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下的美丽庭院创建路径探析
——以台州蓬街镇镇东村庭院景观改造为例

2022-11-03鲍齐齐蔡梦莎邢思懿杜煜瑶诸俊豪

绿色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东村庭院乡土

鲍齐齐,蔡梦莎,邢思懿,杜煜瑶,诸俊豪,施 艺

(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具体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与前提[1],而美丽庭院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支点。

随着乡村振兴的接续推进,设计语言的不断更新以及村民需求的变更,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也在随之变化[2]。然而在部分地区的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片面强调城市景观下乡,淡化了乡村的生态特色和地域性特色,导致目前的乡村庭院景观设计尚未形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理念,致使“千村一面”、乡村特色丧失以及景观风貌受损等问题的出现[3]。

乡村庭院不仅仅是村民的日常生活场所,也是生产劳动的重要场所,科学合理的庭院布局能为乡村居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居住环境,也确保了生产劳动的便捷性。美丽庭院建设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以及文化的有机更新提供了方法和途径[4]。

戴松青[5]在北京郊区一村庄的景观改造设计中,提出要重视乡村景观意象,关注乡村景观空间的营造,并号召村民参与设计,提出“微循环、自更新”的整体景观环境建设策略;范雯雯等[6]基于村民年龄和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庭院分为村民常住型、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公共服务型4种类型,何超等[7]将庭院划分为园艺型、观赏型和趣味型3种,并根据当地乡土景观元素种类及特征分别提出各类型庭院的景观营造策略;吕晓琪等[8]通过对场地的道路进行梳理、进行庭院灯等照明设计、标识等设施设计、绿化及节点美化设计,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汤辉[9]从庭院的景观要素、功能布局、空间形制等方面总结归纳乡村庭院景观自发性建造特征,针对性地提出设计指引和组织引导策略。

综上,目前庭院景观营造的实践方兴未艾,美丽庭院的创建应厚植生态底色,充分融入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合理营造功能空间,高效落实生态宜居的政策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

2 乡村庭院景观

2.1 概念

乡村庭院是以农户住宅为基本单位,院墙围合形成的封闭、半封闭或开敞的户外空间。乡村景观泛指城市以外的、人类聚居以及相关活动行为发生的景观场所。乡村庭院景观是城镇建成区、规划区以外的地区,位于建筑物周围由围合要素限定,能够满足人们从封闭建筑中走出来交流、休憩、观赏等多方面的需求的顶部开敞的绿色空间景观[5]。

2.2 构成要素

2.2.1 庭院绿化

植物是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中最有生命力的重要元素,植物景观是乡村庭院中最为重要的景观。合理种植观花、观果、色叶植物,配以芳香植物以及可食植物,形成丰富的季相变化,还能增强植物景观的健康效益和互动性[6]。

2.2.2 庭院铺装

庭院的铺装可以展现一个庭院景观的风格,利用不同材料、纹理、色彩、大小的硬质铺装能对庭院空间进行划分和限定。在庭院中使用乡土材料如石块、青砖、水泥砖以及鹅卵石等,能彰显地域特色,凸显乡村韵味。

2.2.3 景观小品

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乡村庭院景观设计中布设景观小品可以提升庭院景观的观赏性,增加庭院景观的人文气息,有助于游客了解乡村,感受乡村的历史、人文、生产和生活。这亦符合美丽乡村庭院景观的“宜游”“宜文”的要求。可利用农业生产中的水井、瓦罐、农具等具有乡土人文韵味的小品进行庭院的点缀,增添院落景致。

2.2.4 休憩设施

乡村庭院景观主要以凉亭、花架、桌椅等休憩设施为主,方便村民的停驻及休憩,同时为家庭成员提供休闲、交流等日常活动的场所。

2.2.5 庭院围栏

庭院围栏是围护庭院的墙体,是庭院的边缘要素。主要作用是分割庭院空间与外部公共区域空间,进而保护庭院空间。围栏的形式大致分为围墙、栅栏或者二者的组合形式。

2.3 存在的问题

2.3.1 景观同质化严重,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目前很多庭院景观设计时缺乏对自然景观元素以及人文资源的深入挖掘[7],忽视自身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导致地域特色割裂。另外,由于部分村庄之间的差异性小,再加上建设周期短、设计施工的经费少等原因导致盲目套用城市景观的设计模式,致使众多乡村庭院景观出现雷同设计。

2.3.2 植物搭配和功能空间营造不合理,庭院景观利用率低

目前部分庭院的植物种类及其配置形式单一,缺乏季相景观,植物景观的互动性不强,不仅景观效果不佳,而且所形成的的植物群落不够稳定,环境抵抗力较差。加之盲目设置不合适的景观小品、功能空间的划分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庭院景观的利用率低等现象的发生。

3 美丽庭院建设路径探析——以台州蓬街镇镇东村为例

镇东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蓬街镇镇区东侧,由镇海、镇东、镇西三村合并而成,G228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台州蓬街沿海地区由于长期的工业发展,当地村庄外来务工人员众多,人员构成复杂且流动性强,致使蓬街镇村庄建设迟缓,出现了村容村貌落后,基础设施陈旧等一系列问题。但场地具有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因此,亟需充分挖掘场地的资源优势进行美丽庭院的创建,进而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

3.1 融入地域文化特色

3.1.1 地域文化的挖掘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地方性的本质体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景观的调适是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的核心之一[7]。从文化中提取出来的景观符号,再通过具象或者抽象的形式来展现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人们对文化景观的感知度[8]。在镇东村庭院景观建设前,对场地进行充分调研,提取台州“和合”“筑塘”文化背景,以及蓬街镇镇东村纵横交错的河网特色景观,以此作为文化依托开展设计。

(1)“和合”文化。台州向来注重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合”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理念,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家庭、社会以及与自然关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台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山与海兼具、天地人相应、儒释道相融,“和合”文化成为融入台州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台州的一张文化名片[9]。

多年来,镇东村依托田园综合体、小流域整治、村庄环境美化等成果,以美丽庭院建设和农业为两大核心,力争打造生态宜居、村美民富、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样板村。在镇东村的庭院设计中融入“和合”文化元素,彰显镇东村人民敢于和自然拼搏,合作共生的奋斗精神,以生态为主题,寓意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体现对自然和谐、村民生活和睦的“和合”文化的传承。

(2)“筑塘”文化。在500多年前,路桥东部是一片汪洋大海,蓬街镇人民用铁锹、泥弓、溜板等工具,逐渐围筑出44.5 km2的陆地,成为今天蓬街发展的根基。“筑塘”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与大陈岛垦荒精神南北呼应,也是其在蓬街的劳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而今,“筑塘”精神引领蓬街镇的发展,融入了群众的生活,书写了打造高品质港湾新区、建设新时代美丽蓬街新篇章。

在设计中引入“筑塘”文化,搜集村内的废旧轮胎、瓦罐、旧木板、破旧陶罐、凉亭挂帘,将废弃物件改造利用,在其上绘制“筑塘”故事,回望筑塘历史、讲述筑塘故事、传播筑塘文化、弘扬筑塘精神。

3.1.2 特色主题表达及景观节点设计

蓬街镇以水稻、瓜果为主进行农业生产,以花海和纵横交错的河网为环境特色,为提升乡村庭院的实用性和当地农民的幸福感,设计团队深入农户、考察村落,切身感受当地的农业生产特色和自然环境,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团队坚持“服务三农,造福百姓”的原则,将对接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特色和建设历史,结合生态理念,反复推敲打磨,最终确定以“田田流水稻花香”为总设计主题,“水”“稻”“花”“果”为4个分主题进行庭院景观营造。

(1)分主题“水”:“河”谐、“河”作,“‘河’谐”谐音“和谐”,“‘河’作”谐音“合作”,寓意两户庭院和谐美满、合作共赢。以“水”为主题,在地面上铺设的灯带既是镇东村纵横交错的河网缩影,也是台州地区“和合”文化、“筑塘”精神的景观化表达(图1)。

图1 “河”谐庭院地面铺设的灯带

(2)分主题“稻”:“稻”家。以镇东村“十里稻乡”建设为背景,选取“稻”主题,谐音“到家”,寄予宾至如归的美好希冀。通过矮墙围合,形成一个环绕庭院的景观叙事系统,让菜地、凉亭、小舟的设置展现朴实的乡村生活氛围,用稻穗形状的铺装来呼应主题(图2)。

图2 “稻”家庭院中的稻穗铺装

(3)分主题“花”:垂垂泽馨、花漾闲庭。垂垂泽馨:以“花”为主题,“垂垂”寓意花之繁茂,“泽馨”则表达花香宜人。设计在高差处理上采用了“台阶+花台”的形式,为住户提供便利的同时增加庭院的美感。

花漾闲庭:以“花”为承载,选取对康体保健有益的芳香植物材料,并通过可食地景的打造,丰富村民的视、听、嗅、味、触的五感体验,结合将其形、色、香、意融入镇东村村民的每一个生活场景之中。

(4)分主题:“果”:东园之果。 以“果”为主题,结合当地特色果蔬植物进行庭院建设。设计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墙面上展示丰收场景的彩绘、凉亭上攀援其上的葡萄藤以及辣椒、小番茄等特色果蔬的种植,既经济、实用、美观,又能凸显镇东村农产品富饶的景象。

3.1.3 乡土景观要素的应用

乡土景观要素是指特定的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在景观表现中所使用的素材,在乡村景观设计改造的过程中使用乡土景观元素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地域特色的保持、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也具有重要意义[10]。乡土植物能体现当地植物区系特色,彰显当地自然风貌,因此能打造具有鲜明乡土特色的地域性庭院景观,从而避免出现“千院一面”的状况。同时,乡土植物更容易和当地的其他生物融合,组成和谐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在选择植物种类时,优先考虑镇东村的乡土植物如石榴树、桂花、柿树和金桔等,将其和灌木如山茶、绣球等,草本地被如紫花地丁、四季秋海棠、萱草、花叶络石等进行高低错落的合理搭配。另外,为了在庭院设计建造过程中保留与呈现“乡土记忆”这一核心内容,以乡土文化为主题,制作手工艺品对庭院进行装饰。搜集当地村落老旧物件、废弃材料,并采买缺漏材料,制作贝壳贴画、麻绳编织草帽、破旧陶罐涂鸦、树枝相框等一系列手工作品。贝壳瓶中的一束束金黄水稻,画布上绘制的一片片蔚蓝大海,鹅卵石涂鸦的一个个多彩水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地村落特色元素,将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赋能于庭院空间,将“乡土记忆”洒落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图3)。

图3 “河”作庭院陶罐等乡土材料的应用

3.2 提高庭院景观利用率

3.2.1 五感植物营造,增强植物景观互动性

五感是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植物的色调与形态影响着景观的视觉效果,暖色调的能营造温暖的感觉,冷色调植物有安静的感觉,将一二年生的草本如毛地黄、金鸡菊、诸葛菜等,多年生草本如紫花地丁、四季秋海棠、萱草等合理配置于花境中,综合考虑植物的花期以及空间上乔灌草的搭配,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观赏空间[11]。中国古典园林常利用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和水声来营造听觉景观[12]。在庭院的休息区域种植香樟、枇杷等植物,聆听植物叶片相互摩擦产生的美妙声响。可食景观是利用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果蔬等来构建的景观,具有景观美学和生产的双重功能[13]。石榴、枇杷、柿树、金桔不仅是镇东村的乡土树种,也是营造可食景观的价格低廉的材料,庭院的可食地景处还种植有樱桃萝卜、小番茄,在休闲廊架处让葡萄攀援其上,实现立体绿化效果。芳香植物是具有特殊香味能提取芳香精油的植物总称,其芳香物质通过人的嗅觉机制能起到改善情绪、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对人体和环境均有益处[14],不仅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还能丰富观赏者的嗅觉享受[15]。在庭院内部栽植本土的香樟、桂花等芳香乔木,配植海桐、栀子花、含笑等香花灌木,以及紫苏、薄荷、百里香等香草植物,形成色彩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具有不同的质感,在花境等区域种植芒草等观赏草、银叶菊、金叶佛甲草以及多肉植物,给观赏者带来多样的触觉体验。

3.2.2 合理划分功能空间

根据村民生活、生产以及休闲的实际需求,利用围墙和植物将庭院空间划分为开放活动空间、私密休憩空间以及经济生产空间,为村民提供多样的生活场景体验。开放活动空间场地和视线开阔,在庭院边角种植枇杷树、桂花提供夏日庇荫场所,利用矮墙围合,设置木质凉亭、休闲廊架和多肉植物景观以及花境营造一个舒适惬意的休憩空间(图4),通过金桔、山茶、紫薇等中层灌木进行一定程度的视线遮挡,来提供私密空间。经济生产区有果蔬种植池,能营造可食性植物景观,春季播种、夏季灌溉、秋季收获,在劳作与收获中实现与景观的互动。

图4 东园之果庭院的休憩空间

3.3 深化校地合作模式

本次镇东村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打破了传统乡村建设固有的“设计-招标”模式,通过带领高校景观专业的学生进行庭院方案的设计并参与指导后期庭院的施工,将高校优质资源进一步引入农村,加强当地村镇与学校之间的深度合作关系,建立互动实践基地。本次镇东村的美丽庭院建设开创了路桥区美丽乡村建设中校地合作的先例,率先点亮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建成校地合作示范高地。

今后的乡村建设可尝试积极引进专业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高校人才,为美丽庭院的创建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

3.4 庭院建设实施过程优化

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的方案阶段,更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推敲和完善,设计人员也需通过参与现场指导,与施工人员和农户进行沟通交流,使庭院的施工效果达到最优[16]。

“稻”家庭院中的稻穗铺装是“田田流水稻花香”主题的点睛之笔,但在对其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提出先铺碎石再交错地铺上瓦片太过繁琐,尽管如此,但是为了达到最好的景观效果以及契合主题,相关设计人员坚持在现场监督施工过程,与负责人员反复确定来确保最佳的景观效果。

在方案设计之初,会更多考虑铺装材质的美观性,“稻”家庭院和东园之果2个庭院设计之初考虑的是景观效果较好的碎石铺装,但后期方案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到村民的停电瓶车的需求,将原先的碎石铺装更换成鹅卵石加水泥现浇成块进行铺地,既方便了通行,也提高了安全性(图5)。

图5 东园之果庭院的鹅卵石和水泥现浇铺装

为了凸显乡村庭院的乡土气息,前期决定在“稻”家庭院西南角的一部分区域铺上古石条、石磨等老石板材料,但综合考虑造价后,设计团队开始搜集村庄内的一些石材,与施工团队对接将其进行打磨、拼接、上色后替换掉原先价格高昂的石材。使用乡土材料在降低造价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体现镇东村的地域特色(图6)。

图6 “稻”家庭院中的乡土石材拼接铺装

在本次庭院的施工过程中,尽管遇到了施工程序繁琐、设计的实用性、适用性不强以及材料造价较高等问题,但设计团队始终秉持着庭院景观设计要做到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及时与户主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灵活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4 结论与讨论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建设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然而由于对当地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刻以及设计周期和经费等问题,导致目前很多庭院景观呈现同质化严重,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不足以及由于植物搭配和功能空间划分不合理而导致的庭院景观利用率低等问题。

针对乡村庭院景观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需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进行景观符号的提取与转译。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建设的历史以及农业生产特色来进一步确定庭院景观的设计主题,发掘当地的乡土建筑材料和乡土植物,高效利用乡土景观元素,充分利用现状条件进行景观节点的打造,深化庭院景观设计的主题;针对乡村庭院景观利用率低的问题,要综合考虑植物景观的美学、健康和经济价值,注重五感植物的营造,提高人与植物景观的互动性,另外,要善用植物、小品、矮墙等景观要素营造活动、休憩等多种功能空间来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休闲的需求;高校相关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应该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将高校优质资源引入乡村,深化校地合作模式,助力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的建设;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图纸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但美丽庭院的创建要秉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要实时跟进施工过程,及时沟通,确保达到最优的施工效果。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蓬街镇镇东村美丽庭院创建的前期方案和后期施工进行分析,总结出美丽庭院的创建路径,以期为后续美丽庭院的创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致谢:本项目由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与服务中心指导,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处研究生工作部支持。

猜你喜欢

东村庭院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江澜新潮
庭院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庭院中的童年
理发
水东村建设生态文明村
两个山村的故事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