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子和《儒门事亲》治咳思想拾遗

2022-11-01林伟兰1余岩雁1潘鹏燕1刘颖儒1林妙惠1潜1玲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7期
关键词:邪气人参脾胃

林伟兰1,2 余岩雁1,2 潘鹏燕1,2 刘颖儒1,2 林妙惠1,2 叶 潜1,2 叶 玲2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4

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生于岐黄世家,自幼从父学医,21岁即悬壶问业,《中国医籍考》言其曰:“专探历圣之心,阐发千载之秘”。读研经典,深得为医之道,审证精详,不泥古法,锐意创新,有《儒门事亲》一书传世,既有《黄帝内经》以降中医学精华的积累,也有个人智慧及经验的结晶,其思维模式独特,医学理论精辟,同时也反应了张子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及丰富的临证实践,在咳嗽的治疗上,子和亦独具卓见,用药精简,效显而佳,其观点足资今人借鉴,今细研之,摄其精华以求为当代医家治疗咳嗽一病扩充辨治思路。

1 正其名

“嗽与咳,一证也”,张子和开篇即点明观点,咳与嗽名虽异然义实同,非以阴阳分之,并以《内经》为考,《素问·咳论》只论嗽未提及咳,但又分别于“五脏生成篇、诊要经终、示从容篇”谈及咳嗽,他篇又只言咳不言嗽,可知咳非有别于嗽,咳即是嗽也。现代医家亦认为咳为有声无痰,嗽为有痰无声,然临床二者常并见之,故并称指同一疾病[1],同时,咳嗽既作为独立的肺系疾病之一,亦做为症状出现在其他疾病中。

2 咳嗽病位非止乎肺,非独寒邪所致

2.1 病位非止乎肺 子和认为,《灵枢》十二经,惟有太阴肺经云:肺胀满,膨膨而喘咳,余十一经则不言,由此可知咳嗽自古归之于肺,其要确实在肺。然咳嗽一病病机虚实夹杂,并非皆由肺而来,如《素问·咳论》言五脏六腑皆有咳,可知他脏之阴阳失衡可循经影响至肺脏,并叙述五脏六腑之邪传变至肺所致咳嗽之病因病机、临床症状,为后世论述内伤咳嗽奠积一定的基础。

2.2 六气皆令人咳,非独寒也 经言:皮毛者,肺之合也。又言:其寒饮食入胃,从脾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皮毛为一身之表,邪气侵袭人体常先受之,而肺与皮毛相表里,皮毛受邪,易进而入肺,并有注解言邪为寒气;或是因进食寒冷之物,寒气客胃,因“手太阴之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在胃之邪气循经上干于肺,内外寒邪相合,肺失宣降则咳。子和指出一些医家只见此篇所论,即断言咳嗽是因寒而起,然子和在“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云:“夫天地之气常则安,变则病,而况人禀天地之气, 五运迭侵于其外,七情交战于其中。”可知人于天地之间生长壮老已,而天地非独寒一邪尔,故子和禀《内经》气论而释六气司化之常与六气之变,讲述六气皆能嗽人,如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此为风咳等等,以此阐明其“六气皆能嗽人,毋拘以寒述”的观点。当代研究[2-3]亦表明咳嗽的致病因素除寒邪外,亦有可能为风邪、燥邪、痰邪等。

3 咳嗽的辨证论治

3.1 治疗咳嗽处方 张从正主张以“汗、吐、下”三法来治疗疾病,他认为病非人身素有,或外感或内生,皆由邪气使然,邪气在身则宜速攻速去。在对咳嗽的治疗中,子和尤常以涌吐法甚或吐下并用来展开治疗。子和治疗六气所致咳嗽用方归纳见表1。

表1 子和治疗六气所致咳嗽方药

3.2 治咳因人制宜 子和认为治疗咳嗽还应因人而异,考虑病人的社会背景、家境等状况。如富贵之人涎嗽多为进食肥甘厚味所致,热痰郁肺使之然,可用攻法,治疗上,先用独圣散吐之,后服用人参散、通圣散加半夏止其嗽,再服大人参丸化痰,同时应该注意饮食禁忌:忌酸、辣、油腻、生、硬及热物;而贫人之咳嗽,析其病因,多为外感所致,风冷寒湿之气过而为淫,若人体质素虚或邪气太盛则伤于人体,肺失宣降,故见咳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可用宁神散、宁肺散加白术,但如若平人可及,面赤烦冤半响,此即邪气郁久化热化火,火邪伤肺所致,此时当辨其当下证型而治之。然,古方治疗今病未必全然适合,但其治疗思路仍可借鉴。沧海桑田,当今社会相较之前人大异,子和之治咳分贫富的思想在当下自是应有所拓展,除考虑其贫富外,还应综合考虑其所任职业、工作环境、个人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影响,根据病人当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方能见效。

3.3 攻法在咳嗽中的运用

3.3.1 病由邪生,攻邪已病 《吕氏春秋》有言:“人之受病,如寇入国,不先逐寇而先抚循,适足以养寇而扰黎民也。”子和治病主攻邪,所创“攻邪”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波及国外。在长期以温补为用的当时,其说似乎过于激烈,其实不然。攻邪理论非无源之水,其取乎《灵枢》《素问》之学,发挥于仲景,充实于完素,完善于从正。经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可见攻邪亦隶属于“和”的范畴。发汗、催吐、泻下是子和攻邪的三个主要方法,如他所言:处之者三,出之者亦三也。子和将《内经》的攻邪理论大力阐扬推衍,认为“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鲸湮洪水之徒也。先论攻其邪,邪气去则元气自复也。”而咳嗽亦然。《儒门事亲》中记录有刘氏一男子,劳嗽咯血,痰黏臭难闻,服麻黄根、宁神散等未有好转,张从正先施吐法,用独圣散使痰涌出,后嘱其时饮凉水防汗出过多而伤津,最后予以桂苓甘露散、人参半夏丸清湿热,化痰涎,数日即愈。

3.3.2 治嗽常用涌法,力求去邪不伤正 子和认为,而凡在上者皆可吐之,并于攻中求巧,法中寓法,力求邪去而正不伤。人生病皆由体内有邪,故皆可攻之,而咳嗽病位多在肺,其病位多在上,邪在上者皆可涌之。涌吐法亦名撩痰,可治疗上焦之痰饮、宿食,从上而越,取效直接而迅速。然子和所言七方十剂之中,独不见涌剂,《内经》言:高者因而越之,木郁则达之。宣者,升而上也。涌即为宣剂。也说明吐法是通过宣发全身气机而达到治病效果。子和常用涌吐法治疗咳嗽,如一二十余岁男子,劳嗽数年,因家贫未曾诊治,子和予苦剂涌吐之,次以舟车、浚川大下之,更服重剂,瘥。又一男子二十余岁,劳嗽咯血,咳吐物黏臭难闻,春夏加重,秋冬稍缓,伴寒热往来,盗汗如水,曾服用麻黄根、败蒲扇等无好转,又服宁神散、宁肺散,咳依旧,子和先以独圣散涌之,其痰状如鸡黄,汗随痰出,病者昏聩三日,概正气借助药力祛邪外出,耗气使然,后时时予以凉水,精神渐好,饮食渐进,更予人参半夏丸、桂苓甘露散调之,不日而愈。又如子和遇一七八岁羸弱男童,夏月病嗽,子和欲涌之,家人恐其不胜,未允,后因饮苦酒,饮后大吐,吐后嗽止,苦属涌剂,此亦为涌法也。然吐法从上而越,其势较剧,吐之不当,则易发生他病,为人所不悦,以致废置湮没,被束之高阁,发展缓慢[4-5]。

3.3.3 注重调养,方随证变 “药不能久服,中病即止,攻后调养,以复元气”。子和认为使用涌吐法治疗咳嗽后还应注意调养,知常达变。如富贵之人吐讫,服人参散等止嗽后,还应忌酸、油腻食物、生食、较硬的食物以及热食。又如贫人咳嗽,使用宁神散、宁肺散后,忌法同前。而男子妇人咳逆则忌大寒大热,宜清淡饮食以养胃气。此外,非所有咳嗽皆用攻法,如一妇人病嗽10月余,子和细查后辨之为湿嗽,处方六味:陈皮、当归、甘草、白术、枳壳、桔梗。白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当归补血和血,为妇人常用药;枳壳理气,桔梗宣肺祛痰,枳壳、桔梗二药一宣一降,又可调理肺之宣发肃降;加甘草补益脾气、祛痰止咳、调和诸药;六药共奏理气除湿,解急和经之效,三服贴然效。

4 子和治咳用药规律

4.1 方药来源 《儒门事亲》全书内容前呼后应,观点一致,论述与医案相互印证,然医案有方无药,方药独集一卷。方剂多来源于精选古方以符今用,或收集的验方或自裁新方等,尤显子和方药学术精粹。为进一步理解子和治疗咳嗽的思想,将《儒门事亲》所涉及主证为咳嗽,且有明确药物的方剂,不限剂型,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收集整理。

4.2 整理结果 遍阅全书,通过整理共得到治疗以咳嗽为主证且方药完整、使用方法明确的方剂共31首,涉及中药77味,总频次198次,其中频次前4的中药为甘草(14次)、生姜(10次)、人参(9次)、白术(8次)。药物属性以寒性为主,平、温性次之,药味主要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按频次高低排序频次前3的依次为肺经、脾经、胃经。

4.3 子和用药规律 通过以上结果可知子和治疗咳嗽用药精简,寒热并用,肺脾同调。《儒门事亲》中涉及治疗咳嗽的方剂共31首,涉及中药总频次198次,平均每首处方6.39味,说明子和用药精简,组方慎密。所用药物四气以寒、平、温性为主,咳嗽一病病因繁杂,病机虚实夹杂[6],子和治之合平、寒凉、温热之性的中药于一炉,以制其性,独取其用,防助邪或者伤正,既令药物寒热之偏性得以缓和而免伤脾胃,又可令药物的功效得以发挥,如《灵枢·官能》言:“寒与热争,能合而调之,虚与实邻,知决而通之,左右不调,把而行之,明于逆顺,乃知可治,阴阳不奇,故知起时。审于本末,察其寒热……”,相反相成中蕴含调和阴阳之意。31首方剂中所涉及药物其味以甘、辛、苦为多,归经主要以肺、脾、胃为主,《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辛可宣肺,苦可降肺,甘可补肺,宣、降、调、补并施,子和用药既顾肺宣发肃降之特性,又甘缓补娇肺,与此同时甘能补益和中,《医学启源》曰:“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补,寒凉泻。”甘味为阳,气温亦属阳,甘温合用可补脾胃阳气。又子和治疗该病频次最高的前四位药:甘草、生姜、人参、白术,此四味药蕴含四君子汤加减,四君为补益脾胃基础方,可见子和治疗咳嗽除宣肺外尤重调补脾胃气机,肺、脾、胃三脏同调。咳嗽一病,病位主在肺,涉及中焦。肺位于脾胃之上,与之位置相近,二者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再,五行中,肺金为脾土之母,肺之娇脏有赖脾胃生化精微濡养;又痰为咳嗽中药病理因素之一,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可知治疗咳嗽一病,肺与中焦脾胃同治非无源之水,这也与子和治疗疾病重视调补脾胃的思想相符[7]。

5 结语

咳嗽虽大多非危症,选方用药仍需谨慎,有人自幼咳嗽,虽然久治不愈,但用药尚可,尚不会危及生命;亦有咳嗽不久,胡乱用药而至咳嗽转危的情况。子和谦逊,在治疗咳嗽方面颇多独到之见,虽用药皆效,仍言:上法虽然已几于万全,然临证用药时亦当结合病者之老幼强弱,虚实肥瘦之异,临时审定权衡,方随证变。可知子和辨证用药之谨慎。受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的影响,子和遣方用药特殊,自古褒扬、贬谤皆有,子和虽独创一说,但并未偏执一隅,而是博采众家之长,有是证用是药,然在治疗咳嗽方面的成就鲜为人知,故笔者撰文介绍,以飨同道。

猜你喜欢

邪气人参脾胃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幸福来自感动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中医专家谈养胃之道
人参娃娃
别轻易拔罐刮痧
胡萝卜为什么被称为“小人参”
黄精治乏力
细嚼慢咽护脾胃
浅谈《格致余论》中顾护脾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