减税政策的实施在高质量发展社会经济的目标之下需要进一步转变。以税额式减税或是税率等方式形成普适性减税效果,结合我国现阶段税制重点内容,充分考虑到征管水平下对于税费所造成的实际压力,要求外贸企业要更加注重战略发展,重视在世界经济环境背景下国家政策变化以及市场环境所带来的机会,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寻找更加适合自身的外贸市场。还要紧跟时事,在拓宽海外市场的同时,转移生产基地,在减税政策的扶持下引领企业通过战略规划呈现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发展方向,从而使企业在波谲云诡的变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外贸企业应从内部控制出发,积极抓住减税政策机会来促进自身发展,了解政策需求,结合外贸企业实际,对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实施必要的管理,了解政策内容,健全应用。有关地方政府应减少对减税政策的实施的干预,避免地方行政影响到整体税务系统政策实施。中央政府作为政治主体,应全面治理地方政府不合理的税收征管现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求有关税务系统人员能够进一步加强异地交流,使整体税务系统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运行,避免被地方政府所主导。在中央政府公平公正且强有力的税收征管监督管控之下,地方微小外贸企业能够全面享受基于税收减免政策的良好惠及程度,达到全面提高外贸企业收益的效果,为我国整体经济平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3 发展企业力量
外贸企业要积极强化核心技术,在减税政策下要注重关税税率变化。为了积极提高市场竞争力,还需要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全面提高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在未来的发展进程当中,有关核心技术研发企业将会获得政策资源扶持。因此需要外贸企业抓住减税政策带来的长远发展机会,高效应用国家优惠政策来提高技术产业投入力度,全面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硬实力,才能够应对各种社会环境下的挑战,获得良好收益保障。与此同时,也需要外贸企业有关财会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适应减税降费政策的需求,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外贸企业能够以良好的议价能力在价格谈判中始终处于上风位置,从而形成更加良好的收益效果,通过外贸企业内控与政府协同全面提升外贸企业经营效益。
通过全面研究我国实施的减税政策可以发现,由于诸多现实因素影响,导致外贸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政策红利分配不合理现象,包括外贸企业自身议价能力与税负转嫁影响以及政企合谋的税收征管因素。外贸企业之间收益水平差距过大,严重阻碍了我国整体市场经济平衡发展。为此,需要中央政府部门能够加强监管,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合理税收征管现象实施治理,全面提高政策普惠性,确保各个外贸企业均能够平等享受减税优惠。
参考文献
[1]郭杰,娄著盛. 增值税减税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杠杆率差异的视角[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2,42(02):12-23.
[2]冯俊诚. 减税与减负——来自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经验证据[J]. 经济学(季刊),2022,22(01):67-86.
[3]夏佳林. 减税政策下企业的收益差异[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21.
[4]沈佳丽,方思睿. 减税降费政策下企业的税收负担研究——以常州市制造业企业为例[J]. 中国商论,2021(20):154-156.
[ 作者简介 ]左天新,女,湖南双峰人,宁波金地历进出口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 摘要 ]减税政策的提出,是为了能够确保当前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但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处于减税政策下的企业收益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部分企业仍存在未降低税收负担的现象。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议价能力与税收征管对于当前企业减税政策下的收益分配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结果建议。
[ 关键词 ]减税政策;企业收益;税收负担;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