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巴蜀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2022-11-03冉卓灵

当代旅游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宜宾双城成渝

冉卓灵 樊 军

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四川宜宾 644000

引言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指出,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极为有利,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继2011年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后,在国家战略层面再次强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使得《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明确地将成渝城市群这个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而如何利用这一发展机遇,唱好“双城记”,已经成为成渝经济区当下面临的紧迫课题。

为了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3月17日,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对于共同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进行了部署。会议通报了《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四川重庆两省市共同争取国家支持的重大事项》和《深化四川重庆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年重点任务》。这些都是细化落实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顶层设计的制度安排,明确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其中,在文旅上,川渝两地将规划布局并尽快启动一批包括“巴蜀文脉”人文旅游产业集群、“巴山蜀水”生态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巴蜀风韵”民俗旅游产业集群、“巴蜀脊梁”红色旅游产业集群等在内的大文旅项目,并聚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成渝文旅产品、优惠政策等共建共享。2020年4月2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将携手推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共同开发巴蜀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健全完善两地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文化旅游市场。2020年5月16日上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文化旅游活动在川渝两地同步正式启动。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成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有力支撑。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要求,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典范。唱好“双城记”,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建设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2020年12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联合主办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川渝两地山水相连、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人文相通,长期以来互为文化发扬地、旅游集散地和重要客源地,在文化旅游方面具有先天的合作优势和深厚的合作基础,共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利于“双城”优势互补、破题出圈。红色旅游资源作为走廊中耀眼的项目之一,得益于在国内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川渝大地发生的很多革命活动。川渝两地红色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富有精神内涵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必定是巴蜀文化走廊建设的“重头戏”。而在这些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中,有一种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那就是以“三线精神”为题材的红色旅游资源,这种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成渝两地天然的地理位置和国家“三线建设”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

一 三线建设与“三线精神”溯源

“三线精神”源于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冷战的背景下开始的“三线建设”伟大实践。三线建设是1964年由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确定的,由国家主导,以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为重点建设区域开展的一场以战备运动和工业迁移运动为中心,以基础工业、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历时15年之久,国家共投入两千多亿元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在西南、西北13个省区建设起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两千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和科研院所。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战略的伟大决策和壮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直以来有很多的学者对三线建设进行研究。根据百度学术统计,1970年到2016年期间相关研究达1300多篇(见封三图2)。随着2014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的成立,相关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2015年在攀枝花市成立了“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http://www.sxjsbwg.org.cn/)、2016年创建了“中国三线建设网”(http://sxjs.guoshi-net.cn/index.html),同时更有一批优秀的专著和影视作品,如8集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三线建设50年》、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三线》陆续出版发行。这些研究证明,正是三线建设,改善了中国经济布局极不平衡的状况,在西部建成了一批骨干企业,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同时提升了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铸就了三线精神,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全保障。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三线建设是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大规模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尝试。“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与世界霸权主义的较量中,直接或间接地打赢了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的重大斗争,同时取得了开发西部的重大经济成就”,三线建设的历史是一段值得后世永远铭记的中国革命史。

三线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为了祖国的需要,成千上万人响应“保家卫国”的家国动员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强烈的时代感召,无数家庭个人主动申请要求加入动迁行列,离开故土走向遥远的大山深处,参与社会主义工业建设。通过三线建设,在我国广袤的西南、西北地区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的战略后方基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准备抗击任何来犯之敌,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三线建设不仅为我国国防工作发展和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与超级大国周旋赢得了时间与筹码,也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工业物质财富,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还孕育形成了“三线精神”,这是一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事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国家精神。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16个字的三线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一起,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来分析三线精神的源起,“三线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道成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谱系中的重要一环。”三线精神是三线建设的直接产物,却是特定背景下国家命运、社会需要和个人责任三者成为价值共同体的文化表达。可以说,“三线精神的形成,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召唤和广大人民家国情怀深度融合的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强力塑造、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对民族性的深度浸染,构成了三线精神形成的底层逻辑,共同催生了三线精神。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三线精神集中体现了奉献精神、爱国情怀、集体主义信念,与当前所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也是其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完全可以成为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大中小学等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典范。这种精神财富更需要不断大力弘扬,使之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潮中,成为一种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从而进一步转化为红色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因此,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 川渝红色旅游资源开发

三线精神属于一种红色文化。对于“什么是红色文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了阐释,目前普遍接受的是“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红色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层次,包括历史遗存的遗迹、遗址、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堂等。二是非物质文化层次,包括各种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制度,以及思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精神等。非物质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结构中的核心层次,对红色文化具有重大的价值导向、道德规范等作用。

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承红色基因,是不忘初心的必由之路、力量之源,是红色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反映时代精华的中国共产党独有的精神,其本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线精神就是在特殊的时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基础上构成的红色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以三线精神为代表的一大批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践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学者黄莹指出,“立足红色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建设思想的最高追求。”因此,将三线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快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程,而这一进程的实现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发展红色旅游。

从2004年起,国务院连续颁布了2004-2010年、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三个《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一期”“二期”“三期”纲要),它们是指导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三期纲要》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为中心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教育方式,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打造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重要平台,发挥促进老区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实现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突出强调要着力凸显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积极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

当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红色精神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大有可为。四川(包括当时的重庆)是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和丰富的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和人文,使得成渝地区能快速形成各种各样的红色旅游走廊,比如四川目前就有七大红色旅游线路,涵盖先烈伟人故里、红军长征、川陕渝革命老区等,重庆有红岩先烈魂、先烈伟人足迹、八路军办事处、红军革命活动地等等。川渝两地红色旅游资源完全可以和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有机组成部分,而更加值得关注和进一步挖掘的是以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毕竟川渝地区曾是三线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可以说,开发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是一项将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有意义的旅游项目工程。

但是,要开发以三线建设为题材的红色旅游资源,还是面临诸多困难。主要原因在于,随着20世纪80年代国际局势的转变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的产生,三线建设终止。1983年11月起国务院决定对三线企业分别实施“关、停、并、转、迁”政策。许多三线企业经过调迁后,大量厂区建筑和生活设施建筑的遗弃、留存,产权悬空,这样势必造成这些设施因无法管理而闲置或废弃。这些留存的三线企业工业遗产都具有见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科学价值,具备成为红色文化和三线精神载体的现实可能。如果现在不加以保护,很可能从此消亡。2017年国家文物局在回复《关于加强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提案》中表示,将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协调相关“三线”城市人民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三线建设遗产保护水平。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为三线企业遗产在开发利用中予以保护,指出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全面深入地开展三线工业遗产普查、拓宽资金渠道、整合资源发展旅游业、推进三线博物馆建设等,都是当前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亟待研究的问题。目前,成渝地区比较成功的开发有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重庆市南川区宁江小学“中国三线精神校园文化传承基地”、成都大邑县雾山乡“三线记忆”休闲度假区田园综合体、四川广安三线建设陈列馆等项目。

三 宜宾三线建设主题公园与红色旅游支撑点建设设想

2020年7月10日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支持宜宾建设国家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市和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2020年7月30日宜宾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通过《中共宜宾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的决定》,明确提出在2021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并围绕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目标定位,提出了10项重点任务,其中就包含了建设文化旅游中心的任务。

借势成渝双城核心,宜宾具有建成“一副中心,三城市”的发展优势。从区位支撑看,宜宾距离成都、重庆均在210公里左右,与成都、重庆两个极核构成经济发展成长金三角。从交通支撑看,宜宾是成渝地区除成都、重庆外立体综合交通优势最为明显的城市。从历史文化支撑上看,宜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素有“西南半壁”之称,积聚了多姿多彩的长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僰苗文化、哪吒文化、抗战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的是,宜宾还具有构建三线建设红色旅游支撑点的潜力。宜宾因为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曾经是四川三线建设重要基地,境内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众多,完全有条件建成“三线建设主题公园”,与重庆、成都、攀枝花和六盘水的基地、博物馆相呼应,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将这些地方的三线建设红色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三线建设红色旅游走廊”,构成川渝红色旅游走廊的一部分。

为此,笔者提出宜宾构建“三线建设红色旅游支撑点”的指导原则:“保护、借鉴、创新和整合”。“保护”就是尽快对宜宾的三线建设遗产全面梳理、调查与系统研究,将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当地文物事业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加强依法保护和利用;“借鉴”就是在其他省市三线建设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调查研究基础上,思考建设宜宾三线建设红色旅游主题公园(群),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开发弘扬三线精神的红色旅游景区;“创新”,就是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三线建设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就是利用三线建设主题公园将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生态文明、健康休闲、现代工业文明整合到公园建设中,积极发挥三线精神的引领作用。而实施的思路便是利用宜宾已有旅游路线将三线建设遗产点串起来,形成多种旅游资源融合的川滇黔渝旅游新线路。

四 结语

川渝两地三线建设遗产众多,“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给成渝两地,也给宜宾带来发展新的文化旅游增长点的大好机遇。而汇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旅游、老年怀旧旅游、艺术旅游、民俗旅游、修学旅游、乡村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自驾车旅游、餐饮文化旅游、社会旅游等各种专项旅游为一体的三线建设红色旅游走廊的开发必将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上一个新亮点和经济新增长点。

猜你喜欢

宜宾双城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下的宜宾茶产业发展创新
武汉港务与宜宾港签署合作协议
三江叠翠盛琼浆,老宜宾酒酿浓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