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染预防协会能力框架的汉化与调适

2022-11-04万雅莉李素云刘云访陈怿

护理学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函询条目框架

万雅莉,李素云,刘云访,陈怿,2

“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1],而感染防控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感染防控是指预防感染的发生并控制其传播[2]。感染涉及医院感染、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其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患者康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3-5]。护理人员在感染防控工作中扮演着执行者、学习者、教育者、统计者、管理者等角色,承担着消毒隔离、病情监测与报告、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等工作[6-7],聚焦于护理人员感染防控领域的研究对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学者对护理人员感染防控能力的研究大多基于知信行理论,侧重于从知识、态度和行为3个维度探索护理人员对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的积极性和临床实践的执行度[8-9],而对护理人员在感染防控工作中的领导与管理能力、质量改进与研究能力的评估相对较少。感染预防协会能力框架(Infection Prevention Society Competency Framework)包含核心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教育能力、质量改进与研究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5个维度[10],可为研究者从新的角度探索护理人员感染防控能力,更全面地评价护理人员感染防控能力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对感染预防协会能力框架进行汉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函询专家纳入标准:①从事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感染防控领域相关工作10年及以上;②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③经历过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的感染防控工作;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参与专家函询的19名专家来自湖北、广西、上海、广东、江苏、河南等8个省市10所医院,年龄38~58(47.35±6.28)岁;工作时间19~40(28.06±6.90)年。最高学历:本科11人,硕士6人,博士2人。职称:中级4人,副高级9人,正高级6人。

1.2方法

1.2.1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包括6名成员,其中博士学历1名,硕士2名,在读硕士3名。职称: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研究小组的任务包括:联系翻译者与回译者,并与其一起讨论,形成理论框架最终翻译版本;遴选并确定函询专家;编制专家函询问卷,发放并回收;收集专家函询意见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2.2汉化感染预防协会能力框架 感染防控从业者的能力在2000年由感染控制护士协会(Infection Control Nurses Association, ICNA)首次提出,随后由感染预防协会(Infection Prevention Society,IPS)的教育和专业发展委员会修订。后续研究者对该框架进行多次更新、审查、修订和内容精简,表明该框架在护理领域和感染防控领域的适用性和实用性[11-13]。本研究汉化的是2020版本[10],包括核心能力(1个条目)、教育能力(3个条目)、临床实践能力(4个条目)、质量改进与研究能力(3个条目)和领导与管理能力(3个条目)。①翻译:由2名母语为汉语的双语专家分别独立将能力框架翻译为中文。其中1名专家具备医学背景,对其中涉及的专业词汇和表达较为熟悉;另1名专家不具备医学背景。请专家标注出翻译过程中不确定的地方,以便后续重点讨论。翻译完成后对2个翻译版本进行讨论分析,就不同意见达成一致形成综合翻译版本。②回译:由2名未接触过此能力框架且母语为英语的双语专家(1人具有医学背景)对综合翻译版本进行回译,得到2个回译版本。③翻译定稿:研究小组成员与翻译者、回译者一起将2个回译版本与英文版能力框架进行对比,就不同意见进行讨论并修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最终翻译版本。

1.2.3专家咨询 采用电子邮件结合微信的方式进行函询,共实施2轮。专家咨询表包括指导语、专家对能力框架维度及条目重要性评价、专家权威程度及一般情况调查表。重要性采用Likert 5级评分方法,很不重要至很重要依次赋1~5分,并设“增加/删减项目”选项和“修改意见”一栏。研究小组根据专家意见和条目筛选标准对汉化的理论框架条目进行适当取舍和修改,选取同时满足专家重要性评分均数>3.5分,变异系数<0.25,满分比>20%的条目。

1.2.4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以Excel和SPSS26.0软件完成。通过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以及协调程度来表示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专家积极系数用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Cr)用判断系数(Ca)与熟悉程度(Cs)的算数平均值表示,即Cr=(Ca+Cs)/2;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专家协调系数(Kendall′sW)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标准差和满分比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专家积极程度 第1轮发放函询问卷21份,回收19份,有效回收率为90.48%,12名(63.16%)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第2轮发放问卷19份,回收18份,有效回收率为94.74%,4名(22.22%)专家提出修改意见。

2.2专家权威程度 第1轮咨询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Cs为0.853,判断系数Ca为0.889,得出权威系数Cr为0.871;第2轮咨询,Cs为0.867,Ca为0.894,Cr为0.881。

2.3专家协调程度 2轮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44、0.204(均P<0.001)。2轮专家函询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168、0~0.159。

2.4专家函询结果 第1轮函询中,所有维度和条目平均得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满分比均>20%。原则上应保留所有维度和条目,但是考虑到有6名专家对“核心能力”这一维度提出修改或删除意见,研究小组讨论后决定删除“核心能力”维度,但将条目修改后整合于“教育能力”维度。专家对13项条目提出修改意见,研究小组结合专家意见讨论后对9项能力条目进行修改。第2轮函询中,所有维度和条目平均得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满分比均>20%,保留所有维度和条目。根据专家意见,研究小组将“教育能力”维度修改为“学习与教育能力”。2轮专家函询后,最终形成的中文版感染预防协会能力框架由4个能力维度和15项能力条目组成,见表1。

表1 第2轮专家函询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感染预防协会能力框架经汉化和专家函询后,包括4个能力维度和15项能力条目,且专家对框架认可度较高,2轮函询的变异系数为0~0.168、0~0.159,肯德尔和谐系数显著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临床实践能力维度中,条目均分最高的项目为“使用监测数据为感染防控实践提供信息”“识别、报告和处理突发事件”。但这2项在护理人员感染防控知信行的调查中鲜少涉及,而肖冬姐等[14]和徐晓华等[15]的研究表明,在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对中,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方面以及传染病的上报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提示护士在工作中可能更注重患者的实际护理细节,缺乏在病情监测和传染病突发事件上报方面的重视,后续研究者可在探究护理人员感染防控能力时补充这方面的能力评价。

学习与教育能力维度,“培养自身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条目均分最高,说明专家对护理人员防控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培养给予了高度肯定。国内外研究也表明,参加相关理论培训或参加实景演练等是提升护理人员相应能力的有效方式[16-17]。但医院在提供相关培训与演练机会的同时,也要注意培训效果的评价,也可让护理人员自评学习效果,根据反馈情况调整培训模式。

质量改进与研究能力侧重于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研究者探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改进与循证研究对感染防控的积极意义[18-19],只是在进行护理人员感染防控能力的探索时,侧重于临床实践与知识积累方面。后续研究者可新增质量改进与研究这一视角,以更全面地评估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导与管理能力强调护理人员的领导管理与多学科协作能力,相对于其他3个能力维度,该维度涉及的内容对于一般临床护理人员来说可能相对较高,更侧重于护理管理者。该维度中“多学科协作制订感染防控策略并组织实施”条目均分最高,表明专家对多学科协作的肯定。多学科协作也已被证实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20],这也提示护理管理者在带好护理队伍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

4 小结

本研究形成的中文版感染预防协会能力框架,涵盖多维度的感染防控能力,可作为构建护理人员感染防控能力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也可为开发相关调查工具或相关培训内容提供理论支撑。但由于原框架适用于所有感染防控从业人员,该框架与感染防控科护理人员的适配度可能要高于一般护理人员,研究者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对框架内容进行适当取舍。

猜你喜欢

函询条目框架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