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专业出版社在精准服务行业中实现特色化发展的路径

2022-11-04杨玉芹

今传媒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国民航出版社图书

杨玉芹

(中国民航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

挑战与机遇并存,要化“危”为“机”,专业出版社需要找准发展路径。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时代,专业出版社只有坚定不移地依托行业资源优势,坚持专业特色出版路径,坚持精准服务行业,才能在专业领域的开拓创新中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一、精准服务行业,走特色化发展路径是必然选择

正确的专业定位,决定了专业出版社的发展方向。专业出版社在成立之初就被划定了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图书出版范围,承担着服务行业、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专业出版社在其细分领域的深耕细作中培养了精于专业的编辑队伍,拥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培育了特定的读者市场,“术业有专攻”的优势显著。有别于大众出版、教育出版的广泛受众,专业出版社由于专业涉及面有限,图书品种比较单一,读者范围也相对小。因此,专业出版社要扬长避短,避其“窄”的劣势,而扬其“精”的优势,从而促进自身发展。此外,可以紧紧围绕行业工作大局,立足资源和专业优势,出版反映行业前沿的科技精品图书,在精准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中国民航出版社就是在精准服务中国民航业中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二、准确把脉行业需求,全面挖掘行业出版资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专业出版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牢记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专业方向,在行业领域中努力探索、耕耘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独特的品牌特色和较大的影响力。

(一)深度发掘行业历史文化的宝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在多个重要场合就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把握历史等理念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强调“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可以说,行业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传播对一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以文化为内涵而实现持久发展,行业以文化为根基而欣欣向荣。对专业出版社而言,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以及构建行业人的精神家园是其使命与担当,尤其是科技类的专业出版社,更要注重历史文化选题的开发和出版,这不仅有利于打造专业出版社致力于传播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业内形象,也有利于深入挖掘行业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为自身发展注入动力和源泉。

以1949年11月2日为起点,新中国民航事业承载着党和人民的厚望逐步发展壮大,在蓝天白云间抒发报国之志、进取之心和奉献情怀,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建设先进的民航行业文化,能够发扬民航前辈忠诚事业、敬业奉献的精神,使之能够在新一代民航人的思想上生根、行动上落实,从而转化为建设民航强国的强大动力。中国民航出版社以此为出发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开发出版了《中国民用航空史》《中国民航百年精彩录》《典藏民航70年》等重大历史题材图书。

针对工业用地进行智能选址分析,可以根据工业用地的实际性质和规模,通过行政区划、文件导入和自定义绘制三种选址方式进行项目范围选址,再综合工业项目特征确定项目选址因子评价体系,通过所选的项目影响因子体系对项目用地进行条件设定选址,最后选出符合条件的图斑并生成项目选址对比方案如图7,最后推送相关部门讨论分析敲定最佳选址方案。

10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民航事业,领导民航事业实现了从“民航小国”到“民航大国”再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为献礼建党百年,中国民航出版社策划出版了 《百年伟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民航事业》,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在党的领导下,民航因党的初心使命而立、为党的初心使命而兴、靠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而强的创业史,弘扬了“两航起义”爱国主义精神、当代民航精神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精神。

这些图书对打造专业出版社的品牌、强化专业优势、提升文化品质以及提升行业影响力都有重大意义,也是专业出版社引领高品位的文化建设,致力于品牌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二)及时抓住行业发展的热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叩问行业,忠实记录行业大事件,将行业发展的每个动人亮点,包括新成就、新举措和新焦点,以文字浓缩进图书中,这就是专业出版社不容忘记的初心。

专业出版社只有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与行业同频共振,才能精准把脉行业需求,积极响应行业召唤。这种及时反映行业发展的“民意”,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与多方筛选,进而转化为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图书选题。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亲自推动的首都重大标志性工程,其落成与投入运营,对提升我国民航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全国对外开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民航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在民航局的支持和多方努力下,《中国大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诞生记》几经修改、打磨,如期出版,并受到业内外读者的喜爱。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国家和行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中国民航肩负着国家运输的重任,是全国抗疫的重要战场,为突显其在危难之际的责任和担当,中国民航出版社以图文分述的形式推出了 《中国民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事记》,在弘扬抗疫精神的同时,更加凸显了民航人在岗位上争当先进、勇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就行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重大工程而言,专业出版社及时跟踪,科学谋划选题,对填补行业空白、推动全行业工作、增强行业从业人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有重要作用。

(三)全力为行业主业的发展和管理服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航行业既是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又具有安全性、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内在禀性。这也决定了行业的主业发展和行业的管理内容,不仅包括该行业的安全状况、管理水平、技术进步、国际竞争,还涉及专业工种、一线岗位和生产环节等。

作为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民航安全永远在路上,这也是“人民航空为人民”行业宗旨的基本要求。“安全第一”是民航的生命线,没有安全,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全行业始终把守住安全底线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努力保持总体平稳的安全态势。中国民航出版社致力于开发行业安全方面的图书选题,既符合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又受到了业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针对行业主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涉及的管理水平、技术进步、国际竞争、专业工种、一线岗位和生产环节等,中国民航出版社应主动开展调研,坚持和发展本社的行业出版资源、专业出版优势,突出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使出版的图书真正服务于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

此外,专业出版社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分门别类地进行建设,开采特色资源的“富矿”。

首先,集中力量做好原创选题的开发策划、组稿编写和编辑出版工作。优质的作者是选题构想得以实现以及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可以遴选各领域专家、行业精英、一线岗位能手参与到选题策划和书稿编写工作中来,直面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转化为图书成果。比如,中国民航出版社围绕民航安全推出了 《常怀敬畏之心守牢安全底线》《民航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论民航持续安全》 《民航客舱安全读本》 《空难启示录:谁是航空安全的金钥匙》 《民航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等图书;同时,在飞行技术、飞机维修、适航管理、空中交通管理、通用航空、航空公司、机场、民航医学、民航法律法规等专业门类上,也出版了一批服务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图书。

其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版权引进,也不失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办法。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航空公司应如何加快国际化进程,在风云变幻的全球民航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是中国民航面临的挑战。为加快中国民航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中国民航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技术先进、内涵丰富的 《航空公司运营与管理》 《航空安全》 《控制飞行差错》等系列图书,为提升中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提供了智力支持。这些丛书的出版不仅仅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为中国民航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进一步夯实了出版社服务于行业发展的品牌优势。

(四)建好坐实行业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专业出版社要特别重视对行业各类教材的建设,这不仅仅是因为行业教材是专业出版社销售量最大、读者市场最明确的产品,更是因为专业教材关乎行业未来,是一份责任重大、无上荣光的事业。专业出版社只有坚定编书育人、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和担当,才能矢志不渝地做好各类教材的开发、编辑、出版、印制、发行、培训服务、立体化建设等各项工作。

就民航院校的教材建设而言,行业教材的开发和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集中全行业优势资源,做好统编教材的建设,有利于推动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在行业科教部门的牵头下,依托民航培养人才的五所院校,中国民航出版社分专业、分步骤、分层次地开发了以飞行、机务、空中交通管理、机场、乘务、安保、运输服务等为民航特色的核心专业统编教材,突出了行业教材的权威性和整体性。二是各院校教师独自编写或者合作编写的实用讲义,也能够加快高质量教材进课堂的步伐。三是行业特色专业培训机构所需的相关教材和图书数量增加,因而为其提供“私人订制”式的教材也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在职培训教材是专业出版社对接行业职工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的需求特殊教材,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利器。在职培训教材由于一定的“刚需性”,其销量和市场都有一定的稳定性,是保障专业出版社运营的良性业务板块。为保障民航行业中的飞行员、乘务员、安检员、机务人员、空管人员等岗位的职业资格考试需求,中国民航出版社推出了 《民航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中国航空运输协会1+X证书制度系列教材》 《航空货物运输装载系列培训教材》等教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传统出版向融合出版转化的趋势下,专业出版社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积极在传统教材的出版形式上谋求创新和突破,利用各种技术和载体为立体化教材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的互动需求。

(五)不遗余力做好行业科普图书,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行业科普图书作为专业图书新近崛起的细化品种,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愈发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能够有效普及行业知识,直面行业发展的问题,也能在多种渠道营销中创造出不错的销售业绩,成为拉动图书经济效益的新增长点。

为做好行业科普工作,中国民航出版社深挖行业需求,“零距离”直面乘机旅客的困惑,通过科普图书的进行答疑解惑,推出了 《民航与旅客面对面》《我和飞机有千万个约会》《空中音符》《民航法律知多少》《一本书读懂无人机》等“民航科普丛书”。其中,《民航与旅客面对面》因正面回应了“航班延误”的“两会”热点话题,做到了从行业需求出发,以解决旅客最为关切的问题为落脚点,在民航业内外引发了广泛热议,开创了民航行业科普图书的开发路径和模式。

这些民航科普图书针对在民航行业中,引起社会关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策划、出版,旨在宣传与普及民航行业知识,满足人们文明乘机、安全出行的需求,促进航旅和谐,成为专业图书中不可小觑的细化产品。由此可见,做好行业科普图书的关键是应时而需、应运而生,最大限度地焕发出行业科普图书的生命力。

三、结 语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鼓舞人心的重要论述,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专业出版社在扎根行业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响应国家召唤,坚守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阵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选题策划和图书工作,致力于开发行业中出版反映行业前沿、奏响时代主旋律的科技精品图书,以专业优势来实现专业出版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猜你喜欢

中国民航出版社图书
我等待……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民航法律英译实践中的应用
中国民航管理安全现状探讨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