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类综艺创新性发展的研究
——以 《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2022-11-04丁奕丹
丁奕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湖北 武汉 342300)
《典籍里的中国》是2021年2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出品并独播的全新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以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空间表现形式,将典籍中的文字转化为可视的具象符号,将典籍中的主要人物和核心故事以戏剧的形式编排呈现在舞台之上,以此让传统文化精神根植于观众的心灵深处。
从经济角度而言,新时代数字化与经济同步发展。“数字经济”一词最早是由“数字经济之父”Don Tapscott在其1996年出版的 《数字经济》一书中提出的,他阐明了数字经济环境下信息以数据流而非实体的形式传播。
文化类综艺,广义上,即以新媒体为媒介,以普及传播民族特定的地域风俗、饮食习惯、文学作品等文化产品的节目类型。近年来,较为主流和喜闻乐见的文化类节目的核心内容是传承中华民族发展中的文艺作品,代表节目有 《朗读者》《国家宝藏》和 《典籍里的中国》。
一、创新性文化类综艺的研究意义
(一)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文化具象化传播提供发展方向
当今,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众多文化大国关注的重点。数字技术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改变了传统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还成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注定了其中蕴含的层面之广、内涵之深、内容之丰。近年来,国家尤为注重对文化的宣传推广,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文化类综艺的高速发展。但是,随着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其发展问题也逐渐显露了出来。文化类综艺所面临的不只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其中,节目剧情雷同、节目价值观失衡等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研究者需要通过运用电影学、新闻传播学、数字经济学等多方面学科知识,为具象化传播传统文化提供相对合理的方向,找出影响文化类综艺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新型综艺模式提供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对策。
(二)为文化类综艺的新型理论技术性实践带来启示
当前,数字文化产业依托于数字技术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享有和消费。以目前比较成功的文化类综艺节目 《典籍里的中国》为研究样本,意在探索这种充分将科技影视技术运用到综艺节目制作的成功做法,研究成果可用于相关对比研究,也可引申至更多领域,既有利于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在当前较为丰富的文化类综艺发展领域内部探索其本身的优缺点,进而为相关行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文化类综艺的创新现状
(一)高质量内容输出实现价值引导
《典籍里的中国》在内容设置与形式上具有创新性,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与价值引导。
从选材视角来看,节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径,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扎根于中华上下五千年浩如烟海的优秀作品。从万书之源的 《尚书》到烂漫壮阔的 《楚辞·离骚》等9部典籍,这些作品各具特色,代表性极强。与 《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选题不同,《典籍里的中国》以更能体现中华文化内涵的著作为基础,篇幅更长、故事更完整,所蕴含的启示作用也更为突出。
内容上,《典籍里的中国》以创新手法创造了传承经典的全新方式,是央视探索传统经典当代化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节目精选了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典籍著作,通过实景搭建故事场景,邀请知名导演担当影视指导,由实力派演员倾情演绎,采取“戏剧+影视+访谈”的方式,使得传统文化实现影视化再现,将存于纸上的传统经典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更易于观众吸收节目输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价值引导的积极效果。
《典籍里的中国》每一期固定讲述一本典籍,故事情节围绕古人与今人的互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古人与今人双方角色进行互释,牵连文化符号以视觉呈现引领观众与经典人物相遇,在设计精巧的主人公对话中,使观众自身代入今人的情感成分,以此达到沉浸式的主观体验。
(二)先进的舞美与特效技术为文化类综艺的发展赋能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先进的特效技术展现其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为文化类综艺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该节目从大处着眼、细节入手,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技术,展现了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打破了时空隔阂,形成了穿越千年的对话,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第一章节对 《尚书》的讲解中,加入360度沉浸式舞台体验,技术赋能下的舞台设计让古今圣贤以穿越的方式相遇,进而实现时空跨越,再现经典故事。同时,后期数字技术再现了秦朝浮生治学护书、呕心沥血的一生,运用恰到好处的实景再现,让观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到这位 《尚书》守护者颠沛流离却一心求学的经历,再以现代者的视角与其交流,两者的融合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代入性与创新性。
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上,《典籍里的中国》也独具匠心,以科技为媒介,服务于典籍内容。比如,在讲述 《史记》《尚书》的故事中,在场景制作上,舞台搭建的场景符合故事背景,以书卷背景展现浮生一生与书为伴,以数控条屏技术呈现错落有致的竹简意象,形成的三维立体效果瞬间营造出古书故事的氛围感;在灯光的运用上,通过光影塑造不同的层次感,明暗交织、冷暖相融,恰到好处的灯影效果将故事缓缓道来,如水般流淌。技术赋能下的灯光设计对舞美空间进行切割与重组,营造出不同空间的交融之感。
(三)传播手段与时新热度创新展现数字经济优势
当下,与“数字经济”相融合是文化产业的热潮,这使得文化产业链的边界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典籍里的中国》在数字影像制作方面和宣传数媒传导方面都体现出数字经济的全面交互。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影像+戏剧+故事”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充分、立体、形象、活泼地呈现出中华典籍的灿灿光辉,同时,借助传统的电视媒介、线下发达的数字媒体网络等媒介进行广泛传播,让观众从更深的层次去感悟对中华文化的描绘。《典籍里的中国》在电视主流媒体播出的同时,还通过网络视频传播平台等多媒介进行全方位的推送,突破了以往电视综艺节目在播出时间上的固定性,丰富了观众的观看方式。
节目的剧本设计思路是以典籍的核心人物或典籍的作者为切入口,通过数字影像技术,邀请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对核心人物的人生轨迹进行全面、细致的刻画,以点透面,由小见大,从而引出典籍的前世今生。舞台采用虚实相生的环形表演空间,由人见典,在演员神态、肢体动作上进行认真打磨。古今对话的巧妙设计,既是古人与现代人思想的交流碰撞,更是人文关怀和人本主义精神的洋溢闪耀。
三、文化类综艺的创新困境
(一)理论缺失
文化类综艺对大众文化发展方向、价值引导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是,缺乏符合大众喜好且内容与形式兼优的文化作品,是当下文化类综艺转型的一大难题,因此,如何保持文化类综艺的长足发展和深远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文化类综艺方面,国内外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 《典籍里的中国》为代表兴起的文化类综艺热潮能否持续,不仅要深入挖掘题材创新节目内容,同时也要与展现形式完美结合,做到二者兼备,相得益彰。
(二)现实困境
《典籍中的中国》在形式上具有非常不错的创新,但是在情节内容的安排与展示空间的拓展上仍旧具有一定的困境。
《典籍中的中国》充分运用了新兴数字媒体技术,打造出AR实景、数字影像等画面,较好地讲述了中华传统故事,传递了优秀传统美德,但是,《典籍中的中国》依然存在内容安排不够合理、节奏把控不够好等问题。因此,《典籍中的中国》一方面,要在不破坏原著并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典籍的内容进行浓缩与创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故事的魅力;另一方面,需要符合观众短时间、碎片化的娱乐习惯,在节目的衔接和故事的叙述上再进行一些改进,将各个节目贯穿至故事的起承转合中,让节奏更为紧凑一些。
此外,从国外注重文化类节目的公共电视台如BBC、NHK等的经验来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还需要摆脱演播室的空间限制,走向更为开放的户外场景,并逐渐从脱口秀、访谈、答题等与文化的严肃内核的形式,走向有一定反差的户外竞技、喜剧、真人秀等形式,促使文化碰撞,进而为观众创造更强烈的新鲜感。
四、结 语
《典籍里的中国》以“访谈+戏剧+影视”的创新呈现方式,综合运用三维立体成像、环幕投屏等最新影视技术,创新的舞台表现方式。通过今人见古人的时空跨越和古今对话模式,创造性地营造出全新的历史故事叙述方式。以戏剧形态展示典籍魅力,以人物故事展示典籍价值,以智媒体技术展示典籍思想,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形象丰满地演绎了中华典籍核心精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典籍里的中国》以高质量的内容、先进的舞美与特效技术、符合时代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传播模式,实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质量的创新性发展,同时,其所反映出的创新困境对未来文化类综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