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英语的“不教之教”

2022-11-04江苏省东海县双店中心小学

青年心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师

江苏省东海县双店中心小学 马 玲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共赢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互动为形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相互促进、协同提高的一种“不教之教”融合贯通策略。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合作学习”有利于调用群体智慧、发挥团队力量,在互动中掌握核心知识、生成新知识、获得新发现,解决诸多问题;同时,有利于在互动中刺激个体发挥潜能、张扬个性、激发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英语课程的改革,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共同研讨,互相取长补短,在共同探索中相互启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创建民主和谐的生态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能。

一、“不教之教”的价值取向

(一)倾心竭力提高同步学习效益

小学英语教学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聚焦于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全程学习中,释放学习潜能,满足学习需求,找到自我价值与旨趣,是教师需要重点探讨的重点。我常态化运用“合作学习”激活课堂,在个体充分自主、独立学思的基础上,实施小组合作互动式学习,学生兴趣高涨,展示欲望强烈,学习与探讨自然而然发生,学习存在感和获得感满满!小组合作式学习,能顾及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逐步达成目标,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精神食粮”可吃,有咀嚼消化时空,感受吸收内化的快乐。小组合作式学习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内动力,又能相互融合为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素养和持久的学习能力!

(二)充分满足各类学生发展需求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力,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自主自由交往的时空,极易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合作意识、协同能力、反思矫正思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顺应时代飞速发展、人文思想延展、学习立体拓展的呼唤,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合作,进行广度与深度融合性知识探索,突围过去不擅长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瓶颈,主动交流思想与情感,在协同中提高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健康多元发展。

(三)持续共建共享生命旺盛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倡导学生间真实真诚的交流、合作与探索。教师在教学全程中理应成为主导与参与、示范与反思的引领者,科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各位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每位教师理应切实转变教学思想,将以老师“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充分彰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流精神,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探究、合作的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公平公正、释放能量、展示个性、相互融通的快乐课堂、生态课堂、生命力旺盛的课堂。

二、“不教之教”的内核优势

(一)每位学生都有充分研学的时空

英语非母语,乡镇农村小学生课外说练的机会比较少。在一个数十人的班级里,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说、尽情练的机会是不现实的;但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展示自我、求证是非、交流探讨的机会,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启发、学有动力,提高自学、互学和群学的效益,并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过多,由能力层次不同的4到6人自由组成为宜;“互动学习”的形式要科学,可以是口头交流“互动”,也可以是书面答疑“互动”,可以是小组间的“面对面互动”,也可以是个体间的“点对点互动”。

(二)每位学生都有学透学好的自信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流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得原本在课堂上不敢开口、不愿研讨、不能说话的后进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得更加自信;同时,让各类学生都有充分认识自我不足和他人优点的平台,从而有了自知之明,自觉取长补短,相互助力成功。

(三)每位学生都有协作共赢的行动

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尽快凝聚共识,确立同向的发力方向;为了小组,每位学生都会全力以赴,极力不拖后腿、少出洋相,主动在共同研学中收获如期的成果和意想不到的惊喜。“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引导每位学生学会运用常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聚焦核心问题,思考问题的成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多个办法。每人出谋划策,每人释放能量,自然而然增强了个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极易形成美好愿景相近、向心力强、自觉自愿互助的学习共同体。

三、“不教之教”的实践探索

(一)精准科学分组,奠定“合作学习”的真实根基

基于乡镇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小学英语学科的特质,在自主选择、遵循均衡、相互信任下,4人或6人为一组为最佳的“合作学习”范式。分组前,教师应细心观察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其兴趣、个性、成绩和表达等能力,引导学生“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实行组长推选制,组长能够带头示范、有效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全程的“合作学习”;不同的小组,整体担任职责不同,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全程参与小组学习;要极力促使各小组间整体水平相近,利于公平竞争、激发向上向好内驱力。科学合理的分组,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取长补短,在交流合作中实现真学习、真探究、真协作,促进每个小组成员提高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精致课堂设计,提升“合作学习”的自主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教无定法”,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教学方法逐步完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三个结合:讲读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学习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指学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问疑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

(三)成员各司其职,提高“合作学习”的含金价值

法国工程师林格曼的“拉绳实验”:把被试验者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度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其拉力。结果,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拉绳实验”出现“1+1<2”的情况,说明人有与生俱来的惰性,单枪匹马地独立操作,就会竭尽全力;到了一个集体中,则会把责任悄然分解到其他人身上。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要分工明确。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全面工作,分配任务、督促成员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与互助工作等;督查管理者,负责检查成员的课文背诵、单词短语掌握、日常对话交流、短文写作抽查等工作;作业检查记录者,负责记录反馈作业质量、任务完成、课外拓展等实况;总结者,负责小结时的记录,核计成员学习过程质量和阶段考核质量等。

(四)注重表演对话,保障“合作学习”的全员参与

英语是语言学科,合作表演对话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最佳路径。学完一段对话后,教师布置相关的对话表演任务,让学生准备后开展小组竞赛。为了个人自尊和小组荣誉,每位学生都会全力以赴、不甘人后。一般说来,成绩好的学生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弱的学生也会不甘示弱,全力演好自己的角色。例如课堂中pairs work时,让两个同学问答表演,一个男生或因为紧张或因为平时不习惯开口说,把“How old are you?”说成了“Who are you?”结果引起哄堂大笑。我并没有因为这个错误批评他,而是向全班同学说:“每个人进行口语表达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出错,只要你愿意开口说英语就是最棒的。”我微笑着对他说“Very good”!鼓励他继续下去,看到我鼓励的眼神那个说错的男生脸色恢复了平静,克服了因别人哄笑而产生的羞怯心理。此类活动,不仅历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而且训练学生的自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不教之教”的点醒共勉

(一)“合作学习”内容有价值,力避流于形式走过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备受钟爱,但并非所有的英语课堂教学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实况,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教师教学的调剂品和装饰品,也不是学生借机“放松一下”“热闹一下”。在教学实践中,要将“合作学习”应用在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与巩固上;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可行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要遵循必要性和针对性原则,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间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需要多少时间、合作之后应该做什么等。任何时候,教师都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以实现预期的合作互学的目标。

(二)“合作学习”环环有个体,力避整齐同步一刀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有老师给出任务后直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动”,缺失学生的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名存实亡。个人觉得正确的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规范要求、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们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们所有。”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大致结构是“任务引路、个体自学、合作学习、组际交流、集体评价”。换言之,针对新知识、新信息,学生应先独立充分思考,全面感受新知、找到研学重点、感受困惑与问题,明确需要合作解决的要点;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小组将各人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教师指导聚焦交流、综合评价和反思矫正等。

(三)“合作学习”全程重评价,力避盲目评价无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我们应把小组平时的表现纳入过程性评价,对小组活动结果进行激励性评价。在“合作学习”时,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在学习上,会出现聊天、说闹等现象,要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在学生汇报、评估和最终的成果展示后,教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坚持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鼓励学生间交流和合作,对“合作学习”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和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准确使用英语。经常性的最佳小组的评比,能激励每位成员主动学习和展示,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进而持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给英语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但“合作学习”仍存在科学性不强、层递性不严、调适不及时等问题,需要我们坚持“不教之教”的教学思想,立足校情学情,及时反思整改,持续创新完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综合效能。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