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碑铭所见周口关帝庙的建筑景观

2022-11-04王小杰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河南周口466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0期
关键词:碑记关帝庙周口

王小杰(周口市关帝庙民俗博物馆,河南 周口 466000)

周口关帝庙,又名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两省旅周商人集资营建的一座大型同乡会馆,是一座祠庙与会馆相结合的仿宫殿式古建筑群。它的建成经历了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到咸丰二年(1852年)近160年的时间。

以往关于周口关帝庙碑铭的专门研究,大多侧重于强调其史料价值和证史作用。如《周口关帝庙》一书即指出,周口关帝庙现存的碑刻是研究周口关帝庙文化的一手资料,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和珍贵的史料价值。它们是研究周口关帝庙建筑群创建年代、扩建重修经过、建筑经费来源的珍贵史料,是研究晋陕商帮商业规模、特色等的珍贵史料,是研究地方政府商业态度的珍贵史料[1]。此外,利用周口关帝庙碑铭开展的延伸性研究(如关于周口镇、周口关帝庙的历史文化研究)也有较多成果。利用碑铭资料,深入分析其建筑景观的文章尚不多见。

本文拟借助奥德费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碑铭所见的周口关帝庙建筑景观。奥德费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生存、相互关系、成长发展三个层次[2]。依据这一理论,建筑景观可分为生存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类属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和审美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应注意的是,这种景观分类法一旦使用到对具体建筑物的分析上,所分析的建筑物并不一定严格地从属于界限分明的类属划分,也可能兼具两种以上类别属性。

一、生存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

生存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是指那些与生活基本需要密切关联的地表建筑实在。周口关帝庙的这类建筑景观主要有前院的东、西廊房及西偏的禅院僧舍、客舍,春秋阁院的廊房、客庭、看楼、工作房、甬路,还有就是钟鼓楼及庙院内外铺砌的路面等等。

据《重修关帝庙诸神殿、香亭、钟鼓楼并照壁、僧室、戏房及油画诸殿、铺砌庙院碑记》(1783年)所载,在1717—1722年,周口关帝庙修建了前院的东、西廊房及西偏的禅院僧舍。1750年,修建了钟鼓楼。1781—1783年,窦天育等人主持重修了钟鼓楼、僧室、香亭、药王殿、瘟神殿及马亭、舞楼、照壁、戏房等建筑物,庙院内外进行了重新铺砌。撰写1783年重修关帝庙碑记的牛问仁评价此次重修时写道:“基宇犹是也,而美奂美轮,规模增新矣。”[3]

据《山陕会馆春秋阁院创修牌坊两廊看楼客厅工作等房铺砌甬路院落碑记》(1822年)所载,春秋阁建成之初的土地环境很不好,地势卑下,容易积水,野草滋蔓,难以剔除。为了壮观瞻、便应酬、骋眺望,山陕商人又通过二十年的资金积累,在道光初年对春秋阁院进行了大规模营建,平整了土地,立了两座牌坊,建成了14间廊房,10间客庭、10间看楼、20多间工作房,并铺砌平整了院落甬路,修筑加固了户辟墙垣。这次大规模营建活动,春秋阁院相比从前,局势由此完密,“气象矞皇”[3]。《山陕会馆碑记》(1877年)记载,在1850—1852年间,周口关帝庙的前后殿廊楼阁又有所修葺。

总之,主要分布在周口关帝庙中轴线两侧的廊房、僧舍、客舍、客庭、看楼、工作房、甬路、钟鼓楼等建筑物,主要是生存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这类建筑景观,从康乾盛世到嘉道年间,规模不断扩大,并多次重修,满足了山陕商人和住寺僧人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基本需要。

二、类属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

类属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是指不同类别人观视(包括其他统觉感知)到的地表建筑。周口关帝庙建筑群在历史时期作为同乡同业的会馆、崇祀关帝的祠庙等方面,表明其总的性质即为类属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这类建筑景观主要有中央大殿,旁边的河伯、炎帝二殿,大殿前的香亭、石牌坊,中轴线两侧的药王殿、财神殿、老君殿、马王殿、酒神殿、瘟神殿、马亭、铁旗杆,还有春秋阁及其旁边的两座牌坊,阁前的飨亭等。它们一方面反映了清代自山陕商人以至官方的关帝崇拜现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的信仰状况。

牛问仁在1783年的重修关帝庙碑记中基本阐明了周口关帝庙作为一处同乡会馆,为什么要崇祀关帝及为何在崇祀关帝的同时又供奉众多民间神。因为这种做法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希望人们在从事航运活动、商业活动时,平安顺遂;生活安定有序,远离疾病,生意兴隆,摒除是非。铁旗杆底座的铭文也写有“关圣帝君老爷宝杆一对,永保十方平安,吉庆有余”之语(图一)。这些内容充分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美好向往及约束规范,也表明了当时社会对个人修养的道德要求。

据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重修关帝庙记》《重修关帝庙岁积厘金记》记载,周口关帝庙(图二)在1836—1838年又进行了大规模重修,而重修的重点正是以关帝崇拜为核心的建筑群。其重修的重要成绩有:(1)“崇其基址,高其栋宇”[3],使得“堂高九级,殿列重轩。位中央而岌嶪,分左右而峥嵘”[3],由此进一步凸显了以中央大殿为核心的建筑群的地位;(2)“图以云气,画以仙灵,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3],成就了“亘雄虹之长梁,竖凌霄之崇栋。结棼橑以相接,饰华榱以参横。雕楹玉磶,绣栭云楣”[3]这一局面,使得以中央大殿为核心的建筑群在梁架的结构、材质及装饰彩画等方面有了一次质的飞跃。(3)对关帝及祠庙内其他诸神像服饰进行了进一步庄重化或金身重敷等工作,由此以达到“肃观瞻而悚严恪”的目的。

以关帝崇拜关联的建筑景观而论,周口关帝庙的中央大殿,大殿前的香亭、石牌坊、铁旗杆,还有春秋阁及其旁边的牌坊,阁前的飨亭等最贴近此范围。以春秋阁为例,其地本为“污莱”,但商民张君顺等积诚有素,“愿同精卫之填,协力益坚,窃比凤楼之造。良以关帝浩气凌河岳,必构阁参天,庶可接元神于于穆。大义秉春秋,非读书有地,无以彰圣学之精纯也。”建成后的春秋阁,“竹苞松茂,朱甍合丽日常明;鸟革翚飞,画栋与晴云共耀”,“黄卷青灯,俎豆维新”[3]。

然而,到了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战事的重起,周口关帝庙的祠庙景观一度有衰败的倾向,光绪三年(1877年)的《厘金碑记》《山陕会馆碑记》对此都有记载。因为受到太平天国北伐及捻军起义的影响,周口的山陕商人已无法像以往那样正常从事经营活动。与此同时,他们也不能再像往昔那样怡然地举行崇祭关帝的活动了,出现了“关帝祠暨各位尊神,历年已久,素无存矣……神事不举,几历廿年”[3]等情况。所幸的是,战乱之后,周口关帝庙的神宇仍在。

除了关帝崇拜和民间神信仰等观念与建筑景观密切相关外,因为不少碑铭的作者是封建时代的读书人,所以他们

对建筑景观的理解还渗透着浓厚的皇权思想。如李逢恭所写的《创建春秋阁各行商抽分毫厘碑记》就提到,创建春秋阁的重要目的就是佑民护国,“扶我皇亿万载之庥”[3]。王嵩瞻在《重修关帝庙记》中写道,正是因为关帝忠义所昭,炳如日星,所以“我皇上列在祀典,屡加宠锡”[3]。

三、审美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

审美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是指那些能够激发审美感知的地表建筑实在。周口关帝庙建筑群主要属于类属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但其中中央大殿、香亭的装饰彩绘,古朴庄重的石牌坊,独立高耸的铁旗杆,还有春秋阁及其旁边的牌坊,阁前的飨亭等,都能够较好地激发人们的审美感知,使用“美轮美奂”“鸟革翚飞”形容它们,恰如其分,并无夸张之处。

此外,周口关帝庙的两座戏楼虽然有酬神的作用,但实际上主要满足的是人们的文化审美需求。碑刻记载,在1735年,周口关帝庙即建有“舞楼”。至1802年,春秋阁前也建成了一座“歌台”。在1836—1838年的大修中,“前后歌舞两楼,在前者补其缺,与两廊齐观;在后者改其制,而三楼分峙(图三)”[3]。这就使得两座戏楼无论是在规模上、形制上,还是在装饰艺术方面,都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较高的工艺水平。

再者是,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安置在石牌坊前的《八家商号行商期盼图刻石》,由德盛绪、兴隆泰等八家商号主导修建,石工吴长瑞负责具体施工。位于中间位置的《知足常乐刻石》《清明行旅刻石》充分表达了当时旅周的山陕商人理想中的审美意境。《知足常乐刻石》时刻提醒人们要注意平衡自我对待事业的心态,以求行稳致远。《清明行旅刻石》一方面寄托着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则在提醒人们,人生行路中,无论多么失魂落魄,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都不应对暖人心脾的杏花村失去希望。

四、结语

通过借助需求感知理论分析碑铭资料,周口关帝庙的建筑景观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得到呈现。一方面,周口关帝庙建筑群类属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体现了清代山西、陕西旅周商人的关帝崇拜和民间神信仰。另一方面,那些生存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和审美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又反映了当时与周口关帝庙关联群体的社会生活和审美需求。

周口关帝庙中轴线上的类属感知关联的建筑景观和中轴线两侧的类属感知关联不太强烈的建筑景观有奥、旷之别,而中轴线两侧的道路起到将这些建筑景观构成有节奏的空间序列作用。在提高现实旅客的观赏质量方面,周口关帝庙应关注历史景观所蕴含的人类需求感知,并结合现时需要,进一步增强建筑群内部风景的吸引力,使风景容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持续地推进周口关帝庙中轴线两侧的地方民俗文化展厅的建设,应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策略。此外,碑铭既是历史景观,又作为现时景观而存在,无疑增加了现时景观整体的文化含量。加强对碑铭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也应成为景区发展所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碑记关帝庙周口
乾隆《翼宿神祠碑记》与戏神信仰的正名
记忆老酒
关帝庙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
城市化进程下的民间信仰与关帝庙文化
重修龙泉寺碑记所见明代寺院经济
“青年之声 周口”志愿服务联盟成立
荥阳关帝庙遗址发掘记 檀山里3000年前的寂静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