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空间演化研究

2022-11-03毛爱平李秀霞

绿色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低度市州集约

毛爱平,李秀霞

(吉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1 引言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维持生存和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1~3],城市也在特定土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并且由土地支撑起内部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近些年,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城市用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4~6]。为了避免城市土地出现粗放经营、过度利用现象,以及缓解土地短缺及土地浪费问题,当前各地急需在维持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限制批复新增用于城市建设的指标,充分激发利用现有土地的潜力[7~9],进而得到更高的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期望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配置的目的[10,11]。

当前有关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成果颇丰,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于确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建立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以及研究相关政策的可行性等方面[12~15]。而在关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方面研究的空间尺度上,大多是在分析开发区用地现状、规划状况等角度对潜力及进行评价[16,17]。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建立合适的指标评价体系,讨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并对吉林省9个地市州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揭示各类功能区集约利用的空间特征及分布规律。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和针对性建议,为吉林省未来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2 研究区概况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中部,是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地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0′~46°19′之间,土地面积18.74万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下辖省会长春市,以及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在内的7个地级市和1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吉林省总人口数量为2407.35万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3235.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2年平均增长4.4%。随着吉林省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建设用地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吉林省9个地市州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挖掘潜在的存量用地,有针对性地对用地方式进行转变,提高用地结构的科学性,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实践意义。

3 数据来源、指标选取及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

3.1.1 数据来源

查阅吉林省统计年鉴,获取历年人口与经济数据;查阅吉林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获取近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根据吉林省城镇地籍变更调查数据库的数据,提取近10年吉林省各地市州中心城区范围、建筑面积等建设状况数据;查阅吉林省统计公报、吉林省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获取房地产、土地市场地价交易资料数据等,并经过科学方法实地调研校正数据[18]。

3.1.2 指标选取

首先,根据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划分为5个功能区,分别为居住、商业、工业、教育和行政办公,选择了18个综合性强、独立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指标,然后采取熵值法,根据所得指标的重要程度和贡献度确定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到的中心城区五类功能区评价指标如表 1所示。

表1 吉林省9个地市州中心城区用地状况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3.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基本单元是根据区域土地用地现状中主导用途与规划使用方向的差别,在保持用地功能完备、行政区划相对完整、地形与地物边界一致、基准地价水平基本相当的情况下而划定的功能区[19]。

利用土地利用集约指数对吉林省9个地市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算。

土地利用集约指数(λ),每个指标的标准化值与对应的权重的乘积的和,表示为:

(1)

式(1)中:λ为功能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βi为第i项指标权重;Fi为第i项指标的标准化值[20]。

评价标准:λ>80,可认为是集约利用区;60<λ<80,可认为是为中度利用区;λ<60,可认为是低度利用区。

熵值法即客观赋权法可以有效避免主观赋权法的主观片面性影响,以尽量减小评价结果的误差[21]。熵权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不同指标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可以用信息熵得到的相应指标熵权,修正误差大的指标权重,利用该方法可以更为客观地对数据进行讨论[22]。

4 结果与分析

4.1 功能区划分结果

综合分析吉林省9个地市州2010~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结构,首先去掉没有参与评价的区域,而后通过具体城市的规划图粗分功能区,再根据行政边界对功能区进行细分,确定各个功能区的边界并对功能区进行分类与编码编号,最终分为居住、工业、商业、教育、行政五大类功能区,共2285~2459个[18]。划分结果见表 2。

表2 功能区划分结果汇总 个

4.1.2 各功能区建设用地集约度分析

根据上述土地集约度评价公式,对2010~2020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进行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

4.1.3 时间演化规律

由表3可见,2010~2020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中度利用区分别从32.75%和40.89%下降为32.45%和40.85%,而低度利用区呈现上升趋势,从26.37%上升为26.67%,由此可见,吉林省9个地市州不断向外扩张,土地集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吉林省建设用地低效利用。

表3 吉林省9个地市州功能区土地利用状况类型汇总

2010~2020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只有长春市集约利用略有增加,其余白山、通化、四平、白城、辽源、松源、延吉、吉林等8个城市都处于下降趋势;中度利用区只有长春和吉林呈略有增加,其余白山、通化、四平、白城、辽源、松源、延吉等7个城市都处于下降趋势;而低度利用区长春市呈现下降趋势外,其余白山、通化、四平、白城、辽源、松源、延吉、吉林等8个城市都处于上升趋势。说明吉林省9个地市州呈评价区规模呈现外延式扩张。

4.2.2 空间演化规律

从表3可以看出,在研究的吉林省9个地市州功能区内,无过度利用区;在所有功能区总面积中低度、中度以及集约利用依次占的26.37%~26.67%、40.89%~40.85%、32.75%~32.45%;集约利用度并不并高,只占1/3,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区占比高达2/3,说明吉林省9个地地市州城市建设用地低效率。

从9个地市州来看,集约利用区依次为吉林市、松原、辽源、延吉、白城市、通化、长春市、四平和白山市,最高的是吉林市,占50%以上,最低的白山市,不足10%,相差较大近5倍,总体呈现中部高,东西低的格局。

中度利用区依次为长春市、延吉、白山、四平、吉林、松原、白城、辽源、通化,最高的是长春市,为60%以下,最低为25%以上,相差不足3倍,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

低度利用区依次为白山、通化、四平、白城、辽源、松源、延吉、吉林、长春,最高为白山,高达56%以上,最低为长春市,不足为15%,相差近4倍,呈现出中部高,东西高的格局。

总之,吉林省9个地市州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逐渐降低。集约利用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区中心,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功能区分布在城区外围,一方面,由于土地利用类型圈层式的变化,导致土地利用强度随着商业、住宅向工业、其他区的变化逐渐降低;另一方面,受城市扩张开发时序的影响,使得老城区因开发早,基础设施完善,人口密集,建设强度较高,外围城区则因开发较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人口相对稀疏,建设强度不高[23]。

城市建设用地延续外延式扩张模式,导致新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用地挖潜不足。其他功能区多分布于工作区域外围,主要由公园、绿化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和空闲土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等构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1)2010~2020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中度利用区分别从32.75%和40.89%下降为32.45%和40.85%,而低度利用区呈现上升趋势,从26.37%上升为26.67%。说明吉林省近10年来9个地市州建设用地不断向外扩张,但土地集约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低效利用较严重。

(2)在讨论的吉林省9个地市州功能区中,无过度利用区,低度、中度以及集约利用区依次占全部功能区面积的26.37%~26.67% 、40.89%~40.85%、32.75%~32.45%;集约利用区不足1/3,大部分都处于中度利用和低度利用状态。

(3)吉林省9个地市州城市外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致使新建城区用地的集约度略低,对建设用地的潜力挖掘不足。

5.2 讨论

本文对2010~2020年吉林省9个地市州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低度利用类型占比较大,且呈下降趋势。今后为缓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之间尖锐的用地冲突,需强化挖掘建设用地潜力的力度,尤其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低效建设用地的潜力,是增进城市发展的科学性、可持续性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低度市州集约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教学策略
对低度白酒生产技术的探究
木瓜可预防早泄吗?
2017:市州报社长在谋划什么?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日本“缩小意识”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