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啦啦操视角解析集体花球转体类技术的运用
2022-11-04韩淑瑶
韩淑瑶
(青岛技师学院,山东 青岛 266229)
花球啦啦操是啦啦操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可发挥性强,其动作整齐划一,制动有力,运动员手持花球,通过队形变化、过渡连接、舞蹈动作与操化动作等完美地诠释着啦啦操的团队精神和技术技巧特征。《2017—2020周期啦啦操竞赛规则》对涉及转体类动作的评分标准表述为:“技术技巧动作执行:适当的跳跃、旋转、托举、配合等;难度等级:技巧动作的难度级别、动作的难度级别、运动负荷的变化、节奏的难度变化等。” 并且规则中没有对技术技巧动作给出具体的分值,表面上看似降低了难度要求,但是实际上扩大了技术技巧动作的编排空间,加强了编排难度,在编排时既要考虑合理性,又要体现艺术性,让编排者有更多的空间去对技术技巧动作进行创编,这样的创编看似没有界限,实际上却提高了创编难度。转体类动作技术近年发展迅速,在代表啦啦操最高水平的啦啦操世界锦标赛的舞台上被大量运用,正在向更具难度和多样性的方向发展。通过观看2017年和2018年啦啦操世界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前3名队伍以及中国队的比赛视频,本文对转体动作在集体花球项目中的运用及编排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我国啦啦操队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我国啦啦操队在转体类技术动作的合理选择、完善编排提供理论参考。
1 转体类技术动作在集体花球成套中的运用分析
通过观看2017年和2018年啦啦操世界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前3名队伍以及中国队的比赛视频,将转体类动作在集体花球项目中的运用类型分为单一动作技术、复合型动作技术2类。单一型动作技术只包含1种转体动作,复合型动作技术是由2种或2种以上转体动作组成的。通过观察整理这些队伍中所有的转体动作可以发现,转体类动作技术主要有阿拉C杠、挥鞭转、阿提秋、阿拉贝斯、平转、吸腿转、抱腿转、后抱腿转、小四位转、小前举腿转、巴塞转、侧搬腿转、跪转以及一些队伍自创的转体动作类型。转体类动作对难度的技术技巧性要求较高,相对于跳跃类、平衡与柔韧类、翻腾类这3类动作失误率更高,在集体花球项目中,转体类动作的完成讲究一致性和完成性,完成人数越多、一致性越强、动作类型和表现形式更丰富,则更能体现运动队伍的竞技水平。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转体动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正在逐步发展。
1.1 单一型动作技术类型的运用解析
单一型动作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在完成质量和队员的配合方面操作都较容易。多种转体动作类型的运用和相同转体动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则体现了队伍间的水平差距。通过观看2017年和2018年啦啦操世界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前3名队伍和中国队的比赛视频发现,各支队伍应用最多的单一型动作技术是吸腿转,以日本队为代表的队伍对此类动作的掌握更娴熟,主要体现在运动员转体圈数多,在成套中多次出现3圈甚至4圈的吸腿转体,运动员的吸腿位置普遍较高,旋转速度快、身体平稳。中国队运用最多的单一型动作技术也是吸腿转,但转体圈数少,转体过程中出现了后脚跟落地的现象,身体晃动明显,个别队员支撑腿跳动,破坏了集体动作的整齐性,让动作质量大打折扣。另外,各支队伍运用较多的是平转,平转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类动作,其动作技术特点有利于运动员位移,而抱腿转的应用数量在减少,这类动作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在掌握转体技术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通过观看视频还可以发现,单一型动作技术的运用类型较少、重复率较高,因此,建议在提高转体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单一型动作技术的使用类型,探索单一型动作技术的种类,丰富成套内容。
1.2 复合型动作技术类型的运用解析
复合型动作技术是指2种或2种以上的转体动作组合,难度性更高,在呈现复合型动作技术时,不仅要考虑动作类型的多样性,队员完成的一致性,主力腿立踵的高度、膝盖的绷直、摆动腿膝盖和脚背的绷直、空腿的高度都是评判动作完成好坏的标准。在2017年啦啦操世界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中,第一名日本队的成套中出现了3次复合型动作技术,其中第二组使用了吸腿转、挥鞭转、阿拉贝斯、阿拉C杠、阿提秋5种动作组合,交替变换7次,快速完成多种动作转换,第三组在完成阿拉C杠4圈转体时出现身体面向由后向前的转换,难度系数高,动作新颖。第二名美国队采用了1次复合型动作技术,选用3种动作进行4次变换,阿拉C杠最高转数高达8圈,细节处理到位,身体面向和起伏基本一致,摆动腿的高度和手位变化整齐性高,提高了动作的流畅性,但由于美国队仅使用了1次复合型转体动作且组合类型较少,使得难度系数整体低于日本队。第三名墨西哥队的比赛成套中出现了6次复合型动作技术,第一次选用了吸腿转+小前举腿转+抱腿转3种动作的组合,除此之外选用的都是以阿拉C杠为主的2种动作的组合。中国队出现3次复合型动作技术,均以阿拉C杠+吸腿转的组合形式呈现,运动员在转体时身体略显僵硬,控腿和摆腿节奏性较差,脚踝松动和重心不稳使身体晃动幅度较大,在一定限度上降低了成套动作的一致性和观赏性。
在2018年啦啦操世界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转体类动作的运用中,第一名美国队选用多种复合型动作技术,不仅出现了由跪转接阿拉C杠的创新型动作,也加入了阿拉C杠的变向转换,完成规格较高,身体的面向、摆动腿的摆动路线和定位精准统一。第二名日本队的成套动作中使用4次复合型动作技术,出现了阿拉C杠、吸腿转、挥鞭转、平转四类动作的6次变换,是前三名队伍中选用种类最多的,可见日本队对多种转体类动作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运用能力较强,并且在完成阿拉C杠转体过程中通过手位的变换将花球放至动力腿膝盖后侧以此完成立转动作,动作具有创新性。但是本次比赛中日本队在复合型动作技术的运用中,在动作的整齐度上明显不如美国,尤其是在做最后一组复合型动作时,出现立踵高度不够、主力腿小跳、身体晃动、动作不齐、摆动腿膝盖弯曲的情况,这也是日本队落后于美国队的原因之一。第三名墨西哥队的复合型动作技术中,阿拉C杠选用的次数最多,转体圈数高达10圈,但由于组合种类少,缺乏创新性而造成视觉疲劳。中国队的成套中仅出现了1次阿拉C杠+吸腿转的复合型动作,动作种类过少,难度系数较低,可见复合型动作技术是中国队转体类动作掌握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动作种类与国外优秀队伍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1.3 转体类技术在集体花球成套中数量的运用解析
通过对2017年和2018年啦啦操世界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前3名队伍和中国队在比赛成套中转体类技术应用的数据汇总分析发现,美国队、日本队和墨西哥队成套中的转体类技术的运用数量均呈上升趋势,中国队则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在2018年的比赛成套中,美国队增加了复合型转体技术的运用,数量在前三名队伍中虽不是最多的,但是动作规格高,留头甩头整齐,支撑腿几乎没有出现跳动位移,摆动腿控腿水平高,动作流畅。日本队的转体类动作运用较多,数量增加得最多,但是2018年成套中的转体动作与2017年的成套比,质量有所下降,种类组合不如2017年的丰富,个别运动员还出现了跳动、位移、摆腿不一致等问题,主要是因为音乐过快,转体数量增多,难度系数高,运动员能力的差距导致呈现的效果不够完美。墨西哥队是运用转体类动作最多的队伍,其动作完成的一致性较高,转体数量多,但是转体动作种类较单一。在转体类动作呈现增加的趋势下,中国队反而大量减少了转体类动作的使用,由2017年的9次下降到2018年的5次,可见转体类动作是中国队的薄弱环节,其中复合型转体动作是中国队与国外队伍差距较大的一项,单一型动作的差距表现在转体的圈数上。作为能够体现运动员水平和成套艺术价值的动作,转体动作大趋势上数量是逐年增加的,必须加以重视,需要加强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稳定重心,加强下肢力量的训练稳定支撑,在此基础上提高动作质量和难度系数。
1.4 转体类技术在集体花球成套编排中的运用分析
设计合理队形变化能够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队形变化同样也是竞技能力的体现。在2017年的比赛中,前3名队伍都出现了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队形变化的情况。第一名日本队出现了2次,选用的转体动作是平转和跪转;第二名美国队出现了2次,选用的是平转接反身跨跳和平转接侧空翻进行位移,从而发生队形的变化;第三名墨西哥队出现了1次,选用的是平转+侧空翻;第九名中国队没有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队形变化。在2018年的比赛中,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队形变化的次数有所增多。第一名美国队运用了3次,用平转分别和侧空翻、反身跨跳和巴塞转体配合;日本队运用了1次,平转加反身跨跳;墨西哥队运用了1次,平转加反身跨跳;中国队运用了2次,分别是平转加反身跨跳和平转加操化动作。通过观察视频可以发现,中国队在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队形变化的使用方面不够擅长,与队形的变化流动融合性不高,看起来过于勉强,平转加操化的配合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出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队形变化的优势。在集体花球项目中,在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队形变化的使用上,美国队更得心应手一些,动作难度也更大,2年都出现了平转加侧空翻的高难动作;日本队利用跪转来进行队形变化的创意十分新颖;墨西哥队和中国队的使用情况较少。在利用转体类进行队形变化时,选用最多的转体动作就是单一型动作技术平转,使用跳转搭配跳跃类动作、翻腾类动作等,可以减少操化走位带来的单一性,增加技术动作在成套中的使用密度,提高成套动作的技术性。
成套编排中层次变化的编排能够带来流动的美感,并与静态形成对比的美感,在集体花球项目的编排中,层次编排占很重要的地位。在2017年的比赛中,转体类动作在层次变化上的应用共出现了3次,美国队运用1次,墨西哥队运用2次。在2018年的比赛中,转体类技术在层次变化上的运用共出现4次,日本用和墨西哥队都运用了2次。墨西哥队对转体动作在层次变化上的运用比较擅长,分层效果明显,而中国队在近2年的比赛中还没有出现过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分层变化的情况。利用转体类动作进行层次变化可以提高动作质量、减少动作失误,还能营造层次变化,体现成套动作的流畅美,转体类复合型动作技术是中国队的薄弱环节,因此,可以从转体类动作在层次变换方面的运用切入,丰富成套内容。
2 结 语
集体花球转体类技术中单一型动作技术以吸腿转为主,其他类型的动作相对匮乏,跪转作为一种新的转体类动作正在普及,将跪转与空间动作配合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极佳。以阿拉C杠+吸腿转为基础组合的复合型动作技术的变向转体成为发展趋势,复合型转体是中国队的短板,主要表现在转体动作种类单一、缺乏创新性、完成质量低。集体花球中转体类动作在队形变化方面主要以平转的形式呈现,将平转与跳跃类或者翻腾类动作组合,能够增加动作技术的密度,避免操化动作带来的枯燥,同时又能加大队形的流动性,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但仅通过平转来进行队形变化还比较单一,有待进一步创新。我国在转体类难度编排上应多学习强队在编排上的合理性,根据运动员水平的不同,编排合理转体种类数量以及合理的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