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

2022-11-04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民族音乐融合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尤 凤

信息化时代,世界文化多元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递本学科知识点,更要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经典的重任,为当代小学生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民族乐器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民族乐器的辅助下不断激发音乐潜能,提高艺术素养。

民族乐器作为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更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其在感知体验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信心。小学音乐教师积极探索民族乐器融合的策略,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延伸教学课堂、激活学生审美体验和音乐创造力的重要举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民族乐器的了解,进一步感知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奠定牢固基础。

一、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必要性阐述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近年来,情感教育和兴趣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应用更加深入,特别是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追求更先进、新颖的教学方式,希望能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兴趣点,使其更加积极投入到课堂中,而民族乐器的融合就是创新模式之一。通过这种方式能增强学生对民族乐器文化的了解,为其进一步激发潜能,提高音乐素养奠定基础。同时,民族乐器的融合对提升学生成绩也有显著效果。

小学音乐教师利用学习民族乐器的机会来促进学生大脑智力锻炼和感知能力训练,使其思维更加活跃、抗压能力更强,促进其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民族意识和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操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民族乐器的融入既对培养小学生民族音乐认知大有裨益,也对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有积极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利用民族音乐演奏一曲“寓情于乐”的乐曲,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陶冶情操,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例如:古筝是极受国人喜爱的一种民族乐器,其不仅入门简单,而且能让小学生从中感受到演奏的乐趣。融其于课堂,既能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曲目的情感基调,还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音乐中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为学生播放完教材版本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其播放一遍古筝版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通过两个版本的对比来让小学生意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继而培养其乐观积极看待世界的心态,使其增强民族意识和精神,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三)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满足新课改需求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民族乐器教学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表现,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系好音乐观的第一道纽扣。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民族乐器为丰富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持。在这种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以民族乐器的多样性来丰富课堂的多元化,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爱上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继而增强其审美感知能力和音乐素养。此外,大部分小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得不多,一方面因为民族音乐与之生活的环境缺乏关联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对音乐文化产生错误认知,继而影响其行为和思想。

在课堂上使用民族乐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形式,缩短其与民族音乐的距离,继而消除距离感,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为新课改发展提供助力。

二、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对民族乐器融合教学认可度低,所占比例远不及理想状态

虽然家长会对学生进行兴趣培训和拓展,但大多集中在钢琴、舞蹈、声乐领域,对民族乐器的涉猎较少。一方面因为家长对其认可度低,了解片面,因而在选择方面会下意识忽视与之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民乐类课程本身较少,专业教师也很少,对学生民乐教学也多倾向于民歌教学,因而民族乐器融合教学发展并不理想。以二胡为例,大部分家长对二胡的印象还停留在著名曲目《二泉映月》的曲风中,一谈及二胡就感觉是老一辈人才会弹奏的乐器,没有西方乐器普及度高。因此,对在课堂上融合二胡开展教学并不看好。

(二)学校基础教具储备不足,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支撑

近些年来,小学音乐改革之风虽然盛行,但在某些领域还欠缺火候,特别是民族乐器融合教学方面,因学校基础教具储备不足等缘故,很多教师都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乐器的价值,导致师生对融合民族乐器教学产生不满。再加上部分学校对音乐教学改革并不重视,也未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最终导致民乐教学受阻,课堂融合效果不理想。

另外,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乐器也与时俱进发生极大的创新改变,以古筝为例,不仅在原有古筝的基础上融入了新乐器形式,还更好地丰富了古筝类型,使其能演奏出更为复杂的曲目,提高了古筝的实用性。不过,无论是古筝类乐器还是其他民族乐器都是价格不低的物品,这个原因也导致不少学校对其望而却步,无法保证教学教具的充足。不仅如此,缺乏系统严谨的课程体系支撑也是民族乐器融合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小学音乐教师极少对民族乐器有兴趣,因而了解不深,讲解不到位,最终导致其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民族乐器本身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民族乐器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精选融合乐器,打造独一无二的民族乐器教学课堂

民族乐器虽然能有效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但也需要慎重选择,只有选对选好乐器才能让整个课堂的融合更加自然,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才能真正发挥民族乐器的教具价值,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和民族文化的艺术之美,继而增强其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解《忆江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适合什么样的民族乐器,然后引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种类的了解和认知,继而增强其民族文化知识。之后教师再结合《忆江南》这首歌曲的特点来为学生讲解选择古筝的原因,从侧面加深学生对古筝乐器的了解。歌曲《忆江南》所采用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词《忆江南》,其曲调悠扬,旋律婉转,歌词优美,能让人充分品味出江南细腻的风韵和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教师在融合古筝教学之时还可以跨学科开展教学活动,如在课堂上加入白居易的《琵琶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要着眼于文化本质和情感内核来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使其充分了解民族音乐的特质,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好感度。再比如在讲解《跳吧跳吧》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新疆的民族乐器冬布拉和新疆舞蹈;在讲解《我的家在日喀则》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下西藏扬琴等,通过这些不同民族乐器的伴奏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民族特色,提高教学趣味和实效性,继而拓展学生视野和阅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二)以多元化手段丰富课堂,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

小学音乐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教师在融合民族乐器之时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等多元化手段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艺术感知,为其音乐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讲解《五月五赛龙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五月五端午节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感知音乐形式、旋律和节奏,以此来增强其对音乐、乐器的感知。同时,教师利用民族乐器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聆听音乐、感受民族乐器的机会,使其更为直观地接触民族乐器,激发其潜能和动力,继而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音乐,爱上民族音乐文化。

教师还可以借助打击乐器的创编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思维,使其在民族音乐文化素养上有所提升和发展。

例如:在讲解《你听什么敲响了》时,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民间打击乐器来敲击,然后让学生根据发出的声音来猜是什么乐器。这种“听声音猜乐器”的游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活动,也让学生对民间打击乐器的好奇心得到激发,因而学习效果更加突出。教师再利用这些民间打击乐器来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深入探索,并通过创编歌曲的方式来形成创意合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思维和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民间打击乐器的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从音色、演奏方式以及材质等多个方面为学生介绍一下所用民间乐器的特点,使其在基础知识普及过程中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好感度。

最后,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民族乐器,使其能轻松敲打出好听的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满足感,继而在合奏展演中增强教学实效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升华主题内涵追溯文化历史,助力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念

很多小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理解和认知都存在片面性,甚至部分教师也是如此,认为民族乐器不如西方乐器高雅。实际上,民族乐器有其独特的民族韵味和特色,它们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见证者,更是民族文化的有效传递者。

教师在融合民族乐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要适当拓展、深入挖掘,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民族乐器背后的文化精神,继而推动小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思考和探索,提高其情感感悟和体验,增强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曲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曲目中感悟豫剧文化的精彩,感受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魅力。除了学唱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豫剧文化,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吹一吹、试一试的方式来了解民族器乐的不同,同时在豫剧大师的讲解中加深学生对豫剧文化的深层了解,使其阅历和知识面得到有效拓展,也为民族乐器焕发新生提供土壤。学生在不断的听唱中体验、交流、感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与教学理念,提升自身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和艺术内涵的理解,增强其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自豪感、自信心,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

(四)以儿童为本位融合民族乐器,迎合儿童的喜好和需求

小学音乐教师在融合民族乐器教学之时必须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要以儿童为本位,不断发掘适合6到12岁儿童学习的民族乐器融合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百鸟朝凤》这一曲目之时用到的主要民族乐器是唢呐,这一乐器对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更何况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不能一上来就以唢呐开讲,那样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首先以背诵含有鸟类名称古诗的游戏竞赛来展开教学,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和学科间的黏性。通过古诗词引出“鸟”这一主题之后,教师再用多媒体播放各种鸟类及其叫声,以此来增强学生对鸟类动物鸣叫和形态的了解,然后自然过渡到《百鸟朝凤》鸟鸣片段。通过让学生猜片段中鸣叫鸟类的名称来增强学生对唢呐的接纳度,最后播放《百鸟朝凤》的整体独奏,让学生在唢呐的独特音色中畅游鸟类王国,提高其对民族乐器的好感度,助其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种以儿童认知为参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浓郁的课堂氛围熏陶下,一步步探索民族乐器与文化,最终为其学好音乐、提高民族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四、结语

民族乐器作为民族传承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意义,小学音乐教师在融合民族乐器开展教学活动时,首先要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并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和乐趣,为其接受并自主学习民族乐器打好基础。

同时,教师还要秉承“以儿童为本位”的原则,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特点,以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讲解方式融合民族乐器,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的实效性,才能为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和民族精神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民族音乐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刚柔并济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破次元
融椅
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