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和调控方法研究

2022-11-04鹏,赵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3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心理素质竞赛

周 鹏,赵 鑫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甘肃 张掖 734300)

中学阶段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尤为重要,是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中学阶段足球运动训练缺乏心理训练,从而导致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薄弱,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本文主要研究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和调控方法。

1 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

在中学阶段的足球训练框架中,由于缺少对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导致中学足球运动员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失分、失误、犯规等情况频发,影响了中学足球运动员足球运动比赛的胜负。

1.1 过度的亢奋躁动

中学阶段运动员处于青春期,该阶段运动员的情绪控制效果不理想,极容易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心理状态和情绪,亢奋情绪极易被激活。在亢奋状态下,中学足球运动员容易在足球赛事中出现犯规的问题,影响自身健康和其他运动员的安全,因此有效地控制自身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1.2 恐惧心理的存在

足球运动本身的对抗性较强,赛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极其考验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发状况后如何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已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例如,面对失球、点球,以及在淘汰赛、决赛中,中学足球运动员是否具备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但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偏弱,恐惧心理的出现导致其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活跃性受到影响,对比赛结果不利。

1.3 松懈的心理状态

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反应能力,快速进入状态。但中学足球运动员极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赛场上容易出现松懈心理,出现跑位不积极、技术动作松弛和防守消极等不良状态。

2 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

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足球场地、竞赛观赛人数、竞赛规模以及竞赛对手等;内部因素包括运动员参赛动机、训练水平、比赛经验等。分析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对后续的调控方案的制定具有积极意义。

2.1 外部因素

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外部因素的分析,要从足球场地、竞赛观赛人数、竞赛规模以及竞赛对手等方面着手。在足球场地方面,中学足球运动员在参与足球运动竞赛时,场地的适应性情况直接关系到这一群体的心理稳定性,如果在场地训练时出现场地软硬程度差异、场地出现异物等情况,会直接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在观赛人数上,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不足,运动竞赛时观赛人数越多,赛场的可控性难度越大,一旦出现言语上的冲突极容易造成中学足球运动员出现心理波动,使情绪控制的难度明显增加,观赛人数的影响也极容易造成中学足球运动员出现心理负荷;在竞赛规模上,校内竞赛、校外竞赛等不同级别的赛事活动,场地、观赛人数以及影响力也明显不同,竞赛规模上的差异也极容易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较差的中学足球运动员容易出现恐惧心理,精神紧张会导致动作技巧受到影响,使运动水平的发挥受到冲击;在竞赛对手方面,竞赛对手的强与弱关乎着中学足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发挥,遇到强劲的对手有助于中学足球运动员发现自己的不足、激活自身潜能,如果遇到弱势对手,中学足球运动员极容易出现自负、骄傲的情绪,使其综合水平的提升受到影响。综上,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状态因素较多,外部因素是导致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协调好具体过程,就影响因素提出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强化的可行方案。

2.2 内部因素

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中内部因素是关键一项,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具体包括中学足球运动员参与动机、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在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参与动机方面,中学足球运动员在参与训练和竞赛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激活自我内驱力,在遇到难题时可以快速地调节心理状态。但如果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参与动机不足,势必在训练、竞赛过程中遇到困难,使效果大打折扣。在中学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上,中学足球运动员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后备力量,其对足球运动的认知和理解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学阶段提供的足球运动的训练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案的支撑,从而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针对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层面的训练,更需要加强并形成系统的训练方案,从根本上优化中学足球运动员的训练环境,让足球运动心理训练的效果凸显,强化中学足球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水平。在比赛经验方面,中学足球运动员具备扎实的比赛经验,在面对足球比赛时会更放松,无论是运动技能还是参与体验都会明显增强。内部因素是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关键因素,教练员要高度关注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从而为中学足球运动员的成长服务。

3 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调控方法

3.1 模拟赛前训练环境

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强度训练的缺失,导致这一群体在面对训练和竞赛时极容易出现心理波动,从而对足球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和战术技巧的执行产生影响。为此,教练员要针对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波动情况制定具体策略,模拟赛前训练环境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赛场的方式展开,尝试在校内场景中开展足球赛事的训练活动,最大限度地还原赛场真实性,并根据赛场环境设定模拟干扰因素,如观众席的助威呐喊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进行赛前的专项训练。教练员可以根据中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极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模拟,对心理障碍因素具体明确,针对中学足球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专项训练方案,达成专项提升目标。赛前训练环境的形成有助于中学足球运动员调节心理状态,为后续的比赛实践提供保障。模拟赛前训练环境,可将训练重点放在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升上,使心理训练的效果最大化。

3.2 灵活运用心理训练方法

针对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较多,多元训练法的应用能有效发挥心理调控效果。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自我激励法。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稳定性不足,在面对比赛训练和教学时极容易出现心理层面的问题,因此需要教练员做好引导,即中学足球运动员在遇到难题之后第一时间要树立自信、肯定自己、鼓励自己,在心理上占据主动权才能保证足球训练的效果最大化。(2)意象训练法。意象训练法一般被称为心理回忆训练法,即通过在日常训练中回顾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以此来达成心理素质的强化目标,让训练效果得到激活和展开,如在足球比赛后,可以积极采取该训练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强度为核心,让中学足球运动员可以及时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断锻炼心理素质。(3)毅力训练法。由于足球比赛的对抗性较强,且随着近年来足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中学足球运动员之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学足球运动员正处于成长关键期,该时期心理素质的强化尤为重要。毅力训练法的应用侧重点是以心理强化为主,教练员可以尝试营造虚拟的心理训练场景,如模拟赛场干扰因素,通过重复性的抗干扰训练,为中学足球运动员的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3.3 建立心理咨询室

教练员除了要灵活运用心理训练方法外,还需要尝试从根源上着手。中学足球运动员面临复杂的训练环境,常出现心理变化和心理波动,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中学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其面向的是全体中学足球运动员,可围绕中学足球运动员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根本目的是处理好心理问题,最终让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进一步强化。相较于传统的心理训练模式,心理咨询室的建设能够及时调节中学足球运动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能提供动态的监测和指导,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和展开,保障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健康,使其能更从容地应对后续训练,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4 结 语

中学足球运动员是我国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关系到我国足球运动的长远发展,教练员应从心理变化的角度出发,明确影响中学足球运动员心理的具体因素,制定可行的调控方法,以调节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促进中学足球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心理素质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快乐足球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学生校园足球运动的有效开展模式探讨①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世界杯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