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老窑口
2022-11-01张宗杰
◎文·图/张宗杰
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范家寨镇仝家沟村,有一个用传统工艺制作陶罐的周氏老窑,老窑的主人叫周永科。他的父亲在上个世纪跟随父辈从河南来到凤翔县(今凤翔区)仝家沟村,靠制作瓦盆瓦罐养家糊口。
为使周氏陶罐工艺能够传承下去,1996年,周永科继承家业,向父亲学习陶罐制作工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他掌握了烧制传统陶罐的全部工艺,并在基础烧制工艺上创新和研发,已有8个规格50多个新产品。2007年,他在凤翔县举办的工艺品绝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中央及省市等媒体也先后进行了报道。当年周永科被宝鸡市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罐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陶罐制作的过程相当复杂,要经过选土、晒土、和泥、制坯、印花、阴干、晾晒、装窑、煅烧等近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标准和要求,不能有一点马虎,稍有不慎,所有付出就会前功尽弃。只有认真细心才能烧制出好陶罐。
土是制作陶罐最主要的原材料,不是什么土都可以用。周永科讲,他用的土是到一个山上实地勘查和经过实验后才决定使用的。在制作前要将土进行铺晒、打碎,将土里的疙瘩彻底过筛干净才能踩泥。制坯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整个工艺全靠手工技术和两个人的紧密配合,泥团上秤统一计量、捧泥于转盘中心、开泥拉坯、变形、收口、钢丝割底,接着就是阴干,一个陶罐或陶盆不到四分钟就做成了。这个环节最忙最辛苦的当属老周的助手——妻子,整个过程她跑出跑进,一会儿用车推,一会儿又用盘端,还不停地给老周递烟端水,没叫过一声累。
放在阴凉处的泥坯水分自然蒸发7天后,就可以移到露天进行晾晒了,一般好天气当天晒干就能装窑,天气不好时最多需要两天时间。周永科两口子开玩笑说,他们也是靠天吃饭的。在晾晒时,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翻转,让泥坯的每一面都能晾晒干透。晾晒泥坯的场面甚为壮观,一排排的陶罐陶盆整整齐齐,如同一支接受检阅的部队一样。
装窑既是一件技术活,更是一件细心活,而且所有人都得操心,稍不注意把有裂缝或没晾晒干的泥坯混进去,如果摆放在底层或中间,大火一烧就会炸窑,之前的所有付出就全泡汤了。挑选好的泥坯装进烧窑后,封上窑口,开始点火烧制。过去烧窑都是用麦秸和煤炭,现在由于环保要求,改烧无污染的专用煤了。烧火期间不能离人,二十多个小时后就可以停火了,停火后还不能马上出窑,大约需要五天时间,在这五天时间里,如果需要的产品是黑颜色,就塞点柴,加上水,关上火门捂几天,出窑的产品就是黑色的;如果产品需要是红色,就不用塞柴加水了。
经过数天的辛苦劳作,成与败就在打开窑口的那一刹那,窑门打开了,周永科露出了满脸的笑容,不用说,肯定成功了。
周永科常说,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他先后十多次到省内外一些地区学习考察,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他大胆创新,反复琢磨,刻苦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制作出了更多更好的陶罐产品。现与周边多个省份的客商有长期合作关系,市场销量供不应求。
在如今的经济大潮中,传统技艺要有一席之地并不容易,甚至有些举步维艰。周永科在和泥巴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仅和陶罐结下了不解之缘,更重要的是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坚信自己走的路是通往希望之路,坚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出绚丽的花朵。