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路径研究

2022-11-04郝泽亮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爱国主义中华

郝泽亮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42)

新时期,高校不仅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且要回答好、落实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核心问题。围绕新时期的根本育人目标,对标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运动员,如何实现对其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高校思政教师、运动队教练员等相关教育者提出的新机遇、新挑战,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人才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运动员培养过程中面临着运动技能训练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之间的矛盾、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价值观扭曲和认同危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

1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机理

1.1 大学生运动员需要强健体魄,并提升时代使命感

中华体育精神内在要求大学生运动员养成一种艰苦锻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上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对手、争做一流,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勇于奋斗、不畏艰难、自强不息、超越梦想的生动写照。大学生运动员首先是运动员,运动员的身份赋予了其本质性和特殊性,运动员尤其是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天然职责和使命就是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强化体能来达到人类运动能力的边界甚至超越人类运动能力的边界,专业运动员体魄提升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运动员个人的能力和荣誉,而更代表与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运动水平的提升优化。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中国梦的实现首先有赖于国民整体拥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是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的物质基础之一。因此,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一定意义上可以象征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大学生运动员在中华体育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强化锻炼、超越自我可以增强其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奋斗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1.2 大学生运动员要为国争光,提升民族自豪感

大学生运动员在精神成长上的首位价值同时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首位价值——爱国,而爱国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加以表达,除了上面提到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增强外,切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爱国表现。大学生运动员作为运动员的直接目标就是参加各级各类的体育竞赛并取得好成绩,若能在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尤其是国际体育赛事中,通过自己的顽强拼搏取得喜人成绩,使国旗飘扬、国歌奏响,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争光,在国际舞台的特定场合和场景下大学生运动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会油然而生,这无疑就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它能够不断促使大学生运动员为祖国荣誉而战。

1.3 大学生运动员应求真务实和包容大气,展露国家形象

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维度,除了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外,求真务实、团结合作、倡导公正、包容大气的理性正义精神也是其中的重要维度,这些精神文化符号同样是展现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一个民族的民族风貌的重要标签。实际上,在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同时,除了为竞技成绩颁奖外,往往还会颁发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这都说明了体育人的精神文明素质的重要性。为国争光的感情往往在国际体育赛事上更容易被现场激发,但是无论是国际体育赛会还是国内各级体育赛会,都是展现和激发运动员理性正义精神的舞台,在运动员与运动员、运动队与运动队的交流交锋过程中,运动员在言行举止上彰显的理性正义精神能够表征民族国家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展露国家形象,进而产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产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2 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选取多所综合类和体育类院校中的在校大学生运动员为调查对象,总计发放问卷219份,回收问卷219份,有效问卷21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63%。其中,超过91.33%的大学生运动员对爱国的内涵有简单、纯粹和朴素的认知,认为爱国是公民道德,是对国家、民族、社会主义的热爱;个别大学生运动员对爱国有进一步的认识,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运动员中未发现不理性的民族主义倾向。

从大学生运动员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来看,最重要的渠道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占比分别达59.82%和58.9%,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庭爱国主义教育以外在的灌输形式为主。此外,还包括通过日常训练以及网络、报刊获得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自发习得为主等方式,占比相对偏低,分别为30.14%以及29.22%。

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问题,呈现为教育主体多样化的特征,占比从高到低分别是:思政课教师(67.58%)、教练员(46.58%)、学校领导(42.92%)、辅导员(42.47%)。数据表明,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思政课教师和教练员。思政课教师主体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显性爱国主义教育,教练员则通过体育训练促进大学生运动员隐性爱国主义教育,二者互为补充。通过分析相关数据看到,有15.98%的大学生运动员无法确定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这表明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主体的主体责任一定程度上不够明确,成为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之一。

对于调查对象所反映的当前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有53.42%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有51.14%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方式陈旧的问题;此外,还包括缺少足够时长和完整规划(36.07%)、爱国主义教育难以引起共鸣(32.88%)、资金设施缺乏(12.33%)等问题,以及学校、运动队、教练员不够重视(6.39%)等突出问题。

对于大学生运动员希望如何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改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问题,有75.34%的大学生运动员希望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54.79%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教育十分必要,有45.21%的大学生运动员认为应该注重历史观教育。该问题调查结果与“大学生运动员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的调查结果互为补充,反映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运动员对爱国主义教育保持积极态度。

结合我国发展的现实阶段及问卷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研判。一个国家的爱国主义,包括我国的爱国主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社会大背景和大事件的影响。当今世界正处于马克思所批判的由资本逻辑架构起来的现代性社会阶段,我国也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期,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和卓越成绩、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新力量、提供新方向的同时,我国也同样面临着现代性困境的考验。在人们的整体“生活世界”中,人们的存在方式异化,精神生活物质化、空虚化,市场化特征明显,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价值观念弥漫。受此大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也存在着人文教育缺失、互联网带来不良冲击、价值取向功利化等现实困境。

3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路径

3.1 以中华体育精神夯实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指导思想

思想指引行动。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大学生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实践过程,在体育实践中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因而从中华体育精神中充分吸取思想养分与确立正确指导思想是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认识和解决当前我国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特别是要扭转“体育就是要赢奖牌”的价值信念,扭转竞技体育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认知的单一化导向,消除“唯成绩论”而轻视人文素养教育的片面价值观。建设体育强国、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要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人”,在着力提升体育技术、创造优异体育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以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为重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体育激发的爱国热情是建立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品味、追求基础之上的,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加速器,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变压器,是人们追求高尚精神生活的助燃器,中华体育精神更是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核,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华体育精神所内蕴的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品质的全面性价值目标为指导思想。

3.2 以中华体育精神优化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领域全方位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提升的时代机遇为中华体育精神优化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提供了可能。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出发,指出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和互构关系,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同时环境也改变人、塑造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每个人的活动都受制于环境,大学生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同样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华体育精神是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体育运动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营造中华体育精神提升体育价值的环境氛围,将激发大学生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帮助引导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坚持爱国主义的正确方向,在正确的价值观和指导思想之下开展体育实践活动,而这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开展的。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因此中华体育精神对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优化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实现。

3.3 以中华体育精神促进大学生运动员人文教育发展

大学生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说,是为了实现国家意志,使国家意志向公民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转化;从个人层面来说,则是为了全面提升体育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文化素质、更好地实现人的社会化。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个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回归培养体育人才的本质。在竞技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科学技术作为巨大推力其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体育商业化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竞技体育人才的进步。但是,无论是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是经济层面的因素,都不能以功利主义取向来割裂甚至埋没体育本身的价值性,“重体轻育”等错误观念若存在则必然会产生诸如“假摔”“假球”等乱象。而这些乱象一旦发生,则势必损害国家形象。

针对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人文教育缺失等现实困境,应将中华体育精神全面、及时、有效地融入大学生运动员的人文素质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这种融入是一种全面的、内在的融入。大学生人文教育通过家庭教育、课堂教育、运动队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渠道获得,中华体育精神对人文教育的融入,应该着力于使人文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内容全面渗透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符号,使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引导作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尤其是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全过程中引入中华体育精神的教育元素,以丰富大学生运动员人文教育的内容、优化人文教育的方法、拓展人文教育的路径,进而在大学生运动员培养上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 结 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要求,这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荣使命。当今时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内涵,它既承载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和“团结合作”“重在参与”等精神,也包含了爱国主义的厚重价值,是优化人的生命存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从此种意义上说,以中华体育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与国家发展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引领切实深化大学生运动员的国家认同自觉、社会价值实现自觉以及时代责任自觉,是实现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目的。在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时,应以中华体育精神巩固和具化爱国主义教育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落实全面发展思想和“以人为中心”原则;应把握时代机遇,以中华体育精神优化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以中华体育精神创新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包括以中华体育精神夯实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指导思想;以中华体育精神优化大学生运动员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以中华体育精神促进大学生运动员人文教育发展等。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爱国主义中华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真正的体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