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航空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02刘旸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航空素养职业

刘旸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航空事业是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我国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2016 年,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开启了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制造”紧密联系的航空工业是重要支撑之一。航空类专业是培养从事航空飞行器制造及维修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关系着航空安全的特殊专业,因此,完善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学首次提出“素养”这一术语,认为素养是表征个体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基础——即由非场景化知识技能构成的共同教养”[1]。1941 年,“关键事件分析法”被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并成为职业素养教育研究的开端。美国教育家圣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在《职业素养》一书中认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人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外化的综合品质[2]。美国心理学家萨帕(D.E. Super)在相关研究中提出了“萨帕发展论”,总结了人的一生职业发展阶段模式。2002 年6 月,“职商”的概念由Blair Aolsin 在美国《商业周刊》中首次提出,标志着依据职场环境,职业素养可具体量化、可评可测。由此可见,引入量化手段,对职业素养进行分析和评价,是职业素养相关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国内研究学者基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特点,研究在现代职业教育环境下职业素养的含义及其内涵的延展。杨宏定义了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认为职业素养并非职业素质,应是“素质的养成”,是学生为适应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以及工作岗位的需要,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意识、职业责任、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技能等,是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内化过程[3]。方建华认为“职业素养”是职业本身的内在规定和要求,既包括完成和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知识,也包括职业能力和技能,更是从业者个体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外化的综合品质水平[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推进,航空类专业领域对人才职业素养提升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协同培养,同时要对学生开展航空报国精神教育,以行业企业需求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

(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借鉴欧美等国家经验迅速发展起来,职业教育的优势以及重要性已经逐渐显现。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与普通高校一样,是我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培训,明确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的数量需求以及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迫切需要的应用型职业人才,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且敬业、勤业、精业。由此得知,学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要有实践动手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快速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向集中于服务企业和管理部门,这意味着学校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这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点。

2.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参加工作为社会作贡献的必备条件,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大亮点。通过企业反馈了解到,企业更加看重职业素养评价好的员工,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质,取得突出工作业绩的占比比较大,其在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方面能够均衡发展。为此,大学生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就业环节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职业素养评价的内容

职业素养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职业素养评价指标的制定是关键。经过对现有评价工作的实践了解到,评价办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评价的方式常以教师对学生的总体印象进行主观判断,因此导致学生的综合评价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真实的职业素养。二是尚不具备一套完整且具体的量化职业素养的评价参数。这导致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无法统一,评价方式混乱。三是学生评价局限于校内活动,没有涵盖学生企业实践或社会实践等的评价,没有融入校外资源,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单一,未能全面地多维度了解学生职业发展现状并挖掘其潜能。因此,在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中应具体且量化,使评价指标具备清晰、透明、公开且具有可比性和可度量性的特点,学生在学期间参与的各项工作都要纳入评价体系,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通过前期调研和文献检索,本文对职业素养的评价指标分为职业意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三方面。

(一)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一种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它包括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职业意识是职业要素的总和,它代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意识是入职工作岗位后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要与行业或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相统一,具有共识性,职业人提升职业意识实现自我约束,另有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等对职业人意识和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航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更高标准的职业意识,更要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诚信安全意识,此外公平正直、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等也被列入职业意识考核的范畴。

(二)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所从事职业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综合知识能力的体现,其涵盖范围包括经济、管理、安全、规划等各个方面,了解并掌握其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实践操作技能指劳动者具备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所要求的特殊知识和技能,劳动者可以通过实习实践锻炼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它是进入职场的必要条件。

(三)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一般职业能力,包括心理承受力、人际交往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具有较强的通识性。二是专业能力,指从事行业领域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三是综合能力,涵盖了创新能力、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等,是职业发展的动力。职业能力要与岗位需求协调匹配,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职业能力是否胜任岗位需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在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三、职业素养评价模型和评价办法

(一)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航空航天产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度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从事专业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具体实现四个目标:一是人文修养方面,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国际视野、安全与环保意识;二是专业知识应用方面,能够对专业实际项目组织生产、解决问题和管理实施;三是工程能力方面,在考虑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的情况下,承担项目设计和生产管理等任务;四是终身学习方面,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能够在专业实践中可持续发展。

(二)航空专业人才职业素养评价模型

为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由航空企业骨干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的专家团队,将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职业素养评价指标,确定职业素养评价的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按照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三个一级指标进行分类(如表1 所示),并针对各级指标制定评价考核点,其中职业意识包含爱国诚信、公平正义、团结互助、爱岗敬业;职业知识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职业能力包含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分解后逐步形成一个梯次化的评价模型。在这个梯次结构中,一级指标是职业素养的整体目标,二级指标是组成职业素养的具体元素,三级指标是具体元素的评价考核点,如表1 所示。

表1 职业素养量化评价模型表

(三)职业素养评价办法

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就是对具体事项的评价打分。学生对照职业素养的考核点自行填报,专家评委根据申报情况和日常掌握的信息进行打分,分数加权计算得出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分数。

职业素养评价由学校、企业和社区三方协同完成,一是校内评价。学生在校表现情况由学校教师、辅导员和学生进行分类评价,涵盖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各方面表现情况。二是校外评价。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期间的表现由企业人力资源和工作岗位班组长进行评价,航空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均为专业对口企业,其岗位工作要求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同时对学生发展具有指导性。三是其他评价。学生在社区参与活动的情况由社区开具证明进行佐证,或由学生组织开展,其参与形式不受限制。例如,职业意识中“爱岗敬业”指标的考核,包括校内第二课堂参与度、校外企业实践环节工作状态和社区志愿服务水平;职业能力中“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包括学校实践课程和企业实习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实操能力考核、工具使用规范情况等,这些都需要学校和企业、社区分别进行评价。

评价是对职业素养组成部分中的基础要素进行识别,对其特征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实现了从职业素养的具体元素到职业素养水平的抽象概括。对评价考核点的每一部分进行分数设定,最高分为10 分,最低分为 0 分。其中 10~9 分为优秀,8~7 分为良好,6 分为合格,6 分以下为不合格。由此不仅可以量化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还有助于挑选出专项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和深造。对照职业素养考核点进行打分,其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的主观性。多个维度的考核点评价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统一性。

四、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和效果

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学生培养要秉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专业特色融入培养体系建设,搭建学校、企业、社区“三元融合”育人平台,统筹三方资源(如图1 所示),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育人平台主要实现三项功能,即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贴合社会需要和拓展就业平台服务社会。

图1 “三元融合”育人平台图

(一)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企业和社会参与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三元融合”育人平台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提升提供师资保障。由学校、企业和社区选派有愿意、有能力指导学生成长的工程师、社区干部、班主任等,经过所在单位师德师风和素质能力考核合格后,组建“潜能导师”团。通过学生企业学习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环节,企业导师讲授航空行业企业发展历程,社区干部讲好城市变化经历,潜移默化做好文化宣传。他们与学校教育教学形成互补,于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提升职业意识。航空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还应具备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安全意识,将爱国教育和航空安全意识融入到教学、实践和宿舍安全管理中,强化安全责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实习与实践,有利于职业知识的巩固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贴合社会需要

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切实发挥“三元融合”育人平台作用,学校与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与社区加强共建联合,以航空专业人才核心职业素养培养为切入点,加强课内课外贯通、校内校外贯通、育人育才贯通的培养模式,实现课内教学大纲与课外培养方案对接,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真实环境对接、技能培训项目与素养培养工程对接、育人与育才融合发展。以职业素养培养提升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对接与置换,注重技术技能培养,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意识、品质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拓展就业平台,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随着育人工作的推进,学生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不断增强,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天津空客、西飞、沈飞、海航等大型航空类企业,覆盖军用、民用航空领域,就业率达90%以上,专业对口率80%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0%以上。企业对自己亲自参与培养的学生给予了“忘我工作、精益求精、顽强拼搏”的评价,对他们寄予厚望。部分新拓展的航空航天企业均因本专业毕业生能力及素质好而来校批量招聘,形成了“往届生高认可度、主动上门招聘”现象。

随着社区和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学生不断成长,一是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不断提高,自愿参与疫情防控、申请西部计划、志愿入伍的人数逐年上升,诸多媒体报道致谢学生及学校。二是学生职业忠诚度不断加强,连续多年的麦可思年度报告显示,航空类专业毕业生工作离职率全校最低,且比例逐年下降。三是学生能吃苦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得荣誉数量及层次不断提高,创新项目获奖逐年递增。

学校与企业和社区协同育人,了解企业和社会需要,推进专业建设改革及其人才培养工作落实,通过专业与行业领域各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完成了实验平台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建设、校企横向课题研究、课程改革、实践基地建设、乡村振兴合作、社区科教宣传基地共建等项目,共建共享效果显著。

航空类专业人才职业素养量化评价模型紧扣航空类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行业需求和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评价方法和培养路径,既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升的需求,又能紧紧围绕航空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意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助力学生职业发展。搭建的“三元融合”育人平台,加强在校学生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结,打通了学生职业发展通道,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对职业发展的定位,同时有利于企业和社会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和职业发展水平,为国家培养输送合格的航空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航空素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