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REAM视域下大班幼儿种植活动策略研究
——以大班幼儿搭建豆苗藤架的活动为例

2022-11-04福建省厦门市第九幼儿园沈丹丹

华夏教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荷兰豆架子计划

福建省厦门市第九幼儿园 沈丹丹

一、STREAM与幼儿发展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STEM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偏重理工的STEM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人文教育开始得到重视,艺术统整的STEAM教育应运而生。STEAM中的“A(Arts,艺术)”不是狭义的艺术,而是指一种表达方式,能把思想和情感转化为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包含精致艺术(美术、音乐、戏剧、雕塑、建筑、摄影等)、人文艺术、语言艺术(口头、书面)、肢体和手工艺术(舞蹈、劳动、创作等)。

加入了“A”的STEAM教育强调学生要基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跨领域经验,用创造性的方法设计方案、执行计划、反复调试精进,从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A”的加入提醒了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幼儿“做什么”“怎么做”,更需要关注“谁来做”“为什么这样做”,重视幼儿的人文素养。

随着STEAM教育的发展,为了满足高素质专业人士能够胜任撰写报告、实验材料以及与人交流的需要,开始有研究者强调读写能力是科学、工程和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 将“R”(Reading/Writing,读写)加入其中,使“STEM”在转为“STEAM”后又发展成为“STREAM”。

从STEM到STEAM再到STREAM,这种教育理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其跨学科的统整概念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的“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不谋而合。将STREAM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的活动,能满足快速发展的时代对综合素质型人才的需要,适用于幼儿园阶段各项综合活动。

对学前阶段的幼儿教育来说,STREAM的六要素内涵为:S(科学)指运用观察、比较、推测等科学能力探究事物的属性,事物的“前科学”概念等;T(技术)指探查工具、记录工具、制作工具等的使用,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产品的技能等;R(读写)指阅读运用多种渠道获取的多形式资源信息,筛选并记录有效信息,运用多种方式表征经验的能力等;E(工程)指计划、设计、实施、优化再实施的流程;A(艺术)指独立性、批判性、合作性地思考,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创造性表达、交流经验等;M(数学)指数、量、时空概念,测量和统计等数学能力等。

二、大班幼儿种植活动与STREAM

种植活动是幼儿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与植物、阳光、水、泥土、工具等多要素相互作用,以探究世界奥秘的活动,是幼儿亲近自然、探究世界的良好路径,能够帮助幼儿更密切地联系外界环境,探究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规律,感受季节的变化,培养幼儿连续观察、深入探究事物的能力。STREAM强调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执行、精进,与种植活动的核心价值十分契合。

近年来,种植角已成为幼儿园的必备区域,各个幼儿园内公共区域及班级活动室都有一定的区域用于种植蔬果,以供幼儿观察探究。但我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种植活动普遍存在活动目标不够深入、幼儿的观察探究流于表面、缺乏连续性等问题。

幼儿在大班时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求知探索、合作游戏的意识增强,喜欢与同伴一起合作游戏,前书写、前阅读能力也有明显的发展。STREAM教育理念具备整合性、计划性、协作性、反思性的特点,将STREAM教育运用在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

简而言之,STREAM视域下的大班幼儿种植活动,是指增加幼儿在自然真实环境中与植物、阳光、水、泥土、工具等的接触,融合科学、技术、读写、工程、艺术和数学六要素的跨领域经验,在种植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发现问题,根据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计划方案并实施,产生一定的“产品”,在实施过程中反复调试、精进,并在每个阶段的尾声总结反思、交流经验,再根据经验重新制订方案实施,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三、STREAM指引下大班幼儿种植活动的基本策略

STREAM教育要求学生协作学习,使用工程设计流程(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简称EDP)制订问题的解决方案开展开放式探索,即学生定义问题,对问题相关背景进行研究,商讨多种方案,创建模型,在实施方案中不断优化、重新设计,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小组成员使用EDP多次迭代的结果。

我班在大班上学期开始实施以STREAM为指导理念的种植活动,学期初幼儿经过投票决定在班级的菜园种植荷兰豆。为方便幼儿能持续地观察荷兰豆的生长变化,根据荷兰豆的长势进行一定的探究活动,我将班级的科学区和自然角二合一,并在活动室中增设资源库,提供各类制作工具及材料,如观察/探究工具——放大镜、耙子、铲子、尺子等,记录工具——画板、记录纸、手机等,制作工具——剪刀、钳子、石头等,制作材料——竹竿、木棍、毛根、绸绳、麻绳、铁丝、胶带等,引导幼儿利用一日生活活动自由结伴、自主选材进行种植探究活动。幼儿在这样的环境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颇具STREAM特色的实践活动。

这一系列活动的实施参考了工程设计流程的基本活动环节及格雷特·亚克门团队设计的教育教学过程卡的主要内容。我根据本班幼儿种植荷兰豆的活动轨迹,结合幼儿搭建豆苗藤架的主要活动实例总结出以下STREAM种植活动的五大基本策略。

(一)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开展以STREAM为指引的幼儿种植活动,教师除了需具备STREAM理念素养之外,还需具备及时发现问题、挖掘教育契机的敏感性,能够在种植活动中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困惑,生成具备STREAM要素的探究性活动。

例如:在种植荷兰豆初期,荷兰豆种子如期长出了小豆苗,幼儿欢欣雀跃。在经过三天的小长假后,幼儿发现自己精心呵护的荷兰豆苗长出了长长的藤蔓,藤蔓交织缠绕、杂乱无序地伸展到隔壁班级的菜地里,于是他们陆续提出了“为什么会这样?”“荷兰豆还长得出来吗?”等疑问。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幼儿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总结出幼儿想要护理豆苗的需要及存在护理经验不足的问题,从而确定了生成性探究活动的主题——“搭架子”,并分析出活动的六要素:S(科学):运用观察、预测、比较等能力推论影响架子稳固性的原因,探索、体验和验证架子的结构、平衡、力学和稳固程度等。T(技术):运用计划单、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搭架的计划方案,选择适当的材料搭架,掌握搭架工具及材料的使用方法(制作技能——拼接、裁剪、缠绕、捆绑等),运用多种工具加固架子的方法。R(读写):收集搭架相关资源信息,阅读并观察架子的图片、设计图、制作步骤等,运用符号、图画等方式记录搭架计划和过程等。E(工程):选择一定的工具、材料设计架子,制订搭架计划并实施,根据搭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藤架的设计。A(艺术):运用口头或肢体语言交流架子的搭建,设计架子的外观、结构,记录搭架的计划、故事和思考等。M(数学):计算架子支撑物使用的数量,架子支撑点的间距、大小,架子固定点的高度。

(二)收集信息,分析素材

STREAM教育中的“R”强调了阅读与书写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也强调对幼儿前书写、前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缺乏书写文字的能力,符号、图画、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等就成为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征已有经验的重要方式。所以我更愿意将幼儿阶段的STREAM教育中的“R-Reading”理解为收集多种信息,从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R-Wrting”理解为记录,即运用符号、图画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计划、发现和问题等内容的能力。

为了促进这两项能力的提高,在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收集有关植物的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引导幼儿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适用于设计方案的素材进行运用。素材的丰富多元离不开家长和社区的鼎力协助。如在搭架活动前,可以借助家园共同收集的不同荷兰豆藤架的图片、搭架视频或书籍等资源信息,引导幼儿了解荷兰豆苗的护理方法及藤架的材料、结构等,从中收集并记录护理班级种植角中杂乱无序的藤蔓的有效信息,再由教师将幼儿记录的这些“信息”运用一定的逻辑呈现出来,促进幼儿间的沟通交流,从而体现STREAM中“R”的要素运用。

(三)协作计划,设计方案

协作与计划在STREAM教育中不可或缺,指3—5名幼儿组成合作小组,在小组中与成员讨论交流,计划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从而提高沟通交流、人际交往和制订规划等方面的能力。

经过上一步多种渠道的资源信息筛选,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幼儿联系实际问题,与同伴协商合作计划,运用符号、图画等多种形式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若出现多种方案,则可引导幼儿优选其一实施或分头实施不同方案。例如:在搭架活动前,幼儿合作协商并记录搭架的计划,包括藤架的外观设计、所需材料、工具的种类和数量、制作的步骤及人员的分工等内容。STREAM中“R”“E”“A”“M”等多要素经验在此环节中得到调动。

(四)实施计划,解决问题

有了对方案的整体规划,幼儿就可以借助已有经验,根据计划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观察并记录幼儿分工合作、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等多领域的情况。

当然,计划性与修正性并不互相排斥,活动中难免会有突发情况的出现,如缺少工具材料等问题,这就要求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适时地调整原有的计划,使活动计划不断趋于完善。

例如:在搭建藤架的过程中,搭建“井”字形结构藤架的小组发现实际所需的竹竿数量比计划的更多,教师随即引导幼儿到备用材料中寻找或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又如搭建帐篷形藤架的小组遇到藤架交叉点不易固定的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多次观察帐篷形藤架的成品图,幼儿观察对比后发现小组使用的竹竿插地间距过大,便及时做了调整,从而解决了问题;再如搭建交叉型藤架的小组遇到竹竿不时掉落、不够稳固的问题时,在教师引导下拾起田边的石头作为“榔头”,敲打竹竿顶部使竹竿牢牢地扎入土中,巧妙地解决了架子不够稳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T”“M”等要素的调动得到了体现。

(五)迭代精进,分享反思

锲而不舍、改进完善在幼儿STREAM种植探索活动中也是重要元素。幼儿设计出的产品有待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改善与精进,以提高对工程的质量检测意识和节省材料的意识。如第一小组搭建的“井”字形结构藤架在菜田里经历了几天的风吹日晒后,倾斜摇晃、不堪一击,豆苗藤蔓也不见向上攀爬,幼儿观察对比了其他小组藤架的结构,参考单组网架结构在原有架子的基础上加入了三根斜插竹竿,提高了藤架的稳定性。

除了在产品运用中提高产品质量,教师还利用记录纸、相机和录像机多种媒介记录幼儿的搭架过程,引导幼儿集中交流,分享搭架经验,从藤架外观的设计、材料工具的使用、制作步骤及人员分工等方面总结优势与不足,思考下一次活动如何调整,促进小组之间协同进步。当然,STREAM理念鼓励答案的多样化,肯定失败的意义,即使个别小组没有搭架成功,只要幼儿在活动中用心参与,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那么这样的活动都是充满意义的。

总之,STREAM视域下的大班幼儿种植活动是历经发现问题—确定主题—收集信息—分析素材—协作计划—设计方案—实施计划—解决问题—迭代精进—分享反思等基本环节的活动过程,能改善种植活动目标不深入、探究流于表面、缺乏系统连续性等问题,融合科学、技术、读写、工程、艺术及数学等多要素,有助于提高幼儿协商计划、合作探究及精进反思的综合能力,为幼儿将来成为复合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荷兰豆架子计划
高的只是你的架子
你我都不知道的冷知识
腊肠炒荷兰豆
架子牛快速育肥饲养管理技术
暑假计划
水果盒
果仁荷兰豆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