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抚远市黑瞎子岛湿地公园遗址试掘简报
2022-11-03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内容提要〕 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2010年5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组织对黑瞎子岛进行考古调查,2012年5月进一步复查,在该岛西南部发现1处古代遗址。2017年5月,为配合黑瞎子岛防洪排水工程,再次对该遗址做了调查和试掘。调查中发现房址与灰坑等遗迹、数量丰富的陶片,根据出土陶器判断,遗址包含靺鞨遗存和辽金遗存。
黑瞎子岛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市东北部,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是中国最东端①。2012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黑瞎子岛开展考古调查,在西南部的沙丘上发现该遗址,由于地表植被繁茂,仅发现2个灰坑,从出土陶器判断,年代应为渤海和辽金时期②。2017年5月,为配合黑瞎子岛防洪排水工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黑瞎子岛区域进行调查勘探,并对该遗址进行小面积试掘,发现密集的灰坑和临时性的房址遗迹,出土了丰富的陶片。现将试掘情况报告如下。
一、遗址概况及层位堆积
湿地公园遗址位于乌苏大桥东北约1千米,原俄罗斯北代岛哨所旧址西北侧,黑瞎子岛湿地公园东侧(图一)。在南北约600、东西约50米的岗地范围内地表均有陶片分布。在靠近兵营旧址附近有2个取土坑,断面上可见灰坑等遗迹。此次试掘共布探方2个,试掘面积48平方米,并清理了2个取土坑四壁的遗迹。其中T1为东西向,发掘面积为2×8平方米,T2为正南北向,发掘面积为8×4平方米。遗址地层堆积简单,草甸表土层下即见遗迹。第1层:厚0.15~0.35米,黑灰色沙土,夹杂少量泥质灰陶片。第1层下即为黄沙层,灰坑多开口于第1层下,打破黄沙层。
图一 遗址位置图
二、遗 迹
此次试掘规模较小,遗迹类型较为单一,T1内发掘灰坑14个,T2内发现房址1座,柱洞3个,灰坑9个。
1.房址
F1位于T2探方内(图二)。房址开口于第1层下,距地表0.25米。半地穴式结构。呈不规则形,南北长2.2、东西宽1.3、深0.5米。北侧有1个灶坑,灶坑宽0.4、进深0.3米,后壁内收明显。灶坑底部有大量青灰色草木灰,含鱼刺、烧骨、大量螺蛳。
图二 T2平面图
F1内发现柱洞3个。DZ1呈椭圆形,南北直径0.25、东西直径0.35米,DZ2、DZ3呈椭圆形,直径分别为0.35、0.45米,DZ1、DZ2、DZ3,分别深0.22、0.19、0.38米,周壁略内收,平底,底部有一层不均匀的烧砂。
2.灰坑
此次发掘,T1清理灰坑14个,由于灰坑保存状况不好,主要清理了T2探方,以T2中的几个灰坑为例,情况如下。
H1开口于第1层下,位于房址F1西北侧。圆形,直径0.6、深0.48米。
H3开口于第1层下,位于房址F1北侧。不规则形,南北长1、东西宽0.4~0.6、深0.56米。有少量陶片出土,口沿和腹片均有发现。
H4开口于第1层下,位于探方中部。不规则形,南北长1.06、东西长约0.6~0.74、深0.5~0.66米,南侧和西侧较深。有少量陶片出土。
H6开口于第1层下,位于探方北侧。近椭圆形,南北通长1.2、东西宽0.9、深0.5~0.6米,底南侧较深。有少量陶片出土,多为腹片,有纹饰。
三、遗 物
遗址内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完整器物有1件陶罐,1件瓜棱壶(口残),出土有大量的口沿、腹片,少量器底(均不完整)。根据口沿的形态,可分辨器物类型有陶盆、陶罐。现按照陶罐、瓜棱壶、陶器口沿和陶片标本等四类进行简要介绍。
1.陶罐
取土坑采∶1,夹砂褐灰色双唇罐,侈口,重唇,束颈,鼓腹,平底。口径14.6、腹径14.4、底径7.2、高14.7厘米。肩部有两条压印的弦纹(图三,1)。
2.瓜棱壶
T2地表层∶1,口残,束颈,弧腹,素面,平底。腹径6.8、底径4.4、残高6厘米(图三,2)。
图三 陶器
3.陶器口沿
按器物类型可分为盆、罐两大类。
(1)盆
皆为卷沿。
T1H7∶1,侈口,圆唇,弧腹,口径22.2、残高5.2、胎厚0.6厘米(图四,1)。T1②∶1,侈口,圆唇,鼓腹,口径22.8、残高5.8、胎厚0.7厘米(图四,2)。取土坑采H1∶2,侈口,圆唇,弧腹,口径19.6、残高4.6、胎厚0.6厘米(图四,3)。T1H2∶1,重唇,颈部饰有两道平行的弦纹,上为凹弦纹,下为凸弦纹,口径19、残长6、胎厚0.55厘米(图四,5)。T2F1①∶1,卷沿,侈口,圆唇,口径34.8、残高3.6、胎厚0.8厘米(图四,8)。
图四 陶器口沿
(2)罐
依据口部特征,可以分为3型。
A型:直口。取土坑采H1∶4,平沿,弧腹,口径17、残高8.6、胎厚0.7厘米(图四,15)。T2F1①∶2,平沿,弧腹,口径20、残高6.4、胎厚0.5厘米(图四,16)。
B型:侈口重唇。T2①∶1,卷沿,束颈,斜弧腹,口径长19、残高6.7、胎厚0.4厘米(图四,6)。T2H3∶1,卷沿,弧腹,口径26.6、残高2.4、胎厚0.4厘米(图四,7)。T2H3∶2,卷沿,弧腹,口径19.6、残高8.8、胎厚0.5厘米(图四,9)。北代岛军营北坑内采∶1,卷沿,弧腹,束颈,颈部有1锔孔,其下饰有1道凹弦纹,口径16、残高7、胎厚0.4厘米(图四,10)。取土坑采H1∶1,卷沿,弧腹,口径17.6、残高6.2、胎厚0.4厘米(图四,11)。取土坑采H1∶3,卷沿,口部饰附加堆纹,弧腹,口径13、残高4.4、胎厚0.4厘米(图四,12)。T2F1②∶2,卷沿,弧腹,口径18、残高5.6、胎厚0.3厘米(图四,13)。T2F1②∶1,平折沿,弧腹,口径18.8、残高6、胎厚0.5厘米(图四,14)。
C型:侈口圆唇。T1①∶1,卷沿,口径28.6、残高5、胎厚0.8厘米(图四,4)。
4.陶片
根据陶片特征,分辨多为腹部陶片。依据纹饰将其划分5种类型。陶片数量较多,选取其中有纹饰的22件加以介绍。
A型:器表饰有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这类纹饰的陶片有15件,可分为3个亚型。
Aa型: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9件。
T1H7∶4,泥质灰陶,器表饰有4组平行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10、胎厚1厘米(图五,1)。T1H7∶5,泥质灰陶,器表饰有两组平行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7.3、胎厚0.8厘米(图五,2)。T2H6∶1,泥质灰陶,饰有3组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5.8、胎厚0.8厘米(图五,3)。T2F1①∶3,泥质红褐陶,器表饰一组横向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3.2、胎厚0.9厘米(图五,6)。T2H6∶2,泥质红褐陶,饰有4组平行横向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5、胎厚0.35厘米(图五,7)。T1H7∶3,泥质黑陶,器表饰有两组平行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5.8、胎厚0.5厘米(图五,12)。T1H7∶2,泥质灰陶,器表上下各饰有两组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7.5、胎厚0.7厘米(图五,13)。T2H3∶6,泥质灰陶,器表饰有两道平行横向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5、胎厚0.7厘米(图五,20)。T1H14∶1,泥质灰陶,器表饰有两组平行横向的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3、胎厚0.6厘米(图五,21)。
Ab型:弦纹与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3件。
T2H5∶1,泥质红褐陶,器表两组横向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中间一道凸弦纹,残高4、胎厚0.9厘米(图五,8)。T2H3∶5,泥质灰陶,器表一组横向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下饰一道凹弦纹,残高3.6、胎厚0.6厘米(图五,15)。取土坑采H1∶6,泥质灰陶,器表一道凹弦纹下饰有三组横向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3.6、胎厚0.66厘米(图五,19)。
图五 陶器纹饰
Ac型:网格纹与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3件。
T1②∶2,泥质灰陶,器表饰有两组平行横向网格纹与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4、胎厚0.65厘米(图五,5)。T2H3∶3,泥质灰陶,两组平行横向网格纹与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4.9、胎厚0.75厘米(图五,10)。T2①∶2,泥质灰陶,器表一道凹弦纹下饰有四组横向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残高3.2、胎厚0.65厘米(图五,17)。
B型:器表饰有网格纹,2件。
T1H7∶6,泥质灰陶,器表饰有一道网格纹,残高6.3、胎厚0.6厘米(图五,4)。T2F1②∶3,泥质陶,饰有网格纹,残高5.6、胎厚0.6厘米(图五,9)。
C型:器表饰有弦纹,1件。
取土坑采H1∶5,泥质黑陶,器表饰有四道弦纹,残高6.2、胎厚0.6厘米(图五,14)。
D型:器表饰有条状斜纹,2件。
取土坑采H1∶7,泥质灰陶,器表上部饰横向条状纹,中下部饰斜向条状纹,残高4、胎厚0.7厘米(图五,18)。T2H3∶4,泥质红褐陶,器表一道凹弦纹下饰有斜向压印纹,残高3、胎厚0.4厘米(图五,22)。
E型:器表饰有折线纹,2件。
T1①∶2,夹砂红褐陶,饰有两组折线压印纹,残高4.4、胎厚0.8厘米(图五,11)。T2F1②∶4,泥质灰陶,器表饰有横向分布两组折线纹,残高3、胎厚0.4厘米(图五,16)。
四、小 结
此次发掘,为配合黑瞎子岛防洪排水工程进行的试掘,发掘的遗物类型较为丰富。取土坑内采集的夹砂重唇罐,与科尔萨科沃墓地M50、M90③出土的陶器形制基本一致。黑瞎子岛湿地遗址地处三江平原一带,与蜿蜒河类型④、同仁文化⑤等或同时期、年代传承,具体的文化传承关系需要进一步的考古发掘验证。T2地表层出土的瓜棱壶,是辽金时期独具特色的陶器⑥。陶片饰三角斜线组合压印纹与奥利金墓地M7出土陶器三角内填平行线特征⑦、2012年黑瞎子岛考古调查⑧出土陶器纹饰比较一致。从发掘情况来看,遗物显示为靺鞨至辽金文化特征,这与俄罗斯发现的女真文化⑨的墓葬年代接近,反映了在大约7—10世纪,黑瞎子岛上人类密集的活动情况。
附记:参加此次考古试掘的人员有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有骞、韩文艳,抚远市文物管理所杜永法、王维娜、张雷,技师陈文超。后期资料整理工作有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杨永才、黑龙江大学杜晓。在发掘期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陈奇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给予有益指导,在此表示谢忱。
执笔:杜 晓
注 释:
① 黑瞎子岛又名抚远三角洲,俄称大乌苏里岛。1929年,被苏联管控;2004年,中俄关于黑瞎子岛领土归属问题得以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黑瞎子岛西半部,俄罗斯联邦管理黑瞎子岛东半部。
②⑧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抚远县黑瞎子岛考古调查收获》,《北方文物》2016年第2期。
③ 赵虹光、谭英杰:《再论黑龙江中游铁器时代文化晚期遗存的分期——科尔萨科沃墓地试析》,《北方文物》2000年第2期。
④ 黑龙江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绥滨县蜿蜒河遗址发掘报告》,《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
⑤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绥滨同仁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6年第1期。
⑥ 胡秀杰:《辽金时期契丹女真族瓜棱器研究》,《北方文物》1996年第2期。
⑦⑨冯恩学:《辽代的女真文化》,《边疆考古研究》(第18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