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艺术审美下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的风格特点及发展
2022-11-04钟彩霞西华师范大学书法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钟彩霞(西华师范大学 书法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广西地处五岭之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对花鸟画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区域性的优势和特性。漓江画派的形成和不断发展给花鸟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画家们改变以往的个人行为,开始以群体的状态和力量来发展广西的花鸟画艺术,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歌颂生命、呼唤和平,不断拓宽传统走向现代,使花鸟画这一传统画种在广西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新的光彩,也把广西的美术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地方画派不断发展、地域审美不断丰富的时代,漓江画派的花鸟画也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
一、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的风格特点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门类,可以分为工笔、意笔、兼工带写等多种表现形式,工笔花鸟画为漓江画派花鸟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创作形式,从题材的选择、笔墨用线、赋色关系、章法构图、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应着力发展出自身的艺术特点。
广西的工笔花鸟画家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和尝试,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特有的表现语言。首先,他们选取南方植物为创作题材;其次,运用物象的固有色加上画家赋予物象的观念色,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赋色关系;再次,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家在笔墨用线方面经过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次,画家们结合实际情况,在构图方面也挖掘出多种风格样式。最后,随着各种绘画的相互影响,工笔花鸟画也开始借鉴其他画种呈现出多样的表现形式。
以吴善贞作品《南风薰薰·扶桑花》(图1)为例,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画家注重对传统的学习,汲取传统文化、传统技法丰厚营养的同时重视结合时代、地域特点。该作品以广西地区物象扶桑花为花鸟画的表现题材,发掘其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扶桑花,又名朱槿、佛槿、中国蔷薇,因为花色大多为红色,所以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扶桑花为常绿灌木,高1~3米,玫瑰红色或淡红、淡黄等色,花期全年。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性植物,原产地为中国。西晋时期的著作《南方草木状》中就有关于扶桑的记载;作品注重格调情趣的表达,设色以艳丽的红色为主,但是色彩深浅的变化结合背景色的渲染,使得作品意境高远;作品线条灵动,构图饱满。此外,诗书画印的结合也显示了画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水平。
漓江画派作为一个地域性艺术流派,尚处在发展之中,有很多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打响漓江画派文化品牌,扩大漓江画派的影响力,提升广西美术创作水平,漓江画派应该正视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才能不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
二、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一)与全国比较,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的优势
第一,广西的花鸟画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外,还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重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设立了最高级别的文艺奖项—铜鼓奖来褒奖优秀的作者和作品。
第二,漓江画派不是单一的画种,而是由多个画种组成,形成了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多个画种。各画种相互学习,形成了良好的艺术环境。工笔花鸟画家不能只关注工笔花鸟画本身,也应该关注其他的艺术门类,从中去寻找可以运用到工笔花鸟画中的技法,将工笔花鸟画的传统表现语言和技法不断丰富和拓展,让工笔花鸟画作品既具有传统的内涵,又具有时代的外延。
第三,广西拥有11个少数民族,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各民族长期相互交融,形成了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式。广西的花鸟画家得益于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接触了大量少数民族传统经典的文化,可以将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元素运用到创作当中。
第四,花鸟画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广西四季都有不谢之花、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从桂林到北部湾不同的风光给画家提供创作的灵感、奇巧的构图和丰富的色彩感受等。图2是广西南宁画家黄高的作品《新晴》,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获优秀提名奖,描绘的对象是南方特有的棕竹和吐绶鸡,构图简约疏朗,设色清雅爽朗,既有南方山野之气,又有文人意韵淡泊之风。图3是吴善贞的《北部湾暮色融融》,以北部湾海鸭为对象,描绘了海鸭悠闲舒适的生活场景,以墨色和赭石为主,采用积墨法,利用墨色的深浅变化营造出画面的层次,增添了宁静祥和的意境。
第五,漓江画派和东盟各国文化艺术交流。中国文化与东南亚各国文化的长期交往,对文化的繁荣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艺术上也形成了很多相互交融的地方,如书画、音乐、服饰、工艺品、珠宝、家具、舞蹈等。
(二)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的不足之处
与全国各地区相比较,每一年各种全国性展览中都有大量画家和优秀的作品,形成了足够的影响力。如江浙地区的江宏伟,他以宁静古典的审美意蕴和古朴素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种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他的水洗肌理制作方法(图4),吸引了很多画家效仿,江浙地区甚至全国很多画家多少都受到他的影响。北京的方政和等一些优秀的画家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广西地区缺少这样有影响力的工笔花鸟画家,没有这样的优秀作品供后来的学画者学习,所以没有广泛地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样式。
另一方面,与广西的写意花鸟画相比较,广西的工笔花鸟画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在当下缺少杰出的领军人物,没有呈现出高质量的作品,更没有表现出强烈的风格特色,以至于广西的工笔花鸟画与意笔花鸟画相比都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工笔花鸟画当前的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再者,从地理位置和文化差异来说,广西与京津地区、江浙地区等重要艺术发展地区距离较远,在文化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京津地区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绘画事业发展的中心;江浙地区浓厚的艺术氛围,为艺术发展提供丰厚土壤,而广西地区远离文化的中心区域,容易被文化艺术界忽略,也容易形成封闭的状态,这就要求广西地区的画家和艺术工作者走出去,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和其他地区的文化艺术多交流,吸收更多的营养来丰富自身的艺术创作,另外一方面要向外展示自己的优秀作品,推销自己,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参加全国各类展览,或者以集体的形式将漓江画派的展览举办到全国各地去。
三、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可能性
第一,坚定自己的文化认可和文化自信。通过文化的自信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灵魂的高度,从而创作出更加美好的艺术作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花鸟画家要尊重和利用自己的文化,并将其推向更高的文化境界,起到文化引导的作用。
第二,融会贯通,加强与其他各地区的交流沟通。利用自己北接中原、南邻东盟各国、西靠岭南、东接云贵高原的地理优势,尤其在信息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不断拓宽对当下艺术发展趋势的了解,兼顾艺术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包容的艺术思想,广泛地吸纳各种文化、艺术的精华从而创作出将人的精神、物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紧密结合的艺术作品,形成新时期与时俱进的广西新文化。
第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赋予广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广西的花鸟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画家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将对广西的自然景物的认识转化为作品中的情境。
第四,创作展览。画家创作的作品必须和观众有面对面的交流,引导观众欣赏、解读,使观者与画家产生共鸣,才能实现绘画的最终价值。广西的花鸟画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就需要通过展览的形式来实现。近年来广西举办各类展览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比如2016年12月9日由中国文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广西文联联合主办的美术大展,“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在北京隆重开幕;2018年10月29日至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北京举行“广西文化艺术作品展演”活动及2019年11月22日至27日在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美术馆展出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漓江画派·2021广西美术精品展”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五,理论研究。广西花鸟画要深入走向社会,除了需要画家创作出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以外,还需要理论的支持,工笔花鸟画创作者在技法研究的同时也应加强理论研究,在理论的吸收和输出两个方面都要紧跟创作,才能保证创作和理论研究两方面的深度。
四、结语
任何一种绘画风格或者艺术流派,都受到一定的地理因素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正是缘于这样的种种影响才产生了风格多样、审美多样、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品一定是反映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或者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在这个信息和资源不断交融的社会环境下,各地域流派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密切,形成一个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良好模式。
如今的漓江画派,是广西美术的代言者,是广西文化的品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漓江画派已经拥有了较为集中的画家群体,他们以广西的漓江山水、北部湾风景、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为题材创作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
总之,漓江画派工笔花鸟画应该意识到画派发展的优势和问题,政府和画坛前辈应引领学画者向着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将几代漓江画派艺术前辈积累的经验和探索到的风格特点传承和发展下去,画派才能形成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