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脉传承视角下常州老城厢文旅融合路径探析

2022-11-03

当代旅游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脉常州运河

金 蕾 陈 烨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引言

常州,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一千多年来,位于中心城区的老城厢始终是常州府城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核心,在这里既孕育着故园乡愁,又承载了城市记忆,既延续着千载文脉,又彰显出时代芳华。

一 城市文脉的内涵

(一)城河相依—老城厢“运河系”地标

常州城市的营建与运河息息相关,春秋以前聚居选址多居于自然河道、水网之滨,春秋时期江南运河的贯通大大加强了运河沿线的聚居规模,两晋时期,常州城有了明确的筑城记录,而隋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常州城市沿运河延伸,向运河集结的线性发展形态,唐末至清代,运河地理位置的改变和功能的变迁深刻地影响到城市空间,也赋予了常州应“运”而生、应“运”而兴、应“运”而盛的发展脉络。

常州老城厢是运河的产物,其形成与变迁同样与运河水系息息相关,隋炀帝疏浚并开拓江南运河,大大提高了运河的通航能力。辇越而衣,漕吴而食,常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漕运的转运中心和贡赋的必由之路,老城厢城市的布局和发展方向开始与运河紧密相连。唐代坊市制度消亡后,厢坊便应运而生。《咸淳毗陵志》记载宋代常州有四厢二十三坊,其中四厢分别为子城厢、河南厢、左厢、右厢。明代依托运河水系划分的常州厢坊格局基本形成,《武进阳湖合志》记载“明改制七厢,明初设六厢,后析子城厢为二,合城外三厢为十厢”,至清代,常州形成了十八厢坊的城市格局。

依托运河水系城厢发展业态上各有不同,承担了城市发展的不同职能。子城厢两厢主要为政府行政机构,东右厢、中右厢书院和私家花园众多,是文人乡绅集序之地,西右厢手工业发达,篦箕巷、铁市巷、打索巷等同业态手工作坊街巷多出于此,龙城书院、护国寺、城隍庙等书院、宗教园林多集于左厢。河南厢位于运河前河以南,漕运发达,交通便利、物资充沛是商业繁荣之地,城外北直厢运河水道直通长江,木业发达,西直厢运河水运便捷,白荡河米市云集。城河相依,常州的城市发展就凝固在老城厢内外的一系列“运河系”地标里。

(二)薪荛继火—老城厢“千载”文脉

文脉一词来源于语言学范畴,狭义上可以理解为文化的脉络,广义上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演变都可以被称作为文脉。文脉的研究最早由后现代主义建筑引发,后来逐渐延伸至建筑的集合体—城市。城市文脉包含了更多城市在时空维度发展中文化基因的深层内涵与逻辑,是城市发展历程中不断积淀的文化肌理,更是文化生态鲜活的传承。春秋时期吴文化、南北朝时期的齐梁文化,明清时期的五大学派,常州文脉传承历经千载,薪荛继火。

常州是春秋时期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2500年前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让国开邑延陵(常州),季子“礼让、诚信、仁义、致用”的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产生深远影响。司马迁高度赞扬:“延陵季子之仁心,又何其闳览博览物君子也”。孔子也对季子多次赞叹:“季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季子也成为常州的人文始祖,吴文化的最杰出代表,儒学的先驱。

作为齐梁萧氏故里,常州是齐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及传承地。齐梁时期也是常州历史上第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兴盛时期,常州人萧统编著我国最大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史称“文选总集之祖”。萧衍创导的“三教同源说”,开创了儒释道“三教圆融”的文化新格局,形成了“吐故纳新、博采众长、敢立潮头”的独特文化理念。齐梁时期广博的学术风气及“颇采华词以饰经说”的研究风格在常州后世的学术传统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唐宋元时期的常州文化,是在齐梁文化积淀基础上的顺势发展。这一时期,科举兴盛,常州士子、文人星汉灿烂,文采斑斓,领一时风骚。宋代大诗人陆游慨叹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唐代常州刺史李栖筠创办了常州历史上第一所官学—常州府学,推动了地方教育的发展。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生前十余次来到常州,两次上表乞居并终老于常州,带动了常州文风、诗风兴盛。杨时在常州寓居讲学18年,传承宋明理学,奠定了常州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基础。

明清时期,常州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在诗词、经学、散文、骈文、绘画、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相继形成常州“八派一国”的局面,孕育出常州学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等重要学术流派,在明清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唐顺之、庄启元、恽南田、庄村与、赵翼、黄仲则、洪亮吉、孙星衍、张惠言、刘逢禄等名家大家层出,各自在中国文化史留下光辉的一页。清代著名学者、思想家龚自珍曾称赞:“东南绝学在毗陵”。

(三)星象文昌—老城厢“名士”磁场

不同区域的城市在逐渐成形的历史进程中都迸发出独特、多元、动态的文脉底蕴和文化生态,自从2500年前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在常州开邑以来,常州这块土地就以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辈出而著称,苏轼曾云,“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多君子”,清代文学家龚自珍也赞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位于常州中心城区的老城厢,是常州的文化积淀最为丰富、人文底蘊最为深厚的地区,也是常州文脉之地,文化高地。其中前后北岸(旧称白云溪)地区三面环水,东面紧邻文庙,苏东坡曾经多次来到常州,最后终老于顾塘河畔藤花旧馆。因仰慕苏大学士才学,常州的名流世家们大都云集于此,傍河而居,从顾塘河到白云溪两岸宅院相连。清代学者洪亮吉称:“云溪之秀甲于郡中,环溪亦皆名族所居”。前后北岸名士云集,灿若群星,成为历代文化兴盛之地,宋元以后更是以走出过数十位高中科举三鼎甲而闻名于天下。青果巷地区古运悠长,当年江南古运河上船舶云集,青果巷为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开设了各类果品店肆,故有“千果巷”之名,清乾隆年间《常州赋》有“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之句。明万历九年(1581年)运河改道,从西水关外折而向南绕城而过,这里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迷人的运河风光,逐渐由繁华的运河市场转变为名宦巨绅聚居之地。唐代常州刺史李栖筠在青果巷创办常州府学,明代著名散文家,抗倭英雄唐荆川为首的唐氏家族在此兴建八宅,因景仰先贤遗风和荆川才学,乡绅士族纷纷在此安家落户,世家大族诗书传家,书香盈巷,翰墨芬芳,磁场效应逐渐显现,科举不断,名士辈出。东西400米,南北200米青果巷明清两朝这里先后孕育了近百位进士,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近现代又走出了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瞿秋白,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洋务运动代表、实业救国盛宣怀、民族工商巨子、爱国实业家刘国钧等一大批文韬武略之才,遍及文学、哲学、政治 、艺术、教育、科学、实业等各个领域。在老城厢的文化磁场的滋养下,常州名士以“当事事为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为旗帜引领,以独特的人文禀性铸就经世致用、创新求变、兼容博通、才节并重常州文化的内核,彰显常州文脉的精神所在。

二 常州老城厢复兴的对策与措施

一千多年以来,常州的诗情画意、锦文华章总与老城厢一脉相承,古运河流淌过“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繁华,演绎着“常州星象聚文昌,毗陵诗国千年事”的传奇,但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老城厢逼仄的街道、破旧的建筑、杂乱的街区环境慢慢消磨掉了岁月的荣光,逐渐走向了没落。

为加快推进老城厢复兴,促进文旅商居融合发展,建设“城市会客厅”,常州市委、常州市政府制定并通过了《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20-2022年)》,老城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老城厢复兴计划总覆盖面积约为7.4平方公里,通过串点成线、连轴成片,形成以老运河、青果巷、文化宫、天宁寺等城市标志为核心带动周边商圈的“一环三轴”格局,重点打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人文城厢”;坚持商旅、文化深度融合的“活力城厢”;坚持提升建筑品位、环境优美的“品质城厢”和以人为本、升级城市功能的“宜居城厢”。

(一)人文城厢,延续传承城市文脉

城市文脉是城市根脉所系,灵魂所在,以人文自然交融的风物、习俗、景观和历史空间来加以呈现,每个城市独具个性并各有表征,也散发出独特的精神特质及气韵内涵,保存有最丰富的文化内核,是传统生活的延续,是历史记忆的承载。

建设人文城厢,就是要深入挖掘老城厢文化基因,以名士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为主题,聚焦文化创意、创意设计、老字号创新、国风国潮等领域,打造老城厢文脉传承和城市文化IP,培育具有老城厢符号的文化创意产品,用承继千年的常州文脉之神来来塑城市之“形”,使城市的“形”处处折射出城市文化精神与内涵,在延续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延续文脉。

(二)活力城厢,打造文旅融合新生态

整合空间、资本、服务、平台、政策等要素资源,充分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与活力,开发文旅融合的新路径,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促进新体验,带动新消费,构建老城厢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圈,全面提升老城厢文旅业态,建设活力城厢。

2021年夏,常州老城厢的青果巷街区推出了“青果熙市”夜游季,华灯初上,灯火渐明,围绕国货之光、潮流之魅、手作之美、青果夜宴、主题演艺、青果联名六大主题内容,在朦胧温婉的江南夜色之间解锁老城厢夏夜新玩法,再现古巷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集市盛景,在古街古巷中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夜间文化盛宴。依托夜景、夜市等夜间业态,为老城厢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也为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拓宽了新领域,更推动了“夜经济”的高质量提升和全面发展。

(三)品质城厢,保护城市肌理

老城厢街道纵横密布,巷弄蜿蜒曲折,青石曲径的石板路、黑瓦白墙传统江南民居建筑触目皆是,但在城市发展更新的进程中老城厢一度凋零败落,留下了斑驳印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采用“绣花式”的精细化改造,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青果巷作为常州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千年文脉的传承之地,2019年在历经7年精细化匠心修缮改造后,青果巷旧貌换新颜,还原了往昔“深宅大院毗邻,流水人家相映”江南水乡的空间生态,再现中吴文枢的老城厢千载风华。

(四)宜居城厢,实现可持续发展

老城厢绝大部分为旧里,建筑陈旧,设施落后。围绕建筑加固修缮,沿街立面风貌整治,路面整修改造,以及配套完善水电热气、通信照明、垃圾收集中转、消防安防设施等方面改造修缮,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提升老城厢街区的宜居性。同时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以人为本实现老城厢复兴的可持续发展。

三 结语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更是老城厢枝繁叶茂,绵延千年的根。传承延续城市文脉,让传统和现代交织互融,才能更好地守护老城厢的文化基因,让老城厢在城市发展的生生不息中历久弥新,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文脉常州运河
常州薛典老街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