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

2018-02-17黄云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1期

黄云霞

摘 要: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刘家佐村有一通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的古碑——《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碑文刻记了刘家佐村的地理方位、玉皇庙的历史和明朝两次重修玉皇庙的过程,通过碑文可以得知明嘉靖四年(1525)刘家佐村村名已经出现。刘家佐玉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真定府的道教活动集中于刘家佐地区,碑文中也体现了当时民众的精神信仰。

关键词:刘家佐;玉皇庙;碑记

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中北部有个刘家佐村,村西北方与小果庄村交界处有玉皇庙建筑群遗址。随着数百年时光的流逝,曾经的玉皇庙古建筑群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仅在遗址空地上留下两块古碑。两块古碑均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坐北朝南,东边一块就是时任刑部尚书张子麟题额的《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此碑通高260厘米,宽60厘米,通身青石材质,碑首、碑身、碑座尚且完整,连接处用水泥加固。碑首四面浮雕,正反两面为双龙捧珠图案,碑额楷书阴刻《重修建立玉皇庙记》,碑座为龟形。碑阳楷书刻记了刘家佐村的地理方位、玉皇庙的历史和明朝两次重修玉皇庙的过程;碑阴完整记载了刘家佐村当时全村的村民户口信息,共计三百八十多户。碑文共九百余字,碑阳文字尚可辨认,碑阴和两侧文字只能辨认出几个,大部分湮灭。

碑阳文字如下:

重修建立玉皇庙记

弘治辛酉乡进士推山东莱州府事林下藁城孟鹏撰文 进士第太子太傅太保兼刑部尚书邑人张子麟篆额 山东济南府德州儒学学正邑人刘桂书丹

粤惟真定为北几之甲郡 而藁城为真定之甲邑 邑有社曰奉化 邑北相距七十里许 有村曰刘家左 村西有庙曰玉皇 背坎面離 地局平正 垣绕四围 延袤数百丈 庙建像设 朝暮焚修 代不乏人 人以诚感神 神以诚应 未有感而不应者 他若宁灾捍患 福善祸淫 雨晹时若 荫福生民 莫不惟神是赖 溯其源 数百年于兹 以世继世 不知其几 前此 乃祖讳灯 乃父讳胜 乃叔讳明 因前庙倾颓 构庙一楹 由昔迨今七十余年 栋宇朽腐 庙貌弊坏 垣墙倒塌 遗荒殆甚 瞻礼弗堪 继是则有善士 名桧 字大材者 灯之孙 胜之子 明之侄也 家蓄饶裕 富而好礼 恒以济人利物为心观 兹盛事 慨然有风雨鸟鼠之忧 旧者葺而新之 狭者开而广之 遂捐己赀 陶瓦于冶 升木于渊 瓦以万计 砖以万计 僦工佣役 中构殿三楹 规模视前高大 中塑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左有辅 右有弼 执圭璧而秉斧钺 东元帅而建有堂 西关王而建有庙 庄严具足 金碧交辉 岿峩弘壮 焕然一新 东西剏 建钟鼓二楼 四围有墙 皆覆以瓦 神路有门 耸然高大 其制作雄伟 庙貌尊崇 诚一方之壮观也 盖经始于正德八年春 不逾年 而功告成 君子曰 何其不烦也哉 使之以其道也 功既告成 不有文 勒诸名 纪其事 以垂之于不朽 则岁久而名堕 世远而迹灭 又大出所蓄 舁石于山 驾运于庙 工人献巧 役夫展力 不旬日 而琢磨殆就 乃备述其事之始终 以告予求为之词 予惟天下之事 固莫不废有兴 然其也亦未始 不由于仗义杰然之士 以为之 由今观之 本府城隍庙得郡守四公而益彰 郡之庙学至今传诵大参张公之未己 苟非其人焉 则虽十倍兹庙亦无足取噫 公之兴是役也 固有以见其心之虔 志之恳 神之感应有 如是矣 至于事当书功纪 则鹏叨眷未亦所不敢辞也 用是以为之记

嘉靖四年岁次乙酉仲春吉旦立

黄山苑内石匠杨鸾镌

通过碑文可知:①参与碑文撰写的人员均是当时藁城知名的高官、文化名人,当时的刑部尚书藁城人张子麟篆额,山东莱州府退休推官孟鹏撰文,山东济南府德州儒学学正刘桂书丹。人数多、人员级别高,这在一个村子的碑刻中并不多见,也可见当时泰山相会和碧霞元君信仰活动都集中于此。刘家佐地区是真定府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范围比较大。②碑文中明确记载了刘家佐村村名。碑文提到的“真定”是北方大郡,而藁城是当时的双甲,是甲府中的甲邑。由于藁城地处平原腹地,滹沱河畔,交通便利,在当时已经是山东、山西、河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刘家左村在藁城北35千米,村名在此碑刻中就已出现,只是用了“左”字而非现在用的“佐”字,但在嘉靖县志中并未找到刘家左(佐)村名的记载,其中原因值得研究,但这也佐证了刘家佐村历史悠久。③刘家佐玉皇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在碑文中得到了肯定的印证。碑文记载:“遡其源,数百年于兹,以世继世,不知其几。”意思是明朝重修玉皇庙时,就已经无可考证该庙的初始建造年代了。文中对古时玉皇庙大小记载有:“背坎面离,地局平正,垣绕四围,延袤数百丈。”可以想象当时的庙宇规模之庞大。碑文记载明代玉皇庙重修过两次,一次在正统年间,一次在正德八年(1513)。两次重修之后,玉皇庙建筑有三间玉皇殿,东有元帅堂,西有关王庙,另有钟、鼓二楼,建有山门和碧霞元君行祠。在当时佛寺遍布的真定府,这么宏大的道教建筑群很是难得。据当地的村民传说,刘家佐玉皇庙有九九八十一间,十五亩地,两口井。玉皇经版威力显赫,没有刘家佐的经版,庙会不能开始。据见过经版村民描述,经版上下有护板,有绳结穿过,尺寸巨大,流传有序。④碑文体现了当时民众的精神信仰。碑文中记载:“人以诚感神,神以诚应,未有感而不应者,他若宁灾捍患,福善祸淫,雨晹时若,荫福生民,莫不惟神是赖。”意思是只要真诚地信仰神灵,神灵就会给与感应,就会帮人们抵抗天灾人祸,神灵倡导积德行善,祈福风调雨顺,保佑人民幸福。这里有时代带给人们不可避免的精神局限性,但也体现了当时民众的精神信仰,宗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